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楚保:思念
我的父亲一百零二岁无疾而终,至今二年有余,每每想起其音容笑貌,引起无穷思念。今年春夏之交,一连多日雨朦朦——
雨打雨摧听雨诉
夜深夜静添夜愁
梦近故亲追亦远
哪能家尊到床头
父亲是千千万万善良、勤劳、简朴、平凡、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但在我们儿女心目中的父亲是:
父亲的肩背像座山,任何困难压不弯。临危意志坚: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国民党抓壮丁,三丁抽一,父亲顶替四叔去当了兵,三十六岁的父亲因年龄大了,只能当伙夫。边训练,边行军近半年,部队开到上海郊区,傍长江扎营。当时军队中暗暗议论,传说蒋介石知道要败,这支部队要偷偷运到台湾。父亲深感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决不能到台湾去,时刻想逃走。终于找到一个过节守备稍松的一刻,同另外三个同乡,用棉被滚铁丝网逃出营地,四人中被追兵打死两人,父亲躲到一片玉米地脱下军装,才得以逃脱。一路上完全靠打零工步行,回到湖北省洪湖县三屋墩老家。重担腰不弯:因怕抓逃兵,在老家呆不住了,一副担子一头坐着还不到三岁的我,另一头装了一些简单的家什,拖家带口、走北闯南、四处漂泊,到了湖南省华容县(现钱粮湖六门闸附近)定居。窘迫击不垮:一家六口生活所迫,父亲先是替人砍芦苇得微薄的报酬,后向当地湖管会买了十二弓芦苇地,刀耕火种,垦荒成了五亩耕地,另有五亩芦苇湿地。地里收成不够家用,就捕鱼捉虾补贴家用。为家撑片天: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钱粮湖还没有筑堤,湖洲是八百里的洞庭湿地,一年洪水一淹没,我家每年都要搬家到现华容县潘家乡民主院,傍堤做一个茅草棚渡过洪水季节。水退后又举家迁回六门闸,父亲又做几间茅草屋。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尽管家境一直困难,父亲还是送我和哥读书。我母亲裹了脚,是标准的三寸金莲,不能做地里的活,全靠父亲劳作。父亲用他坚韧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劳的双手,为全家撑起了渡过危难、遮风挡雨、安稳生活的一片天。
父亲的胸怀似海阔,与人为善济人难。父亲曾多次教育我们,行善天照应,作恶有报应,他自己一辈子做了很多好事。他济人贫:曾有一个远房亲戚家里因天灾人祸,生活十分困难,父亲知道后,送给他三担菜籽,让他得以再婚,渡过难关,三担菜籽是我家一季收成的三分之一。他解人困:父亲十二岁就给地主富人家长工,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在钱粮湖晒网洲生活期间,哪家人没有或不会犁田的,只要请他,都会去帮忙。有不会做渔网、竹器用具的,只要相求,父亲亲自给他做或告诉他做法,所有这些都近似于义务活,有的管饭,有的饭都不吃他家里的。父亲常说,帮助了别人,积了自己的德。他化解怨:搞大集体时,父亲曾当过贫协组长,仓库保管员,四清工作组组长住在我家。有一个喜欢小偷小摸的挨了大队的批评,误会是父亲告的密,后来一件事使他非常感激,他又偷了生产队的棉花,有人看见了,工作组和生产队负责人在我家商量第二天抄他的家,父亲就暗暗告诉他,要他退回棉花,并做证人的工作,说晚上天太暗,看错了。第二天抄家,没有发现棉花,这事就过去了。还有一个要求入党的女同志,有人议论她家庭不和,不孝敬婆婆,座谈会上,父亲说了她不少好话, 因父亲人缘关系好,结果顺利通过。游子停靠的港湾:我兄弟姐妹四人,有两人在外地,每次我们回家,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为我们买些好吃的菜,一直微笑看着你,要我们不要挂念,搞好自己的工作。对待身边的子女,也是关爱有加。父亲言语不多,身教重于言教,集严父与慈父于一身。
父亲是子女常学常新的书。他爱学习:父亲仅仅读了三个月私塾,由于勤学苦念,后来能看报、《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征西》等,虽然大部分字不认识,虽然不认识的字含糊过关,但基本意思居然还能明白,而且毛笔字写得有板有眼。当仓库保管员时,进出账目、品种数目一清二楚。他勤钻研,掌握了多种手工技能。一把锯子、一把凿子、一把斧子做木工活:大到做床、柜,小到做板凳、鸡屋、灭鼠器,虽然十分粗糙,但经久耐用。一把篾刀当篾匠,什么晒垫、芦席、箩筐、竹篮、养鱼的竹篓、捕鱼竹器等。一根竹针织渔网:父亲自制一根竹针,做捕鱼的丝网,扳筝、撒网、赶筝等,别人都说我父亲做的渔具特容易上鱼。
我认为我的父亲,肩如山、胸如海、德如玉、勤不疲、艰不惧、辛不辞。不管是生活艰难时,还是生活条件好转后,他老人家都有一套在艰难时乐观拼搏,在勤劳中保养身体的经验。平时根据我所体会父亲亲力亲为或有事跟我们兄弟姐妹交谈的养生观点,我总结父亲的长寿秘诀为:
烟不沾、酒少饮,粗茶饭、搭配荤,
子要孝、慰父心,勤劳动、身板硬,
与人善、济人困,不争强、好心情,
腿要暖、头微冷,顺自然、长寿修炼在个人。
[供稿:岳阳市统计局 邓楚保]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