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统计文化

唐晓军:千难万难 统计不怕难

  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说:“基层统计人员眼中总含着泪水”。为什么含着泪水?让我们感慨颇深。如果说统计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工作难开展,基层统计人员经常流汗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社会公众不信任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而倍受误解,上级统计部门数据质量标准难以达到而倍受质问,当地政府部门经济指标任务难以完成而倍受责难,多方面的心理负担不堪承受,基层统计人员就会流汗又流泪,眼中总是含着泪水。

  当前基层统计真“难”。社会诚信普遍缺失、企业社会责任感差、统计配合程度低,统计人员上门难、入户难。一些调查对象不理解、顾虑多、脸难看,有的不愿报实数怕以后增加税费;有的嫌麻烦,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意接受调查;有的怕露富、怕枪打出头鸟;有的企业负责人玩捉迷藏游戏,想方设法避而不见,统计人员三番五次上门总是找不到人……而作为一名基层统计人员,必须要搞懂几十个统计专业,搞清几千个统计指标。因为千条线万条线,落到基层一根线。一个乡镇街道统计站,一个站长、一个兵,一间简陋的办公室、两台电脑,要承担上百个企业、几千张报表的任务,还要参加乡镇街道的精神文明创建、拆迁、综治维稳等中心工作,当一名基层统计战线的排头兵,确实不容易。面对这些困难与压力,基层统计人员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思想意识迷茫,消极现象抬头,甚至出现统计不作为、统计乱作为现象,把统计的职业道德和统计事业的责任心丢到九霄云外。而在统计改革的关键之年,大力推进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全面构建新型统计关系,统计人员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搞准统计源头数据、为党委政府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谋服务、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统计工作的任务也会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一系列的难题摆在了基层统计人面前。一些基层统计员想方设法脱离基层统计“苦海”,把调离统计岗位当成是一种奖励和待遇,有的基层统计站一年四换人,队伍不稳定工作开展就更“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的推进将遭遇阻力,统计改革创新难有突破。

  然而,面对艰巨的统计任务,“难”就不敢了吗?“难”就不干了吗?“难”就不认真了吗?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堆里,矛盾和问题就不存在了吗?统计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统计事业,一路走来,历程艰难,唯有创新发展,才获得一次又一次丰收的成果。在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大国迅速地实现了企业联网直报、企业一套表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三经普的“PDA”手持终端数据采集的成功运用,为统计改革创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都是在困难中取得的,没有一次轻松过、容易过。当下,我们的统计事业,更加需要“横下一条心”的决心,拿出一股子勇气,有苦不怕苦、有泪不轻弹、知难不畏难,才能实现统计改革“三个面向”目标,加快现代化服务型统计建设,推动统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代人统计人有一代统计人的使命,每一任统计人有每一任统计人的责任,在前进的道路上将会不断面对艰难险阻。“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光荣属于那些迎难而上的人。在我们统计人的职业生涯里,成就体现在战胜困难的不懈追求中、枯燥数海的辛勤耕耘中、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敢字当头,干字在前,敢于负责、敢为人先,我们就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一个又一个统计梦想。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唐晓军]

  [责编:徐林]

上一篇:廖朝阳:立德以做人 求实以明志 下一篇:谢志惠:凝聚统计正能量 争当作风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