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情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因自古广植木芙蓉和水芙蓉而有“芙蓉国”之称。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东西直线距离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长774公里,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0位、中部第1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共14个地级行政区划;67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19个县级市、36个市辖区、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604.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83.00万人,城镇化率60.31%。
湖南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种植五谷、织麻为布、制作陶器;舜帝明德天下,足历洞庭,永州九嶷山为其陵寝之地。湖南境内历史遗存众多,出土和发现的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里耶秦简、走马楼三国吴简以及凤凰古南方长城、岳麓书院、岳阳楼,是湖南悠久历史的浓缩与见证。湖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从先秦爱国诗人屈原,到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从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怀素,到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及在湖南讲学传道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栻;从明代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到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思想家王夫之,湖湘人才群体联袂而起、灿若星河。近现代以来,湖南是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一省、辛亥武昌起义首应之区,先后涌现了晚清经世派代表人物两江总督陶澍、启蒙思想家魏源,以及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民国第一位民选总理熊希龄,等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抗日战争重要的正面战场,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平江起义、通道转兵、芷江受降等著名历史事件。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首批授衔的10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人,10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人,57名上将中湘籍19人,177位中将中湖南有45人,故湖南有“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红色摇篮”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新时期,胡耀邦、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足迹。此外,“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试管婴儿之母”卢光琇等著名科学家,田汉、齐白石、黄永玉等知名艺术家,沈从文、周立波等著名文学家,熊倪、刘璇等世界体育名将,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他们以其卓越的才情、智慧和品德,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舞台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
湖南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国土总面积中,山地占51.2%,丘陵占19.9%,台地占14.2%,平原占14.7%,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湖南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东北倾斜开口的不对称马蹄状,境内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海拔24米;最高点是石门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8.7米。省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洞庭湖是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等四大水系覆盖全省,其中湘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为南方九省之冠。湖南地处中部,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省内交通便利,水陆空综合交通体系立体衔接、纵横交错、通江达海。2022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4.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330公里;铁路营业里程607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409公里。
湖南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古有“潇湘八景”(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现有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邵阳崀山丹霞地貌2处世界自然遗产;老司城1处世界文化遗产;5A级景区9家、4A级景区121家、3A级景区326家,其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是我国首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的自然名品,南岳衡山是中华五岳之一,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此外,伟人故里韶山、佛教圣地大乘山、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凤凰古城、常德桃花源等景区景点光彩夺目,受到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的青睐。2022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3483万人次,其中国际旅游人数7.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87.96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0.23亿美元。
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是著名的“渔米之乡”。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60.13亿元,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3973.21亿元,增长3.1%;林业产值477.44亿元,增长6.9%;牧业产值2466.86亿元,增长3.1%;渔业产值617.81亿元,增长3.5%。湖南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种146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1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63种,水汽矿产2种。
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疫情汛情旱情叠加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全省经济实现难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全国,发展动力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初步核算,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8670.37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2.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9182.58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4885.06亿元,增长3.5%。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50.66亿元,增长2.4%;进出口总额7058.2亿元,增长20.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34元,增长6.4%,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7301元、19546元,分别增长5.4%和6.8%。
注: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相关数据均为快报数;地理信息来源于《湖南省地方志》。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