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建筑业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
(2002年第42期)
一、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特点
(一)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
2001年,全省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489.8亿元,比上年增加135.5亿元,增长38.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5.8亿元,同比增加29.1亿元,增长37.9%。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2001年,全省全社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比2000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同时,建筑业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到2001年底,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6.7万人,同比增加16.5万人,增长20.6%,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3.7万人,增加1.2万人,增长9.6%。
2001年,全省建筑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为22262个,同比增加794个,增长3.7%,其中:本年新开工个数14121个,同比增加1279个,增长10.0%;全省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59.2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71.3万平方米,增长23.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04.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01.5万平方米,增长23.1%,其中:住宅面积1849.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63.9万平方米,增长16.6%。
在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全省建筑业实行投标承包的单位工程个数为13350个,同比增加1393个,增长17.0%;投标承包施工面积达4383.3万平方米,占全部房屋建筑施工面积的68.4%,按施工面积计算的投标承包率比2000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单位工程竣工个数达14121个,其中:优良单位工程个数为5026个,分别比去年增加1279个和497个,增长10.0%和11.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204.6万平方米,其中:优良工程竣工面积1408.4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增加601.5万平方米和232.8万平方米,增长23.1%和19.8%。按优良单位工程竣工个数计算的优良品率为35.6%,比去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按优良工程竣工面积计算的优良品率为43.9%,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建筑业企业呈多元化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为了积极应对加入WTO对建筑业带来的挑战,2001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大力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业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重要产业。
2001年,按企业资质等级分,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628家,比去年减少了184家,但其中一、二级企业达415家,占全部企业的25.5%,比上年增加85家,增长25.8%,占全部企业的比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土木工程建筑业企业1466家,所占比重为90.0%,比上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线路管道设备安装业企业98家,所占比重为6.0%,同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装修装饰业企业为64家,所占比重为3.9%,同比提高了1.9个百分点,装修装饰业已成为建筑业新的亮点,全年完成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38.4%,装修装饰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美化了形象。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305家,减少2.6%;集体企业829家,减少33.2%;股份合作企业35家,增加29.6%;联营企业7家,减少50%;有限责任公司228家,增加1.5倍;股份有限公司100家,增加31.6%;私营企业109家,增加1.4倍;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家,增加1.7倍;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共3家。
建筑业经济结构的日趋合理和行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大大增强了企业实力。一是企业固定资产增加,资本金快速增长。到2001年底,全省建筑业企业资产合计为447.8亿元,同比增加92.5亿元,增长26.0%;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83.5亿元,其中:实收资本为152.1亿元,同比分别增加57亿元和51.6亿元,增长45.1%和51.3%。二是建筑业机械设备快速增加。到2001年底,全省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年末总台数为32.8万台,同比增加4.8万台,增长17.1%;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为423.7万千瓦,同比增加43.6万千瓦,增长11.5%;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净值50.3亿元,同比增加6.8亿元,增长15.6%。全省建筑业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了5200元/人和4.38千瓦/人。三是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2001年,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56129元/人,比上年提高了9693元/人,增长20.9%;人均竣工产值、人均施工产值、人均施工面积、人均竣工面积分别为33438元/人、50635元/人、65平方米/人、33平方米/人,同比增长4.1%、14.6%、3.2%、3.1%。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建筑施工生产技术与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湖南建筑业企业已具备解决工程建设中各种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拓展外省市场取得新的进展。目前,一些国家大型、超大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均有来自湖南的建设生力军,如: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在举世瞩目的三峡水电工程中标24个施工项目,总金额超过35亿元,近两年,还陆续承揽了广西龙滩水电站、南宁高速公路、平班水电站、云南小湾水电站、贵州洪家渡水电站等总金额接近20亿元的建设工程;中国有色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承揽了兰州连城铝厂1.1亿元和山东兖矿集团1.8亿元的建设工程,等等。2001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在外省完成的产值达99.1亿元,占全部总产值的20.2%,比上年增加24.1亿元,增长25.5%。
(三)建筑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
随着建筑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01年,全省建筑业实现利润8.6亿元,同比增加4.2亿元,增长96.6%,产值利润率、人均利润从2000年的1.2%和547元分别提高到1.8%和894元,分别提高了0.6个百分点和347元;实现利税25.5亿元,同比增加10.2亿元,增长66.7%,产值利税率和人均利税分别为5.2%和2637元/人,比2000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和731元。亏损企业247个,比2000年减少42个,下降14.5%,亏损企业的比重为15.2%,下降0.8个百分点。
二、目前我省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建筑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些问题亟待解决,否则,势必影响到我省建筑业企业存亡与发展。
(一)我省建筑业体制改革步伐不快,整体水平相对落后
尽管这几年来,我省建筑业企业在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个步伐与先进省份比较还相对落后,经济结构还远远达不到最优组合。从我省建筑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经济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2001年,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占全部资产的50.8%,集体企业占26.8%,其他企业只占了22.4%。但从别的方面来看,在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44.2%,集体企业占30.1%,其他企业占25.7%;在利润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24.7%,集体企业占37.9%,其他企业占37.4%;在亏损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81.0%,集体企业占13.8%,其他企业占5.2%。这些都说明,在对建筑业全行业的贡献中,国有经济与他的身份极不相符。而正是由于国有经济的缺乏活力,负担又重,阻碍了建筑业的发展,我省建筑业整体水平在全国比较排位还相对落后。从2000年数据看,我省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354.4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8%,在全国位列第12位,而江苏、浙江为1538.8亿元和1383.8亿元,分别是我省的4.3倍和3.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按总产值计算)为46436元/人,在全国位列第21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585元/人),不及上海109809元/人的一半;技术装备率为5452元/人,在全国位列第2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于上海10641元/人的一半;动力装备率为4.8千瓦/人,在全国位列第18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建筑市场尚需进一步规范,企业被拖欠工程款逐年增加
建筑市场的不规范突出表现在:招投标制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招投标行为还不规范,招投标中不坚持原则,流于形式和泄露标底等不正常现象时有发生,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问题较为突出;工程项目业主肢解发包工程、压低标价、要求垫资;企业挂靠;工程结算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拖欠工程款急剧增加等。到2001年底,全省建筑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53.2亿元,占2001年总产值的10.9%,比2000年增加8.7亿元,平均每个企业被拖欠工程款达327万元。被拖欠工程款的增加,加上施工中的带资垫资影响,造成企业普遍资金偏紧,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2001年,全省建筑业资产负债率为59.0%,虽然比2000年下降了5.4个百分点,但与国际通行资产负债率的最佳值50%相比,仍高出9个百分点。企业负债高,资金周转困难,也就难以推进技术进步和更新设备,企业科技活动相对滞后,已影响到有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建筑企业管理落后,负担过重
目前,我省建筑业企业仍以传统的、粗放型管理为主,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导致了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尤其是国有企业,不仅存在大量富余人员,还要承担许多社会职能,人员分流和社会职能剥离相当困难,企业负担沉重。2001年全省建筑业企业管理费用达24.1亿元,比2000年增加4.7亿元,增长24.2%;财务费用为3.1亿元,比2000年略有下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支出的居高不下,大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企业亏损情况,亏损企业个数、企业亏损面虽然下降,但亏损额却比2000年增加了1396万元,达2.1亿元,平均每个亏损企业亏损额达85万元。
三、对策建议
尽管我省建筑业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还是有很多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地方垄断、地方保护逐步被打破,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等等,这些都将为建筑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保持我省建筑业的强劲发展势头,打造湘军品牌,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投资环境,保持适度投资规模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领域,大力吸引内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对民间投资的开放,激活民间投资,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和城镇个体经济投资。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尽力引进项目,增加投资需求,带动建筑业生产的较快发展。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认真执行《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招投标管理法》,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将工程项目招投标纳入严格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渠道,依法严厉查处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完善资质等级标准,严格审查企业施工资格,强化动态管理。规范建筑市场中各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杜绝“无规划、无设计、无资金”的“三无”工程扰乱招标市场。招投标中,要依据工程建设投资规模的大小,确定招标项目的规模等级和投标企业的资质等级,严格企业资质等级和项目规模等级相匹配的工程承包管理办法,从源头上遏制明招暗定、压级发包、资质挂靠、非法转包等现象的发生。
(三)优化行业结构,打造湘军品牌
抓住建筑业新资质等级实施的有利时机,优化行业结构,打造湘军品牌。要“抓大放小”,一方面通过兼并、联合,组建一批施工技术水平高、市场信誉好的企业集团,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小型企业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要在骨干企业中挑选一批工程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积极竞争,树立品牌意识,切实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四)彻底清理工程拖欠款,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要加强政府监督和服务,消除地方保护,依法清理原有工程拖欠款,同时要认真贯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资本金制、开工登记制,从源头上截住无建设资金的项目进入建筑市场,消除垫资施工和新的拖欠工程款现象的发生。建筑业企业要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出售、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特别是对有条件的大企业要加快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股票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五)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要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分配原则,建筑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遵守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讲究企业信誉,坚决铲除寻求行政保护和追求行业垄断特权的观念,增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在经营方式上,改变单纯生产经营旧模式,建立生产经营与资本相结合的新机制;在施工管理上,全面实施工程监理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工期、质量、安全等进行全过程动态控制;在内部核算上,降低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推行全员目标成本管理,通过责、权、利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树立全员理财观念;在人力资源上,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加大引进人才,同时加强职工的再教育,构建知识密集型人才体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坚持以科技为龙头,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积极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
承办:投资处
执笔:钟 国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