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成:梳子山上女铁人
“两河有个好模范,扶贫苗乡整8年。克难攻坚如铁女,惠民兴村胜于男。”这是近来在花垣县两河乡流传的一首苗歌。歌曲赞美的主人公是该县统计局纪检组长龙桂英。她自2006年以来,长期在两河乡开展扶贫工作。
两河乡地处湘黔边境云贵高原边缘断裂带,西南的梳子山是境内的最高峰。境内喀斯特地形显著,山清水秀、林木葱茏,但却偏远崎岖、山高水陡。
龙桂英,这位年近50的女人,先后克服母逝、夫丧和身患癌症的巨大苦痛,在这里辗转躬耕,奋战8年。为惠民兴村作出了贡献,被村民们誉为“梳子山上女铁人”。
主动请缨,深入苗山扶贫
“为群众办事我十分乐意,这个任务就交给我吧。”2006年,龙桂英所在统计局因工作调整,出现扶贫队员空缺问题,正当局长为难之时,龙桂英主动请缨接过了下乡扶贫的担子。随即,她被派往两河乡土屯村开展扶贫工作,而此时,龙桂英的独生儿子正读初中,在家无人照顾。60多岁的妈妈已是直肠癌晚期。教儿子、伺母亲、干工作,一系列重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一方面利用双休日拼命地干着本单位“不能脱钩”的工作,另一方面深入离县城90多里的驻点村搞调研、做规划、跑项目。一干部说:“她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了又挤。”一名领导说:“对于她的境况,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局里的人手都是‘一个钉子一个眼’,实在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
为减轻她的压力,同事们在工作之余关心她,她总是笑呵呵地回答:“大家不要担心,我能处理好。”
力克磨难,帮助百姓办事
祸不单行、雪上加霜。2010年5月,龙桂英的丈夫突发心脏病不幸亡故。丧夫的苦痛令她心如刀绞、欲哭无泪。一村民说:“在她丈夫去世的那段时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身体瘦了10多斤,红润的皮肤也变黄了,但她的扶贫工作却一直未停过。”
村民的话一点不假,她的身体虚弱了,但扶贫工作却一直没有虚弱。6年来,她忍着悲哀、带着病痛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一次又一次任务。为土屯村落实资金120多万元,硬化了村小球场和3700多米的村主道。修建了围墙和环村路。为盐井村协调资金130多万元,完成饮水工程,改善村小办公条件,修建了2处便民桥。
2013年3月,正当她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欣慰的时候,不幸再一次向她袭来。由于过度操劳,她患上了宫颈癌。她说:“当时,我感觉天旋地转,天都要塌下来了,地也好像要爆炸了,顿时昏了过去。”
“大病初愈的她,又马上出现在我们村。”两河乡马岩村一村民说,“当时我们劝她休息几天,她就是不肯。”她把悲痛化成了为民办事的力量,先后为马岩村申报人饮、修路、村部建设等6个项目。目前,马岩村组道硬化、人畜饮水、村部建设等项目一一得到落实。
每当同事们说她不要命时,她总是说:“与死神擦肩而过,我感悟了生命,要延续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多为百姓做事、积善成德。”
奉献爱心,关心儿童成长
2012年,龙桂英因工作出色担任了两河乡建整扶贫工作队队长,她的担子更重、做的事情更多。
盐井村的麻福送,父亲病故,母亲身患尿毒症,祖母70多岁,他和14岁的姐姐面临失学的境地。
龙桂英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边城爱心协会的义工一道,多方呼吁。在她的努力下,来自长沙的20多名爱心人士与两河乡盐井村、路桥村20名留守儿童结成了扶助对子,为路桥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捐款9000余元。与边城爱心协会义工为两村的贫困儿童筹集了衣被、学习用具等3000多件。重返学校的麻福送说:“她和母亲一样,对我们充满了爱心,我们好感谢她啊。”
至今,花垣县统计局的扶贫工作已进行了4轮,驻点村也换了3个,而龙桂英一直没有离开扶贫岗位。从队员到队长,从西村到东村。8年来,她饱经沧桑,病痛,但是,挫折阻挡不了她扶贫攻坚的脚步;艰难、困苦停止不了她爱民、亲民的心。
采访完毕,她告诉笔者:“我没有完全康复,我要加油。我的扶贫工作也还没有干完,我更要加油!”
[供稿:花垣县统计局 张耀成]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