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集中优势 面对挑战

——2003年湖南省规模工业行业经济效益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1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4-03-1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3年,湖南工业战线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形势,沉着应战,抗“非典”,战高温,科学调度,最大限度减缓电力、原煤、燃油短缺的压力,规模工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工业增加值增长20.7%;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21.55%,同比提高11.73个百分点,是1992年创立该指数以来的最高点;利润总额创历史记录,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08亿元,同比增长43.4%。

一、规模工业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一)企业单位数集中

    截止到2003年底,湖南省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数达5660家。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个行业外,湖南省已涉及到37个行业,其中,企业单位数排在前三位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3个行业的企业总数占全省企业总数近三分之一。

    (二)行业规模显现

    用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和产品销售收入三项指标来衡量行业数据,可见:

    1、资产总额。2003年底,资产达到100亿元及以上的有14个行业,资产总量达3055.33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2.4%,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凭借特殊的行业优势独占21.8%。

    2、从业人员数。2003年底,从业人员数达到5万人及以上的有11个行业,从业人员107.99万人,占全省总数的70.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企业单位数最多的行业,也容纳了最多的劳动力,约每100人中就有12人在从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作。

    3、产品销售收入。2003年底,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及以上的有9个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678.5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65.1%;同比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21个行业。
在三项指标排前10位的行业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6个行业均入榜,充分体现出行业的规模实力。(见表1)

    (三)行业效益优劣分级,优势行业存在隐患

    1、利润聚集效应明显

    2003年,湖南省实现利润前10位的行业依次是: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共实现利润82.9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82.9%。较去年同期新增利润1亿元及以上的行业有11个,共新增利润28.13亿元,占全省新增利润总量的93.0%,拉动全省利润增长40.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及其增量均名列前茅的是: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7个行业。

    2、亏损行业较集中,喜中参忧

    2003年,亏损额前10位的行业亏损总额达到21.65亿元,占全省亏损总额的73.0%,仅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亏损额就占全省总量近三分之一。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加的有15个行业,亏损额增加量在前3位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和金属制品业。
亏损单位数在前5位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共有亏损企业478家,占全省亏损企业总数的40.0%。行业亏损面在50.0%以上的有1个行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高于全省亏损面平均水平的有17个行业。亏损面与去年同期比较,有13个行业亏损面出现扩大势头,其中不乏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盈利表现突出的行业,可见优势行业也存在一定隐患。

二、重点行业在规模工业经济中的地位突出

    重点行业的发展决定着湖南省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水平。2003年,烟草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4个盈利优势行业共实现利润53.74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省利润总额的53.7%;专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不俗表现,2003年3个行业共实现利润16.51亿元,同比增长65.8%,占全省利润总额的16.4%,成为湖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持雄厚的家底却负债累累,2003年亏损额达到1.69亿元,要引起高度重视。(见表2)

    (一)烟草制品业是无愧的经济效益领跑者

    烟草制品业是湖南省传统的优势产业,2003年,该行业企业数仅占全省总数0.2%,创造的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总量的7.2%,利润总额占全省总量的22.1%,同比增长15.0%,收入利润率高达11.8%。湖南省烟草制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同行业中占8.4%的份额,是湖南省在全国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和具有影响力的行业之一。烟草制品业对利税的贡献作用突出,2003年实现利税120.42亿元,占全省利税总额的36.3%,在各行业中遥遥领先。

    2003年,湖南省有12家烟草制品业企业,其中卷烟制造企业10家,烟叶复烤企业2家。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10家,股份制企业2家。分市州看,湘西自治州4家,永州和怀化各2家,长沙、邵阳、常德和郴州各1家。骨干企业长沙卷烟厂和常德卷烟厂实现利润分别占该行业利润总量的58.8%和41.6%。随着全国烟草企业改革的推进,湖南省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省份,卷烟企业将逐步整合为长沙卷烟厂和常德卷烟厂两家,湘烟原有的50个品牌也将只保留3-5个,企业规模效益和品牌优势将更加显现。

    (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快速发展

    汽车市场的空前繁荣带动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拉动湖南省工业经济效益增长最显著的强势行业。2003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2.03亿元,同比增长57.1%,拉动全省利润增长6.3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60%。分市州看,全省14个市州都有分布,但在长沙和株洲2市形成了规模聚集,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半壁江山。湖南长丰汽车、湘火炬投资、株洲时代集团、亚新科南岳和衡阳风顺车桥是该行业的佼佼者,5家企业共实现利润11.17亿元,占该行业利润总额的92.9%。

    (三)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工业发展的强力保障

    2003年,面对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湖南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实现了“双十”效应,即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省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0.0%。分经济类型看,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国有控股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9.7%,湖南省已有6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企业。分市州看,主要集中在郴州、怀化和湘西自治州,3市州企业数占该行业近一半,其他各市分布较均匀。从行业中类看,有火力发电生产企业18家,水力发电生产企业152家,体现了湖南省水力发电的优势,但目前无核力发电和其他能源发电企业。

    (四)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由于实施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财政政策,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房地产、汽车和机械类行业的迅猛发展,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增长,生产能力迅速扩大,钢铁行业步入了1993年以来的最好时期。2003年,全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9.58亿元,同比增长69.0%,拉动全省利润增长5.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数量平分秋色。分市州看,全省仅张家界没有该行业企业。隶属该行业的骨干企业华菱集团,2003年产钢51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4亿元、利润8.6亿元,综合竞争实力居全国钢铁行业十强,其中湘钢高速线材、涟钢热轧薄板、衡钢φ89连轧等生产线,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五)专用设备制造业异军突起

    专用设备制造业对湖南省经济效益贡献渐增,2003年实现利润6.94亿元,同比增长1.1倍,拉动全省利润增长5.1个百分点,在全省利润总额排前10位的行业中,它是仅有的两个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倍的行业之一。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一半。分市州看,长沙因具有省会地理优势,企业数占该行业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三一重工、中联重工、山河智能等已成为大家公认的现代化优秀企业的楷模。

    (六)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焕发勃勃生机

    被列为高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个行业,2003年实现利润9.57亿元,同比增长45.2%,它们有几个相似之处:一是分经济类型看,均以股份制企业居多;二是分市州看,均在长沙形成聚集点;三是均具有较高的收入利润率;四是2003年双双进入全省行业利润总额排名前10强。

    湖南作为中医药比较发达的省份,中药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药体系,湖南省中药饮片加工和中成药制造企业有56家,占医药制造企业总数近40.0%,九芝堂、千金药业、三九南开制药和汉森制药是其中的优秀代表,2003年,这4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的52.1%。

    隶属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湖南计算机产业集团、斯伦贝谢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和长海数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2003年实现利润总额占该行业利润总额的95.8%。

    (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望重振雄风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产业,企业数占全省总数近1/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占该行业企业总数近一半。分市州看,长沙和岳阳聚集了2/5的企业。受沉重的历史负担和政策性因素的影响,2003年该行业虽然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与烟草制品业相差无几,但却是湖南省亏损额最大的行业,主要受长炼公司(非上市) 和巴陵分公司的影响。尽管如此,还是涌现出湘江涂料、纳爱斯、湘潭电化集团、亚大新材料、海利集团、株洲化工集团、力元新材料等一大批出色的企业,以上7家企业共实现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5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亏损局面的改观值得期待。

三、对策建议

    (一)理性对待优势行业同时存在较大亏损的现状

    在观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盈利表现突出的行业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以上3个行业同时出现在亏损额前10位的名单中。从2003年亏损额分组情况可以看到(见表3),3个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中、高度亏损额大户占本行业亏损总额的比例较高,迅速扭亏的难度较大,而3个行业中亏损额在10万元以下的轻度亏损企业数分别占本行业亏损企业总数59.0%、59.2%和62.5%,因此,要把有效降低行业亏损面作为扭亏增盈工作的切入点,对轻度亏损企业分类指导、政策扶持。

    (二)注重轻重型制造业协调发展

    在湖南省有盈利优势的制造行业中,仅有烟草制品业和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属于轻型制造业,其他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均为重型制造业,体现出对重型制造业盈利的依赖性。近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限制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过度投资的措施,有关部门要抓紧修订和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和预警制度,引导企业正确的发展。

    (三)正确选择主导行业形成产业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弱是制约湖南经济发展、影响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加强“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带动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在选择主导行业时,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情况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结合地区的资源结构,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二是要结合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三是要结合社会主要矛盾,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充分就业、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承办:工业交通处
执笔:彭  蕾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