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军:圆梦——复旦游学散记
复旦于我是一个梦,也是一个心结。我读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是复旦中文系毕业的。按现在的话说,是非常有范的一个老师,她在复旦中文系的国文老师是国民党执政时的老教授了,对她的观念思维,行为举止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呢,是语文老师的得意门生,于是一些传统的规范和行为也就潜移默化到我这了。于是,报考复旦大学中文系成为我心目中的目标。但是,80年代初,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说法,于是,屈从学校和家里的压力,只能选择理科了。就这样,复旦离我渐渐远去了……
这次,有幸参加市委组织部和市两型办组织的“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专题培训班”。某种程度上是圆了我要在复旦读书的一个梦想。虽说是短期的培训班,年纪已然知天命,但是,“活到老,学到老”。确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这次培训班时间不长,来回11天,一共安排了15个专题讲座。涉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念、城市管理、城市形象、城市转型、环境政策和环境治理、城市建设的干部状态和意识、两型社会建设的经验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社会治理、国学和行政管理、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心理咨询和安慰以及2015年经济形势探讨等等。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师资水准高,整个培训安排的非常紧凑,很有条理,收获颇多。要感谢组织部的高度重视,感谢两型办的悉心组织,感谢复旦大学的支持配合。也要谢谢全体同学的高度自觉、自律,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于公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组织安排的学习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私是对个人知识储蓄,个人修养极好的历练。可谓:知识与理念齐收,友谊和交流共存。真正是相得益彰,皆大欢喜。
长沙自2007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验区后,长沙市市委市政府珍惜机会,抢抓机遇。制定了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近8年来,两型社会建设硕果累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为全面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和积累了积极的经验。
长沙市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245亿元,增长11.4%,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57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61亿元,增长9.7%。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2、6.4、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1.1%、3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07683元,比上年增长9.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0:54.3:41.7。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5.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979.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3.6%。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8.9%,人均GDP为全省的2.7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7.7%。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3.3%、24.8%和3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56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63元。长沙市在全省乃至中部六省的经济社会地位日显凸出,这一方面证明长沙市委、市政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是科学有效的,另一方面也表明长沙两型建设实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功不可没。
不过,长沙市近8年的两型社会建设虽然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依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就我从事的统计工作而言,统计工作在实验区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市里两型实验区和市两型办均没有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的统计人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统计,只能依赖于涉及到两型实验区的区县统计局进行事后的归类统计。这样做的弊端一是时效性比较差,不能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反映两型建设的成果和效益;二是连续性不够,按图索骥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统计的完整性不充分,会出现由于具体工作人员的变动,造成统计范围不一致的情况。因此,从确保全面、科学、准确、及时的角度出发,建议两型实验区成立专门的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设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成体系的统计数据收集渠道,以期全面、科学、准确、及时反映长沙市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
短短的11天,一晃而过;短短的11天收获满满;短短的11天,圆了我少时的复旦梦。我想,也会为长沙市两型建设添上助力的翅膀,圆长沙市两型建设的美好梦想….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朱继军]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