邓静:读《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这本书为李开复所著。确切地讲,它并不是人物传记,而是“李开复成功学”,讲他的价值观,他对成功的理解。我们读一个人物传记,是通过此人的生平经历来获知他的做人、做事之道,从而领悟到其思想精髓并加以学习。然而这本书虽不谈他生平,却直接阐述了他本人的思想,虽走了捷径,但也更明了。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11岁赴美求学,博士期间开发了人语言识别系统获大奖,人机对弈系统击败国际象棋冠军。1998年,李开复加入微软,并亲手创办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于2000年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2005年,李开复转战Google,成为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2009年,李开复创立“创新工场”,就此开创了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崭新平台。
李开复的成功学是什么呢?他认为,价值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功。
诚信的价值观是核心:诚信是立人之本,道德之基;也是立业之本,事业之基。大到创业,小到与人相处,诚信都不可或缺。现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基本的信任,诚信的缺失不失为最重要的因素。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信任也正急剧下滑。政府工作人员作为人民公仆,应当有意识培养诚信,不仅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在生活中做好群众表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政府公信力,才能逐步弱化群众矛盾,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和谐稳定。
态度方面,李开复提倡7条:积极、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这7条我深以为然,每条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可对我自身而言,在积极主动和勇气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上,我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应在困难面前为自己找各种理由;要善于接受新兴事物,勇于实践和创新。
行为方面,李开复有6条建议: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工作后,自己的心态发生转变,慢慢变得安于现状,对于最初的理想也失去了当初的热情,这根本原因还是惰性使然,缺乏毅力和恒心,因此在以后的道路上更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能停下追寻理想的脚步,更不应停滞不前。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各类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那么,成功究竟是什么?李开复的回答即是本书的标题――做最好的自己。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可以时时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把握自己;我们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运用今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追寻理想等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去,探索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自己,真正取得多元化的成功。
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脚踏实地,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在领导和同事面前做一个好帮手,在父母面前做一个好女儿,在丈夫身边做一个好妻子,将来在孩子身边做一个好母亲,全力做到最好的自己。
[供稿:农村经济调查队 邓静 ]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