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对湖南经济影响分析
(2003年第37期)
今年一季度,我省经济“高速开局”,增长9.6%,为1997年以来的同期最高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进入较高增长阶段。但4月下旬以来,随着“非典”疫情负面影响逐步显现,经济增长的上升势头减弱。最新统计资料显示:1-5月,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62.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比一季度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33.2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717.01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712.04亿元,增长9%。初步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为了科学准确地测算“非典”对我省经济的影响,我们根据历年增加值月度资料,使用月度计量经济模型结合投入产出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4、5月份全省因“非典”减少GDP9.4亿元,影响4、5月份GDP增幅下降1.47个百分点,影响上半年GDP增幅下降0.53个百分点,影响全年GDP增幅下降0.21个百分点。“非典”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4、5月份因“非典”全省减少第三产业增加值8.45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业减少3.42亿元,批发零售餐饮业减少3.70亿元,其他服务业减少1.33亿元。
一、“非典”对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对第三产业发展冲击最大
“非典”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受到很大制约,对我省第三产业中相关行业造成较大冲击。1- 5月,受"非典"影响,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比去年同期仅增长9%,增幅同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49.2%下降到41.5%。第三产业中,受"非典"打击最大的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零售餐饮业、旅游、娱乐等社会服务业行业。
1.餐饮、零售业首当其冲
1-5月全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2.69亿元,增长7.8%,增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0.4%,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
往年的4月和"五一"正是一年的黄金时期,不仅有旅游带来的市场繁荣,也有换季刺激市场的活跃。但今年受非典疫情影响,我省商业一度遭受重创,"五一"黄金市场的火爆不现。1-5月份我省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19.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 %,增幅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4月、5月全省分别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3.75 亿元、12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6.9%。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3.6和4.1个百分点。对部分大型批发零售贸易业单位进行的5日跟踪调查表明,大型商场5月上、中旬的销售收入比平时少了两至三成以上。
2.旅游业遭受重创,旅馆业经营惨淡
突如其来的“非典“使湖南旅游业遭受重大损失。今年1-2月,湖南旅游业仍保持上升的良好态势,自3月份开始出现下滑,4月份大幅下挫。今年“五一”假期,昔日火爆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旅游市场一片萧条,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跌至“冰点”。据调查,“五一”假期:长沙市共接待旅游者29.38万人次,比去年“五一”黄金周下降61%;张家界市的游客更为稀少,各景区共接待旅游者4554人次,同比下降99.0%,跌至历史最低点;南岳共接待旅游者8696人次,暴跌89.9%。预计全省1至5月共接待入境旅游者7.1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64%,旅游创汇0.16亿美元,同比下降82%。国内旅游者1800万人次,同比下降38%;国内旅游收入5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
随着“非典”影响的扩大,全省旅行社纷纷退团,导致宾馆入住率大幅下降。据统计,进入4月份以来,全省多数星级饭店开房率降至20%以下,景区降至10%以下,甚至为零。“五一”假期,入住宾馆饭店的游客更是寥寥无几,据调查,长沙市星级酒店入住率仅35%,远低于去年同期82%的水平;永州市4月初至5月5日期间,宾馆酒店接待住宿游客0.2万人次,仅为去年同期的1/6;郴州市各大星级宾馆“五一”期间平均客房出租率由去年的90.1%下降到不足20%。
3.“非典” 对交通运输业消极影响凸显
由于客运受到冲击,全省1-5月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2个百分点,仅增长7.8%;对GDP的贡献率也由上年同期的10.3%下降到8.5%。
旅行团队退团,大型会议取消,商务旅行严格限制,投资考察洽谈延后,使客运受到冲击。从旅客运输量角度观察,5月份,全省全社会客运量完成5918.33万人,同比下降25.9%;旅客周转量完成36.92亿人公里,同比下降78.9%;其中铁路、公路、水运客运量同比分别下降45.2%、24.5%和58.1%,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87.7%、40.5%和40.4%。民航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损失最重,客运量下降78.8%。4月下旬以来,黄花国际机场起降航班总数和客流量大幅下降,达到了近几年来的最低点。
4.文化娱乐行业等服务行业受冲击
由于文化娱乐行业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全省1-5月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9%,由上年同期的12.3%下降了1.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也由上年同期的19.6%下降到17.1%。
自我国出现"非典"疫情以来,随着人们对非典的恐惧和防范心理的增强和政府对非典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的实施,私人消费受到抑制,文化娱乐业、电影业、演出业、网吧、艺术培训和文博经营等行业处于半停业或全停业状态。1-4月全省娱乐业经营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80%左右。“五一”期间,各剧院和歌舞场所基本停止营业。据对长沙市有名的6家歌厅的调查,3月以后到5月中、上旬,这6家歌厅每天观众人数和营业收入只及以前的十分之一。省博物馆去年黄金周期间参观人数2.5万人次,今年同期参观人数仅400人次。
5.“非典”对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的整体影响不大
“非典”对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给保险推销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保险公司的旅游保险、公众责任险、航空意外险收入减少,出口的下降,也使企业财产险、货物运输保险和涉外出口责任保险业务萎缩;商品房销售市场短期内有所降温。但整体上看,对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负面影响不大。同时,“非典”疫情也带来一些新的机遇。目前已有泰康公司推出了抗击"非典"的医疗保险,10000份保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销售一空。而房地产开发由于周期长,短期内“非典”对开发投资的影响暂未显现,加之“非典”疫情已平缓,房地产投资增长依然较快,1-5月增长66.8%,增幅比前4月还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1-5月,金融保险业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趋势,比上年同期增长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9%,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则呈快速发展之势,增速高达1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上升了0.5个百分点。
(二)“非典”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甚微
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虽然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的不景气会减少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但在短期内还不会影响农业生产。
(三)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的影响不大
"非典"疫情本身可能会暂时影响厂矿的正常生产,比如说抗疫需要造成的部分停产等,但如果对其产品需求变化不大,其产值就不会减少。另一方面,抗击“非典”加快了医药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的发展。而且,相对于服务业,"非典"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目前的工业生产主要是依据已签订单进行,生产受影响较小。
二、后七个月第三产业及全年经济走势的初步分析
今年发生非典疫情以来,对我省第三产业冲击较大,影响了整个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1-4月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了0.5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1-5月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0%,增幅比一季度回落了0.9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负面影响在二季度达到高峰。由于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采取了坚决果断措施防治“非典”,目前非典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自5月中、下旬以来,市民的消费心理逐渐得到恢复,全省贸易、交通、餐饮服务等受损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元气,市场消费开始回升。
我们认为非典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阶段性,二季度受影响最大,三、四季度第三产业形势将趋于好转,根据我省2002年GDP年报和投入产出表及相关资料,可以初步分析非典对今年经济走势的直接冲击和间接影响有限,我们对我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持谨慎乐观态度。
1. 受非典影响大的行业占全省GDP的比重并不大,对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面较小
非典降低了人们对于“面对面”服务业的需求,直接影响了交通运输业(特别是旅客运输业)、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社会服务业(包括旅游业、住宿业、娱乐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等)等行业的收入及其增加值的增长。
根据2002年GDP年报,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和社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1.5%、8.2%和2.4%,合计为17.1%。
结合投入产出表,进一步分析,在交通运输业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客运,客运业增加值占全部交通运输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而占80%以上的货运业受冲击较小,因此,交通运输业中直接受疫情冲击的行业,在GDP中的比重约为0.8%。
批发零售贸易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受冲击较大的主要是餐饮业,占GDP的比重为1.5%。
社会服务业中受冲击较大的主要是旅游业、住宿业、娱乐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住宿业、娱乐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55%、0.02%、0.05%、0.05%。
综合以上分析,受非典影响最大的旅客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住宿业,娱乐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
非典主要对旅客运输业、餐饮业、旅游业、住宿业,娱乐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有直接影响,对其他行业还有间接影响。因为,受非典直接影响的行业经济活动的变动,会通过各种经济联系,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和需求产生间接影响,进而影响其增长。由于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我省GDP的比重并不大,而且这些行业影响力系数小于1,表示这些行业的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因而,受非典直接冲击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影响有限。
2. 非典对我省第三产业部分行业的冲击的时间有限
非典的冲击属于外部环境的扰动。这种扰动固然会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当扰动因素消失之后,经济增长曲线会很快恢复原状。随着非典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认为非典对我省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阶段性的。
从交通运输邮电业看,铁路,陆路、民用航空等交通运输畅通,整个市场的物流、信息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且在邮电通信业,非典的影响主要是正面的,市场的活力依旧。
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并没有受到破坏,市场需求并没有真正的减弱,只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使旅游活动短期内陷入停滞。旅游业是敏感的产业,当外界环境因素发生异常时,它会立即反应,而当外界影响解除式,它会很快恢复常态。一旦疫情得到控制,旅游业很快就会出现反弹,因此,旅游业的回升是必然的。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5月中下旬各商业企业销售额比低谷时期上升60%;餐饮业营业额回升更为突出,日营业额由不到平常的30%回升到60%的水平,一般的小餐馆经营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而洋快餐更是恢复明显,长沙的肯德基、麦当劳从5月1-5日的分别下降29.8%、38.8%到21-25日已分别上升68.2%、17.6%;酒店的入住率也逐渐由“五一”期间的10%回升至32%;娱乐场所营业状况有所恢复。
“非典”主要是一种社会危机,而不是经济本身的危机,因此对消费和投资影响主要是暂时的压抑性影响,一旦疫情消除,局面就会改变。据此判断,“非典”不会改变我省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
三、政策建议:
今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全面实现我省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意义重大。
1.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要尽一切力量防止疫情的反复。因为如果疫情在秋冬季出现严重反复,对境内外游客和投资者信心以及居民的心理影响将是双倍的,对我国、我省经济的影响将相当严重,可能还会影响到2004年的经济发展。同时,各行各业要在增强防范意识,加强科学防范的基础上,逐步放宽对人员、车辆流动的限制,减轻人们对“非典”疫情的恐慌和不安心理,保证企业正常业务活动的进行,努力将“非典”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2.振兴第三产业。要认真落实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强旅游宣传,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组织省内游,努力开拓国内游,适时开放境外游,以旅游业为龙头,全面恢复和振兴第三产业,带动人流、物资流、资金流和交通流,启动我省经济。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政府通过减租、减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贴息和有关政策支持,扶持旅游、餐饮、商贸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金融机构提供快捷的融资服务,酌情延长还贷期限,适当减轻利息负担,简化信贷手续,满足恢复、发展的需要;企业通过调整经营思路,降低经营成本,严格经营管理,开展自救、自助。通过以上措施,重振第三产业,积极扩大就业,逐步缓解因疫情造成的就业矛盾。
3.创造条件,促进社会消费。适应消费方式的变化,拓展互联网业务,发展网络营销、电话营销、刷卡结算等“非接触型”的服务消费;做好各类经营场所的消毒预防工作,提供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在住房、电信、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方面,加紧清理限制性政策,减少购物手续,缩短购物时间,刺激居民扩大消费。
4.要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在建项目要加强领导,改善环境,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抓紧实施已经洽谈和安排的项目,保证今年项目投资和工程计划完成,尽力争取新的投资,引进一批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帮助其早投产、早见效。
5.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弥补第三产业的损失。做好农村减负增收工作。农村税费改革要严防税内负担减轻而税外负担加重;组织农民开拓农产品市场,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抓好防洪工作,确保第一产业平稳发展。二产业要超计划发展,要落实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发展潜力好的技改项目,鼓励企业贷款融资,并及时给予贷款担保和贴息支持,帮助优势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超额完成计划;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要为加快发展挑重担,作贡献。
承办:核算处
执笔:肖首雄
张 晴
核稿:周曙东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