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02年第37期)
一、基本情况
湖南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多是靠运输、经商、服务、种植业积累起步;小规模办实业阶段,开始由一家一户或合伙联办实体,主要是作坊式生产小企业;规模经营阶段,主要标志是企业组织公司化、集团化,企业生产现代化。呈现出三个转变:即从“小打小闹”逐步向规模效益转变,从参与纯体力劳动领域竞争逐步向高科技领域转变,从单一领域逐步向各行各业全方位发展转变。2001年宁远、平江、汨罗、湘阴四县市平均有个体工商户12700户,比上年增长9.5%;私营企业130 家,同比增长10.4%;从业人员4.7万人,同比增长15%;年创产值10.8亿元,上缴税金4800万元。县域民营经济均创造了各县三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地方财政收入。
二、发展特点
(一)开发本地资源,工商企业蓬勃发展
1.建材矿产资源行业,如水泥、机砖、石膏板、竹木拼花地板、有机玻璃、石材等就地取材企业和长石、云母、石英、黄金、铅锌、高岭土等矿产品开采加工企业。宁远县有4家水泥厂均属私营企业,年产水泥30万吨,产值6000多万元,创税300多万元,产品畅销周边县、市。特别是该县的民营企业莲花塘水泥厂,近两年投资近1000万元改造了生产设备,年产量由原来的5万吨提高到14万吨,年交税金130多万元,该厂生产的425#R、525#R“莲花牌”水泥超过了国家质量标准,已成为省内知名品牌。宁远县有机砖厂56家,年产红砖2.3亿块,总产值4400万元。平江县以石膏板为拳头的建材装饰系列的石膏板厂75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有3家。石膏板销量占全国八分之一,远销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海口等城市。平江县有私营长石粉厂9家,其中钾长石粉厂列为全国外贸出口免检产品。平江县的加义镇焕新村有28户办起竹制品加工厂,生产凉席、竹地板,每年获取产值达23万元,户平增收3687元,向国家交税26万元。
2.农业产业集团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如烟草、油茶产业化经营,黄花菜生产集团,藠头、豆类、茴粉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平江县的豆类加工个体私营企业有450多家,其中南江镇日新加工厂,生产豆豉、酱油、五香酱干,年产值100多万元,创利税20多万元,从业人员15人,每人每月工资700多元。湘阴县的三塘乡藠头加工厂加工的甜酸藠头产品远销日本等国,年产值500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从业人员达800人。汨罗市的家具加工、纸制品业、绣品业、银行保险设备制造业等较大的10多家民营企业、公司、集团每年创税收6784万元,占该市财政收入的32%。
3.以宾馆酒店为代表的餐饮业。宁远县的宁远大酒店、舜源宾馆、金穗宾馆、澳都宾馆、舜帝宾馆、活力宾馆,汨罗市的裕丰宾馆、玉楼酒店等都由民间投资、民间运营,民营支撑着县域的餐饮、宾馆业。
4.以超市、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小商品业。2001年,宁远县兴建各类超市20余家,其中引进超大型超市2家。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1亿元。汨罗市的汨罗大市场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16亿元。在调查的几个县市中,民营商业基本取代了国有、集体商业。据了解,目前湖南省县域内国合商业企业、供销企业基本实行了民营化。
(二)涌现了一批打工能人企业
自80年代初就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以后通过政府引导和组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所增加或稳定在一定规模,打工收入用亿元做单位。近年,不少打工能人利用学到的技术和积累资金返乡创业,成了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力军。打工能人回乡创业主要有三种形式:
1.学回技术办厂。如宁远县吴姓夫妇在东莞某家具厂打工多年,熟练掌握了家具生产的全套技术。1993年自筹60万元回乡创办折叠椅厂,产品迅速打入外省市场。去年投入40万元扩大再生产,产品由原来的折叠椅发展到豪华席梦思、家具、餐桌、办公桌、摇椅等10多个品种,当年实现产值150万元,创税15万元。
2.带回资金办厂。如宁远县舜陵镇青年欧某,1994年怀揣着在广西某水泥厂打工积累的一笔资金,以最大股份回乡加盟正在兴建的县疑峰水泥厂。1996年退股聚资1200万元建成全县最大的民营企业——富源水泥厂。1999年6月再次聚资1200万元买断县水泥10年经营权,创办莲花塘水泥厂。2家企业每年上缴税收200多万元,安排劳动力就业600余人。2001年3月在原零陵地区水泥二厂竞标中,又一举夺得了该厂10年经营权。
3.引回老板办厂。平江县仅三市镇就招回在外当老板人员40多人,回乡办厂办公司达30多家;据有关部门调查平江县在外有1000多个老板,总资产约8亿元,而招回在县内的只有一个亿,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很大。汨罗市的汨罗大市场就是引进邵东的一个老板开办的,总资产达一个亿。宁远县的打工能人张某,长期在东莞某台商投资的珠绣厂打工,从一般工人做到分厂长,深得公司总裁信任。1994年邀请公司总裁到宁远考察后,总公司同意在宁远开设分厂,负责来料加工,并委托张某全权管理。珠绣厂当年投产当年获利,安置劳动力就业200多人。去年8月总公司再次投资100万元,租赁县植物油厂600平方米厂房兴办第2家分厂,安置劳动力就业300多人。目前,总公司正考虑将1000人的总厂迁到该县。打工能人回乡创业反哺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宁远县近几年先后有3700多名打工能人回乡创办、领办各类企业1526家,其中年产值过100万的有73家,过500万的4家,过1000万的4家。打工能人企业年创产值14.5亿元,上缴税金1700多万元,安排劳动力就业3.1万人。平江县有私营骨干企业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18个,产值在一亿元的一个,安排就业人员达9.2万人;
(三)闯出了一条特色发展的路子
1.依托小城镇建设发展民营经济。借助小城镇建设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聚集的便利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用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依托小城镇建设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2.依托本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宁远县依托旅游产业,确定了“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加大了九疑山旅游的开发力度。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围绕完善食、住、行、游、娱、购六大旅游要素,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军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在2000年,重点扶持5家涉外星级接待宾馆投入改造资金4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这些民营企业的服务档次和接待能力。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民营为主的运输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宁远县拥有营运车辆3100辆,营运班线达128条。其中开往外省的长途客车200台,营运线路57条,年输送旅客45万人次,靠社会融资形成运力资产过亿元。平江县依托豆制品产业和石膏制品产业等发展各类民营经济实体24000多户。汨罗市依托家具生产产业等发展各类民营经济实体达13000户。
3.依托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宁远县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内移的契机,以“三来一补”(即来料、来件、来样品,补偿贸易)企业为重点,多渠道招商引资。2001年共签订各类投资协议15个,正式合同8个,合同利用外资460万美元;新上外资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220万美元;引进“三来一补”企业2家,完成加工贸易总值120万美元。
4.依托本地资源发展民营经济。主要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广泛动员社会能人和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等形式,把技术、资金与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加快农业基地建设,组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宁远县建立了烤烟、牲猪、水果、优质稻、药材等农业基地710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13家,年产值达1.5亿元。平江县以长石粉矿产资源开发,建立私营长石粉厂9家,私营石膏板厂75家,年产值达700多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有待更新
民营经济从产生到壮大历经数度沉浮,对民营经济有一个认识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允许存在”的态度,初步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随后,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益补充”。直至党的十五大才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鼓励、引导使其健康发展。”自此,党和政府才真正把民营经济与国有、集体经济一视同仁,摆到平等竞争的位置。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倡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但也应看到,歧视民营、谈私色变等种种传统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有的不敢抓、不想抓,有的工作放不开手脚,严重束缚了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人对民营企业患有“红眼病”,不是热心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是制约、干扰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工作力度不够到位
实践证明,对某项工作领导重视了,工作力度就大,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就会滑坡。据调查,宁远县1994年至1996年民营经济发展处于盛期,主要得益于抓民营经济的工作力度大,从县、乡到各部门都配备了专门力量扎扎实实抓民营经济,从县委书记到干部职工都实行了责任制,市政府每月通报一次发展进度,从上到下都是“硬碰硬”。但近年抓民营经济的工作力度明显减弱,工作措施落不到实处。具体表现在“三多三少”:一是喊“口号”的多,抓落实的少。现在不是没有优惠政策,而是现有的各种扶持政策留在文件上,写在报告中,好政策变不出好效益。二是索取的多,给予的少。目前民营经济无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但有管理权和收费权的单位不少,以致出现问题就相互推诿,相互扯皮,有利可图就争权夺利。平江县有一包装厂是从西安及深圳引回两个老板带回资金合办的企业,年交税收12万元,今年还有7家职能部门以各种理由上门要钱要物和罚款。三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也积累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审批程序仍很繁琐。宁远县虽然尽可能简化了审批程序,但程序仍较多。私营工业企业,从考察、立项、审批、筹建、运营到产品投放市场,关卡部门达20余个,收费项目40多种,正常办理需三个月,如不顺利则时间更长。二是“四乱”现象严重。宁远县有一位志愿兵复员后,在城北租了一间50平方米的房屋办饮食店,还未开业某部门就上门收体检费、餐检费、许可证费,共计275元,并强行要求其购买20元清洁液。开业之日工商、环保、税务等部门相继登门收费,店主想方设法筹措的2000多元开办费被收去大半,一星期后只好关门歇业。据调查,目前涉及民营经济收费(税)的单位38个,收费(税)项目40项。三是治安环境不容乐观。如一位祁阳老板到宁远县中和镇做小五金生意,刚进该镇便被村民强行索走700元保护费,停留三天便被迫离开。又如宁远县美尔超市,最近接二连三发生恶性案件,超市玻璃被砸,超市老板家属无故被打。四是硬环境亟待改善。交通、电、水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
<,b>(四)信贷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银信部门普遍怕担风险,不愿放贷。特别是对民营经济欠热心,设置的放贷“门坎”相对较高。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许多前景看好的民营企业得不到扩张,一些高科技项目无法上马。
(五)业主素质急需提高
据调查,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占31%,其余均为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文化素质的低下使他们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变化。如宁远县回乡办彩灯厂的农民企业家李某,一度红红火火,工厂规模超过100人。1996年他在没作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扩张,结果遭遇国际市场疲软的大环境冲击至今一蹶不振。又如该县靠运输起家、办配件厂发达的某个体老板,盲目投资兴办防火复合板厂,最后因产销不对路而破产。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提高经营业主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紧迫。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清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性障碍
大力宣传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和“七一”讲话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论述,大力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曝光那些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加大监督力度,从管理上清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规范部门行为,明确一个对民营经济实行统一管理的权威部门,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服务和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采取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和定期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负责人、私营业主代表参加的单独或联合执法检查监督活动等方式,加大对执罚执收部门的法律和民主监督力度,提高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水平。执罚执收部门要主动聘请民营经济领域的人士担任特约监督员,主动接受监督。加强与银信部门的协调,帮助银信部门选择重点领域、重点民营企业进行合作,放开面向广大个体工商户的小额信贷。
(三)加大整治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性障碍
1.整治“四权”。重点是对民营经济有审批权、收费权、检查权、执法权的单位和执法人员。对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坚决进行整治。同时认真清理有关文件、规定,及时调整、废止那些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规定,完善政策,健全制度,标本兼治。
2.“放水养鱼”。在核定税费上实行就低不就高,实施“欲取先予”的策略培植财源。如水泥生产行业,每生产一吨水泥只需石灰0.9吨,纳矿产资源税时就不得按1.05吨计征;对于小规模与一般纳税人,在允许幅度的弹性范围内,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余地,为发展创造条件,凡属增值税发票可抵税款的应给予抵缴。
3.抓好社会治安。要结合“严打”整治和“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业要实行挂牌保护,对重点集贸市场要派驻警力经常巡查。政法部门对民营经济领域中的案件要集中力量侦破,从快处理。
4.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硬环境。
(四)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措施不落实的问题
1.加强领导。县、乡两级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专抓班子,充实领导和工作力量,确保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解决。
2.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发展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干部都要有发展民营经济的任务。结合县乡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干部直接参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3.严格考核。定期督查各地、各部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情况,对发展快的予以表彰,对效果差的进行批评,直至作出处分。考核结果要纳入干部提拔使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切实解决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避开市场风险的能力;学习世贸组织有关规则,尽快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做到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承办:农调队
执笔:王立凯 熊军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