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东:家乡 古井 童年
我的家乡坐落在平江一个美丽的小乡村,有着比较简朴易记的名字“三三村”,那是我的祖辈们历经颠沛流离后的最终定居之地。记忆中老家的宅院很大,有很多房间和正前中三个厅堂,正厅门楼上写着家族的堂名“勤俭堂”,大门均由青砖石柱构成,前面还矗立着两个大石狮子,彰显着吴氏家族在当地的地位。就是在那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和童年最为美好的回忆。
记忆最深刻的是自家院子前那口方形古井,它是用几块完整的石块砌成的,我从来都不知道古井到底有多深,因为在记忆中它从未干涸过,就像母亲的爱取之不尽,源源不断。就是这口普通的古井,它默默地孕育了几代人。每逢夏日,全家人总喜欢团坐在古井旁,邻居们也会如约而至,大人们扯家常,小朋友唱歌猜谜语或捉萤火虫,累了渴了就坐在井旁,舀一勺凉冰冰、甜滋滋的井水,倦意顿消、渴感全无。每逢过年,奶奶总会带着我们摆上祭品祭拜井神,年幼的我们对奶奶传说的那位美丽而神奇的“井神”深信不疑。
村里人都喜欢到这里来挑水,古井让我家每天人气兴旺。奶奶是个大方好客之人,村里的老中青幼都喜欢来我家串门,奶奶总会笑呵呵地摆上家中仅有的土特产,那时候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生活物资远没有时下丰富,但奶奶总能变着花样拿出自制的炒红暑片、花生、炒米、南瓜子、橘子等农家产品,热情招待几乎每天来的乡亲。我小时候也特别喜欢这些来串门的邻居们,一是可以旁听到很多乡村轶闻趣事,二是可以趁机打下牙祭……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位邻家大哥,每天都来挑水,每次来都要抱抱我,捏捏我的小脸,然后塞两个橘子或糖果饼干给我,我也常常会缠着他给我讲故事……直到7岁那年就很少看见他了,听奶奶说他到北京念书去了,那时候我常常会梦到他,梦中有他带给我橘子的味道。
十二岁那年,因祖母辞世,父亲工作繁忙,姐妹外出读书等原因举家搬迁,从此离开了魂萦梦牵的家乡。搬家那天,全家人含着热泪,无比虔诚地在古井前拜了三拜……时至今日,我已远离家乡二十余年,早已供职他乡,为人妻母,对家乡的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随着岁月的变迁日渐模糊,曾经威武一时的吴氏祖屋也随着改革前进的步伐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几栋洋楼别墅,原来的青砖石瓦旧迹难寻了……唯有院子门前的那口古井,它依然静静地呆在原地,水质不减当年,可我却少有机会品尝到它的味道了,如同那飘渺远逝的童年,只能是一种遥远的记忆罢了。
[供稿:岳麓区统计局 吴晓东]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