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朝阳:容人者容自己
有句俗语道:“忍一忍心平气和,让一步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
在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角色,工作生活的纽带又将各种角色联系在一起,在平凡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人与人相互间难免磕磕碰碰、恩恩怨怨。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邻里不睦、夫妻不和、同事不谐,子女不亲等等,会使人陷入感情的沼泽,出现悲伤、痛苦、气愤甚至憎恨等情绪反应。被人曲解或伤害后,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报复虽能发泄怨气,减轻心中负荷而痛快一时,但会激化矛盾,步入那“恩恩怨怨何时休”的境地。反之,忍让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要想做到能容人,首先要有一份好的心境。好的心境来自于人性的平和与淡泊。要想平和,就不要斤斤计较一得一失,对曾经遇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和心灵的挫伤,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要想淡泊,就要摆脱世俗的困扰,红尘的诱惑。以严以律己,以宽厚之心待人。随遇而安,凡事顺其自然。
在生活的长河中,每当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再审视他(她)人或自己经历的人和事,可得出:容人,容己,日子才会过得开心。否则,成天绷着神经扳着面孔带着小心眼看人,把自己搞得心浮气躁的,值吗?过日子不求潇潇洒洒,也求平平安安、快快活活。日子过得不开心即使权高位重,财雄势大,声名显耀,也没多大意思。许多人事业上有成就、学识上很严博、生活上很丰富,可就是让人觉得一脸紧张相、一脸无奈相。他们把成败看成了人生的全部,不如自己的人瞧不起,强于自己的就眼红,看见乞丐就唾口水,看见成功成名的人自然诚惶诚恐。他(她)们的心灵永远在左右摇摆,也就无从容人让人了,甚至默默折磨着自己,这样又何必呢?
在平凡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周围都会有与自己个性相悖和持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的人,怎样处理好这些人与事,不仅是交际方法问题,它还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问题。
从生活的某个角度仔细去观察,不难看出,宽厚容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人生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俗语道:“蛇不知道自毒的,人不知道自过的”。智者的智慧,往往在于他最善于通过生活中能映照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剖析自己、调整自己、完美自己。容人者容自己,与人与己都有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每会遇到健康长寿者,从与他(她)们的接触中了解到,有这样的共同点:专心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计较,不嫉妒别人的长处,也不揪住短处不放;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给人小鞋穿。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采取文明方式和冷静的头脑,与人为善地对别人的缺点、过失进行规劝和帮助。当然,容让也要有界限。是啊,这是生活的写照,是典范,是平凡人的点点滴滴的经验之谈。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如果仅仅为了个人得失忧心忡忡,茶饭不思,失魂落魄,既不容人也不容己,与健康有害而无益。
容人者容自己,宽厚容忍是生活的法宝,我从内心敬重这句话,也愿意将它做为生活的座右铭。
[供稿:株洲市统计局 廖朝阳]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