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对农产品跌价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思考

(2001年第16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1-04-0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民是改革开放的最先受益者。1978-1985年,我国处在以农村土地承包制为特征,以农村经济改革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是以农业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第一产业平均年增长速度高于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32%左右,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年均上升6.2%,农民人均纯收入(已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下同)平均每年增长15.2%。湖南跟全国一样,农民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较多实惠。1985年全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比1978年上升90.3%,年均上升9.6%;农民纯收入增长1.4倍,年均增长13.3%。之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各种税费加重,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也随着下降。1996年全国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比1985年上升2.3倍,年均上升11.5%;但农民纯收入只增长55.5%,年均增长4.1%。同一时期,湖南全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上升1.7倍,年均上升9.6%;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22.3%,年均仅增长1.8%。从1997年到2001年一季度,由于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呈现大幅度下跌态势,农民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结合湖南实际情况,作一些定量分析。

一、新一轮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的特点

我省农副产品跌价在1990-1992年曾经发生过一次。当时由于经济复苏快,国家采取大量增加投资、放宽银根等措施,使全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在1993年就回升到114.7。但这次农产品跌价已持续4年之久,反弹的迹象至今不明显,具有范围广、时间长、跌幅大的特点。

1.跌价范围广

这次农副产品跌价首先从粮食开始,逐步波及其他农副产品。我省采价的77种农副产品,除糖料、工业用油脂两种外,其余全部下跌,尤其是大宗产品粮食、食用油料、棉花、麻、木材、肉禽蛋、干鲜果、水产品,下跌最甚。

2.跌价时间长

这次农副产品跌价,时态表现有四:一是从1997年开始到2000年连续四年一路狂跌的有粮食、竹木两大类;二是从1998年连续三年跌价的有肉禽蛋、中药材、土副产品三大类;三是波动中呈下跌走势。由于某些农副产品产量有大小年之分,价格时高时低,但总体趋势是下跌的,如干鲜果、干鲜菜两大类;四是2000年出现反弹及稍有反弹的有经济作物类、肉禽蛋类和水产品类。

3.跌价幅度大

1997、1998、1999、2000年我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以上年为100)分别为95.3、90.4、91.1、96.8。1996年可以卖1元钱的农产品,到2000年只能卖0.76元。尤其是粮食类、竹木类和干鲜果类跌价最甚。1996年可以卖1元钱的这三类农产品,到2000年分别只能卖0.61元、0.74元和0.64元。其次是肉禽蛋、干鲜菜、中药材、土副产品和水产品。1996年可以卖1元钱的这五类农产品,到2000年分别只能卖0.85元、0.88元、0.87元、0.90元和0.87元。情况稍好的为经济类作物,由于价格出现反弹,1996年卖1元钱的产品,到2000年可以卖0.98元。

表一  湖南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分类指数

(以上年为10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以1999

年为100)

2000年

(以1996

年为100)

 

总指数

一、粮食类

二、经济作物类

三、竹木材类

四、禽畜产品类

五、干鲜果类

六、干鲜菜类

七、药材类

八、土副产品类

九、水产品类

 

95.3

91.9

97.0

82.5

102.1

59.2

90.3

95.6

100.9

96.5

 

 

90.4

89.2

90.4

97.3

86.8

124.0

102.2

100.4

102.8

91.0

 

91.1

86.2

92.8

94.5

94.6

71.8

92.3

93.1

88.1

95.5

 

96.8

85.6

120.1

97.8

101.7

120.4

103.7

97.0

98.0

103.1

 

76.0

60.5

97.7

74.2

85.3

63.5

88.3

86.7

89.6

86.5

 

    表二  湖南省主要农副产品平均收购价格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0年指数(以1996

年为100

一、小麦(中等)

籼稻(中等)

二、油菜籽

皮棉(标准3级27MM)

黄红麻(二等熟麻)

烤烟(金黄4级)

三、松原木(长2-3.8M,径20-28CM)

杉原木(长4-5.8M,径14-18CM)

四、肥猪(出肉率63-66%)

菜牛(估净肉,中等)

鸡(二等活公鸡)

鸭(二等活鸭)

鲜鸡蛋

五、桔子(一等)

莲子(一等)

六、大白菜

洋白菜

 

 

 

西红柿

 

黑木耳(中等)

干辣椒(中等)

七、土 纸

    棕 片

八、草鱼(0.5公斤以上)

   
鲢鱼(0.5公斤以上)

  鲤鱼(0.5公斤以上)

  鲫鱼(0.1公斤以上)

   胖头鱼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平方米

/平方米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百公斤

 

165

144

230

1401

302

574

305

570

740

1300

1210

1027

821

125

3000

80

65

120

128

125

155

160

3000

1280

400

340

680

480

708

750

630

140

130

220

1390

300

890

240

531

778

1253

1180

900

800

60

2200

70

63

120

110

108

144

120

2850

1000

310

330

680

440

658

750

550

120

114

230

1200

280

644

240

417

655

1080

1109

743

766

130

2300

74

70

130

115

110

150

130

2600

950

332

296

600

350

610

610

500

120

104

220

800

280

890

240

405

614

1040

1060

720

740

56

1960

68

62

110

100

100

130

120

 

 

 

285

420

230

420

600

380

107

89

171

1098

280

840

228

389

630

1060

1074

685

710

90

1700

70

62

118

100

100

108

120

2400

960

330

234

500

230

520

600

470

64.8

61.8

74.3

78.4

92.7

146.3

74.8

68.2

85.1

81.5

88.8

66.7

86.5

72.0

56.7

87.5

95.4

98.3

78.1

80.0

69.7

75.0

80.0

75.0

82.5

68.8

75.5

47.9

73.4

80.0

74.6

二、农民减收因素分析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在整个经济波动中,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三重压力。

1.农副产品跌价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据专家推算,从1997年到2000年,全国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包括自食自用部分,下同),由于农副产品跌价,4年共减收16000亿元以上。按8.70亿农村人口计算,平均每个农村人口4年共减收1840元。初步计算,由于农副产品跌价,湖南全省农民4年共减收946亿元。按全省4800万农村人口计算,平均每个农村人口4年共减收1970元,相当于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年合计8446.25元)的23.3%。

4年来农副产品跌价导致农民减收有两个特点。一是粮食和以粮食为饲料的禽畜产品跌价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粮食大幅度跌价使全省农民4年共减收444亿元。其中1997年33亿元,1998年76亿元,1999年139亿元,2000年196亿元。1996年能卖1元钱的粮食,到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只能卖0.92元、0.82元、0.71元和0.61元。禽畜产品生产共减收235亿元。1997年禽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为102.1,因减收滞后,1998年起禽畜产品价格开始下跌,造成减收的数额分别为:1998年65亿元,1999年88亿元,2000年82亿元。粮食和禽畜产品两项4年共减收679亿元,占全部减收额的71.8%。第二个特点是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4年来一路下泻,使农民减收的程度越来越严重。由于估算农副产品跌价造成农民减收的程度是以1996年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为基数,所以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不出现反弹,农民减收的数额就会逐年增加。农副产品跌价造成全省农民减收的数额,1997、1998、1999、2000年依次为78亿元、196亿元、323亿元、349亿元,农村人口人均减收依次为161元、407元、672元、727元,相当于当年农民纯收入的7.9%、19.7%、31.3%和33.1%。

 

 

表三  湖南省农副产品跌价造成农民减收(含自食自用部分)估算表

 单位:亿元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1997-2000年合  

一、   

二、经济作物

三、干 鲜 果

四、干 鲜 菜

五、其他种植业

六、竹木产品

七、禽畜产品

八、土副产品

九、水 产 品

   

 

33

3

16

13

 

10

 

 

3

78

76

12

8

10

2

12

65

 

11

196

139

17

16

25

7

15

88

3

13

323

196

2

9

20

7

16

82

5

12

349

 

444

34

49

68

16

53

235

8

39

946

 

2.农民在外打工受排斥是其收入增长缓慢的另一原因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了农产品跌价因素外,农民在非农产业中就业受到排斥,造成收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目前不仅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而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大量人员就业与再就业安置问题。随着城市改革进一步深入,市场机制逐步占主导地位,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健全起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富余人员逐步进入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势必给农民工的就业造成压力,乡下人与占据相当优势的城里人争夺就业岗位处于劣势地位。尽管城市把一些苦、脏、累、险活的就业空间留给了农民工,但报酬却十分微薄。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和地区为了安置自身的待业人员,限制使用外地农民工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广东省为了“消化”自身的剩余劳动力,采取限制使用外地农民工的措施,在企业招工程序上实行“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城市后农村,先本地后外地,先本省后外省。这样,外省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就很小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成本也日渐增高,一个农民工要得到就业机会,至少要付出2000元左右的务工成本,包括路费、办《就业登记卡》、《流动就业证》、《暂住证》、《计划生育证》以及交纳保证金等。这笔钱占去农民工一年务工所得的一半左右。九十年代中期,湖南全省有4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力走向市场,在外务工,一年可净赚回现金近40亿元。但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在外挣钱不容易,外出农民工纷纷回乡。目前,估计有四分之一即100多万人返回家乡,全省一年至少少赚回人民币10亿元。

3.税费加重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农村各种税费增加很多,农民不堪重负。一是税款加重。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缴纳各种税款39.71元,1996、1997、1998、1999年分别增加到45.71元、47.69元、48.60元、46.55元,比1995年分别上涨15.1%、20.1%、22.4%和17.2%。二是集体提留和摊派加重。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集体提留和摊派32.45元,1996、1997、1998、1999年分别增加到59.33元、51.68元、59.93元、58.85元,比1995年分别上涨82.8%、59.3%、84.7%和81.4%。 三是生产费用加大。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704.98元,1996、1997、1998年分别增加到874.36元、882.78元、777.80元,比1995年分别上涨24%、25.2%和10.3%。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负面影响

“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扩大了城乡差别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首先得到实惠。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54元,提高到1985年的379元,7年间增长1.46倍,平均每年增长13.7%;而同一时期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27元提高到751元,增长75.9%,平均每年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比例从1978年的2.8∶1(以农村居民为1),下降到1985年的2∶1。后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又逐渐拉大,近几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1997、1998、1999、2000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比例分别为2.56∶1、2.63∶1、2.71∶1和2.83∶1。今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将再次提高工资,企业单位也将根据其经济效益情况相应提高职工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肯定会进一步拉大。

2.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重了市场疲软程度

市场疲软是一种相对的供过于求现象。我国的供求状况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很大的相关性。我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市场是我国最大的、最有潜力的市场。但是,由于近年来农产品跌价,农民收入增长减慢,农户购买商品的金额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997、1998、1999年农村住户平均每户购买商品的金额分别为5606.37元、5160.22元、4925.62元。和1997年相比,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下降8%和12.1%,两年间全省农户商品购买量共减少137亿元。 

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社会安定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农村负担过重,大部分乡村的村提留、乡统筹超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基层党组织软弱瘫痪,民主管理流于形式;农村封建宗法势力有所抬头,社会治安在一定范围内有恶化趋势。同时,城市部分地区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较差,而大规模的农民工进城疏于管理又恶化了这一局势。据调查,近年来相当一部分违法犯罪活动是由滞留的无业农民工所为,新闻媒体涉及农民工治安案件的频频曝光也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增加农民收入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五”期间,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和增加农民收入,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国内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和消除扩大内需深层制约因素出发,必须解决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矛盾,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大经济战略。其实质是快速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不可回避的问题。贯彻落实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确保农民增收,我们将会看到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

2.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今年我国有望加入世贸组织,这对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条件,吸收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就能在与国外强手的竞争中,使我省农业更快地发展。当然,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也是存在的。从农副产品看,我国需要按照《农业协议》要求,在市场准入、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及动植物卫生检疫等四个方面做出承诺。这些承诺的兑现,有可能引起农副产品进口太多,冲击国内农业,加大我国调控农副产品流通的难度。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率低下,农副产品成本不断上涨,部分农副产品已丧失了比较优势,如果没有积极的回应对策,国外质优价廉的农副产品将大量涌入国内,农民利益将受到严重影响。

3.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 

当前,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较差,一方面,在这个多元和复杂的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是非善恶观严重错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又使一些人的心理发生失衡,处理不好,将会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甚至危害。因此,公平、公正和法制是保持社会健康有序运行的前提。要达到上述目的,就要考虑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兼顾利益受损者的心理承受力,维护社会公正。由此可见,采取一切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社会心理失衡,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 

五、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1.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一要结合今年市、县、乡机构改革,精简乡镇机构,裁减人员,减少村组干部补贴人数,努力提高干部素质,通过"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增强群众观念,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二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取消乡统筹、村提留和其他面向农民征收的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这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减负才能增收。三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四要在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的同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把影响社会安定的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一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同时加快发展具有特色的畜牧业、林业和水产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商品率。二是要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群,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也是解决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力、繁荣农村经济等几重压力的上策。因此,要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产业,提高农业的后续效益。三要发展小城镇,繁荣小城镇经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四要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扶持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五要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六要因地制宜,依据市场规律,调整结构,维护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做到"为农"、"兴农",不搞强迫命令,不允许"坑农"、"骗农"。

3.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大投入,治理江湖坝库。二要积极开展群众性农田水利建设,搞好水土保持。三要加强农村电网、通信、广播电视、道路、供水等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四要加大扶贫力度,多方面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扩大以工代赈规模,支持贫困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五要加强各级财务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扩大投资效益,防止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扶贫资金被挪作他用。
  

执笔:张天森
核稿:罗 凯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