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____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之三

(决策咨询1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5-03-2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自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进“三化”战略以来,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农业产业化实现程度已由2001年底的20.58%,增加到2004年底的26%。

   一、国家对湖南省农业的投入增加,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2004年湖南省抓住国家注重“三农”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对湖南省农业的投入,使全省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是重金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仅2004年一年,国家就安排湖南省大型优质稻基地建设资金4000万元,同时下达中央预算内专项投资6520万元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二是注重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工业、农产品市场和粮库建设的投入。三是争取国家现代农业高科技术产业化专项投入,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增添优质新鲜血液。

   二、龙头企业的支柱和带动作用增强

   从2002年初到2004年底的三年间,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原来的60家增加到116家;销售收入翻了一番,由原来的152亿元增加到310亿元;税后利润增加4.1亿元,增54.67%;上缴税金增加5.8亿元,增176%。目前,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连接基地1200万亩,直接带动农户数490万户,年创汇3.1亿美元。

   三、龙头企业发展来势强劲

   一是龙头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全省各地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来抓,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3万家,总资产700多亿元,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较多、规模不断扩大的农产品加工体系。粮油、果蔬、畜禽、水产品、乳品、竹木等大宗农产品产业链条得到不断扩展和延伸,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二是龙头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1700多家,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116家(国家级24家、省级92家),总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有29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72家。全省农业类和涉农上市公司共有12家,泰格林纸、正虹科技、唐人神集团、金健米业、洞庭水殖等一批龙头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同行前列。据省乡镇企业局情况,泰格林纸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扩张,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不断壮大,目前资产已达到53亿元,2004年产值达到30亿元,比上年增长 52%。湖南正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下辖5个分厂,8个子公司,22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年饲料生产能力达120万吨,综合实力在全国饲料企业中位居前列。唐人神集团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现已成为总资产5.5亿元,年销售收入24亿元,下辖35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外向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多。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已开始突破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以茶叶、分割肉、水果罐头、水产品、藠头、制革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形势看好。省茶叶总公司,已在国外设立8个办事处,在德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日本等国设有6个驻外贸易机构,形成了遍布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叶营销网络,2004年经营茶叶3.5万吨,其中出口1.1万吨,创汇达1500万美元。新五丰、金农生物资源、省食用菌、省水产、湘潭伟鸿食品、湘阴振湘食品有限、益阳泰升果汁、湘乡怀其制革、益阳益华水产品、湖南熙可等公司,都已成为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区域化、特色化明显,农业布局不断优化

   全省各地瞄准市场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传统习惯,进一步优化了农业区域布局。湘东、湘中重点发展了蔬菜、时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湘北突出“湖”字特色,重点发展了稻米、优质棉花、油菜、水果、蔬菜和特种水产、水禽养殖;湘南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了蔬菜、时鲜瓜果、油茶、烤烟、养殖等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湘西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了草食畜禽产品、优质水果、优质名茶、反季节蔬菜、药材等。洞庭湖区结合退田还湖工程、防护林工程等项目建设,实施湖州造林,加快杨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纸产业。各林区市县,大力发展竹、木地板、胶合板、纤维板等林产工业。大中城市郊区还重点发展了观赏农业、休闲农业与设施农业。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药材、草食牲畜和特种水产等种养业的区域化、特色化经营特征越来越明显,使得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基地建设也由过去的“一村一品”,逐步转向按气候资源条件、按区域、流域连片发展,目前全省共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3000多万亩,其中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设基地120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高支纱棉花、双低油菜、优质绿茶、柑桔、芒麻、外销生猪、肉牛(羊)、牛奶、出口淡水产品等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主要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全省农产品综合优质率达到了45%左右。

   五、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各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目前,全省龙头企业中,有博士生64人,高级职称技术人员621人,专门实验室51个,与学院合作的企业74家。金健米业、亚华种业、隆平高科、正清集团、盛湘集团等企业还启动了“博士后流动站”,吸纳海内外高科技人才为本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服务。二是加大了技改投入度。据企业上报情况统计,2004年仅116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中,用于企业技改投入的资金就有21亿元,占全年投入资金比重的62%。金健米业近几年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集精米制造中心、高科技健康食品中心和科研开发于一体的现代化金健粮食工业城,最近又投资5600万元对所属植物油分公司、面粉分公司等企业进行了设备改造和技术升级,目前企业的核心基地面积达到了210万亩,带动100多万户农户。天龙米业公司致力于优质稻精深加工,今年共投资3572万元,新上了稻壳然气发电、米糠色拉油精炼和稻谷干燥中心三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年增销售收入1.1亿元,年增利税1500万元。三是加大了标准化生产力度。全省累计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681项,其中省级农业地方标准582项,基本上形成了可以指导各类农业生产的农业标准体系。全省还建立农产品检测机构86个,其中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省级检测机构8个,市级检测机构14个,县级机构63个。全省已有28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10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同时狠抓龙头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全省获得国内产品质量认证的龙头企业产品184个,获得国外产品质量认证的34个。四是加大了品牌培育力度。全省农业类龙头企业中已有国家级驰名商标4个,省级著名商标116个,省级名牌产品120个。“金健”粮油制品、“亚华”杂交种子、“正虹”饲料、“唐人神”肉制品、“湘裕” 面业、“正清”中成药,都已成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名牌产品。

   六、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农产品销售网络不断拓展

   通过扶持10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推行订单农业、会展农业及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农民经纪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促进了全省农产品销售网络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省已形成各类农副产品市场976个,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批发市场49个,现货成交金额150多亿元。农作物订单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其中主要经济作物订单比例在45%以上,养殖业订单比例达到了40%。

   七、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各地积极探索与市场农业和当地实际相适应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创造了“公司十农户”、“基地带农户”、“市场连农户”、 “科技引农户”等多种模式。据统计,目前,全省以合同关系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200多个,占总数的56%,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1226个,占总数的38%,中介组织带动型875个(包括合作组织带动型360个),占总数的27%。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顺势而生,已发展到6000多个,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

   八、对湖南经济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湖南经济尤其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一是带动了农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据统计,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达到22%,成为拉动湖南省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带动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测算,通过农产品加工,为全省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均增收469元。三是带动了农产品优质率的不断提高。通过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目前全省农产品综合优质率达到了45%左右,高档优质稻比重达到40%左右,水果优质率达到43%,棉花、油料优质率在90%以上,都比“十五”初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四是带动了农业招商引资的不断发展。据统计,200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8亿元,增长23%,其中内资37亿元,外资2.76亿美元。岳阳市仅去年引进的项目中,投资上亿元的有9个,过5000万元的38个。这些项目依托岳阳的生产基地,大部分项目都是边办手续边建设,边建设边生产,有的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不到一个月时间。华容县引进广东佛山南益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丰盛纺织项目,平江引进河北华龙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华龙面业项目,分别在去年7、8月份引进,仅仅只有半年时间就已经建成投产。

供稿:农调队
执笔:梁尔郁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