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统计信息  宣传统计工作  立足统计服务社会

首页 > 移动平台网站 > 统计文化

刘金文:刍议大数据背景下的长沙智慧统计建设

  2015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面、调查准确、核算科学、运作高效的现代统计体系,推进数据生产方式向科学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转变,统计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加快推进,智慧统计应运而生。

  一、智慧统计的内涵

  什么是智慧统计?统计信息化语境中的“智慧统计”是受“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的启发而延伸过来的,即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统计调查、处理、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与传统统计相比,智慧统计(Smart Statistics)在发展理念、建设目标、实施途径、核心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SMART的内涵可以从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Monitor(监测)、Analysis(分析)、Report(报告)、Technology(技术)等五个方面进行阐释。

  S-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智慧统计强调“一盘棋”的大统计理念,通过开展体系规划与顶层设计,实现部门之间、统计内部的信息融合共享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统计干部信息技术水平的培养,积极推进统计机关行政管理和统计业务管理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最终实现统计的可持续发展。

  M-Monitor(监测),智慧统计实现了从单一的静态统计转变为静态统计与动态监测相结合,实时监控调查对象数据质量、及时发现新增“四上”企业、掌握区域经济存量。根据需要设置模块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A-Analysis(分析),智慧统计通过充分汇聚信息、利用信息、挖掘信息,把数据存量转化为服务增量,催生数据信息、预测预判、综合分析三位一体的统计服务体系,实现“数库”到“智库”的升级转化。

  R-Report(报告),智慧统计可以根据“实时实地、动态直观、汇合整合”的要求,改变传统统计图表的展示方式,将各类数据融合在统一的GIS视图上,将纸质的点状数据转化为空间上、地域上的主体分布形式,使统计分析报告由单一的数字分析转变为可视化的直观呈现。

  T-Technology(技术),智慧统计的技术性要求信息化主导,科学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搭建信息管理、统计数据、服务咨询一体化平台,整合共享数据资源,最大限度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并利用数据生产模式变革实现组织模式转变,引发统计调查流程再造,推动统计工作扁平化和高效化。

  二、长沙打造智慧统计的实践探索

  智慧统计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兴产物,在全国尚无完整可借鉴经验。长沙统计系统按照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市、区、街三级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长沙市局自主研发了电子地理信息系统和领导快查系统,集中管理了全部统计业务数据,包括年报、定报、各种普查等的基层数据和综合数据;实现区域边界维护、建筑物定位、基本单位信息关联等统计地图数据管理功能;既可在线查询统计数据,又可为公共资源配置、投资、立项等提供咨询服务,实现了统计数据使用模式的创新。搭建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国家、省、市、区县的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对于节省会议时间、节约会议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开通短信平台,建立消息即时发布机制,在统计年定报工作和统计“三证”培训考试中发布通知、要点提示、错误提醒、催报等内容。

  所辖雨花区统计局自主开发了统计查询服务平台。该系统以统计电子台账为依托,以统计内网为支撑,通过不同授权,能满足各级领导查询历年数据,区统计局及街道统计站按权限可分专业分区域加工、分析统计数据,强化数据监控和分析,为统计服务提供有力武器。

  在街道一级,金盆岭街道量身定制了楼宇信息管理平台。针对街域范围内楼宇多、企业变化快、统计表格繁杂和名录库呈现不够直观的问题,街道统计站借助互联网+的新路径,实现社区、街道、工商、国税、地税、物业等部门的跨职能合作,运用“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实现平台覆盖管理全过程。借助此平台,街道统计站能够全面掌握街域内所有楼宇和企业的基本情况,监控企业数据质量、及时发现新增“四上”企业、分析经济运行,服务街域经济发展。

  三、长沙智慧统计建设的基本思路

  目前来看,长沙统计系统的三级数据平台均能满足本级需求,但由于缺少一个上下衔接、统一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导致各级系统独立运行,形成数据孤岛。要让大数据真正发挥价值,全面准确反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必须整合市、县、乡三级资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步推进、协作共享。因此,2016年长沙市统计局提出“打造智慧统计,实现率先破题”,借助互联网+,精心选点,先行先试,分区域、分层级、分阶段推广应用三级统计平台,在乡街一级打造立足名录库维护的统计信息管理平台,向上建设功能升级的区县统计服务咨询平台,向下延伸社区“网格化”管理辅助平台,实现三级平台共融互通。

  (一)建立一个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管理、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平台。建成后的智慧统计平台可以与现有的联网直报系统、工商名录查询系统、综合治税系统等不同系统有效对接,通过不同授权使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用户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同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把海量数据中隐藏的知识揭示展现出来,让数据中的智慧以一种直观的形式流向政府的决策者和社会大众,完成统计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展现。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统计信息化队伍,实现人与“智慧统计”的最佳结合。智慧统计平台建立之后,对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统计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县两级统计部门将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数据处理、宏观经济、分析写作知识的培训力度和频次,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智慧平台,及时捕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服务镇(街)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深化智慧统计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基础数据维护。一是历史数据的导入。统计历史数据是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确保“家底”真实客观的重要依据,有必要将其整合进入智慧统计平台。由于历史数据数量巨大、部分数据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行政区划有所调整等因素,在录入之前应开展专业综合数据、基层数据及部门数据规范整理工作,再将联网直报及统计年鉴往期数据、历次普查数据导入平台。二是新数据的即时导入。建立日常运维机制,根据月报、季报、年报及大型普查所涉及的指标合理设置指标体系,通过外部文件的导入导出克服物理隔离、统一指标口径,实现与现有的联网直报系统、工商名录查询系统、综合治税系统等不同系统数据的有效对接,确保新生成的数据资源实时导入平台,同时增加图表生成、模型分析、个性定制服务等功能,实现数据的快速转换、多维查询和可视化应用。

  (二)信息安全保障。智慧统计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传统网络安全威胁在云计算环境中危害更深,信息安全意识淡薄、数据破坏、数据丢失等传统安全威胁在云计算中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因而,市级统计部门需掌握系统的源文件和源代码,硬件、软件选型和管理模式制定都要充分考虑安全保密,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的产品和技术,保证建成的系统稳定运行,正确处理开放性与安全性的关系。定期检查互联网接入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配置的有效性,同时建立统计数据灾备系统建设,实现对历年来的年定报、普查等统计数据集中管理与备份,保障统计数据的安全。

  (三)服务职能延伸。大数据之“大”,并不限于其表面的“大容量”,而在于其潜在的“大价值”。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挖掘是指通过特定的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从而揭示数据当中隐藏的历史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因此,各级各地区应适应区域功能定位要求,深度开发数据平台,建立先进的数据模型,将海量数据有机联系起来,提供一些经过组合计算的数据即重要指标,构建区域监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题导向型的数据挖掘实现统计预测预判、进度实时监测和事后分析报告等统计服务。

  (四)乡街平衡发展。与城区街道以楼宇经济为主相比,县属的乡镇(剔除园区)管理半径较大、经济单位相对较为分散,同时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智慧统计平台的推广难度相对更大。因此,要保证全市智慧统计平台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推广时技术力量、培训力度必须对乡镇有所倾斜,网格划分上建议以行政村为基础,以村会计为联络员、统计站长为管理员。

  大数据已经不再是技术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变革。通过集聚市、县、乡三级统计力量和资源,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实现三级平台共融互通,层层上报的传统统计模式向以资源集聚、信息共享、相互衔接为特征的一体式统计转变,将大大提高统计效率。以信息技术与统计业务、统计管理高度融合为标志的智慧统计将成为引领长沙统计的新思维、新理念,真正为统计插上腾飞的翅膀。

  [供稿:长沙市统计局 刘金文]

[责编:徐林]

上一篇:肖恒:山不向我走来 我便向山走去——第一次园区统计年报工作有感 下一篇:何艳艳:我用青春选择你——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