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工业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

(决策咨询65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5-12-3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1年以来,湖南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经过四年的努力,湖南工业已由2000年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发展到工业化中期的加速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2001年以来湖南工业投入与产出对比分析表明: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投入结构决定产出结构。要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力度。

    一、只有大投入,才有大产出

    投资是促进工业化进程的引擎,是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加速器。据对1995—2004年十年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投资的数据测算,两者相关系数达0.86。可见工业经济与投资高度相关。根据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求解,可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为y=662.48+1.8x(其中x代表工业投资,y代表工业增加值)。

    湖南省工业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投资与工业增加值密切相关。如1997年湖南省工业投资下降3.2个百分点,同期工业增加值发展速度相应回落2.5个百分点。

    湖南作为投资拉动型的省份,近3年工业投入的增加,带来了湖南省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2002—2004年,全省全社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81.93亿元,年均增长33.4%,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15.6个百分点,比2000—2001年加快7.8个百分点,比“九五”时期快28.2个百分点。

    (一)工业规模扩大

    2002—2004年全省GDP年增长率分别为9%、9.6%和12%;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增长率分别为11%、12.7%和15.9%,分别比全省GDP增速快2、3.1和3.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率由2001年的28.87%上升到2004年的34.03%。

    (二)企业活力增强

    2005年4月,湖南省工业化专项统计调查结果表明,3年累计投资百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资金投入,做大做强的企业1935个,救活或经营改善的企业5960个。从全省主要工业行业来看,呈现三大亮点:一是工业企业增多,从业人员增加。到2004年底全省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达6529个,年均增长9.6%;从业人员158.66万人,年均增长0.74%。二是亏损企业明显减少。2004年全省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亏损1094个,比2001年减少412个,年均减亏率为10.1%。三是企业自主发展能力增强。2002—2004年湖南省筹集城镇工业建设资金1359.5亿元,年均增长41.2%,增速快于城镇完成投资2.3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5成以上,企业的自主改造和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三)企业竞争力提高

    在实施工业化进程中,一批工业企业通过扩大投入,实施强强联合,产业重组,逐步成为湖南工业行业的龙头,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显现。如2002—2004三年间,华菱钢铁集团投资131.5亿元,进行一系列的建设改造,2004年生产经营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突破”:一是钢产量突破700万吨,达到713万吨,进入全国钢铁十强,排名第8位;二是销售收入达262亿元,成为湖南省第一家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的企业。同时实现“两个翻番”,一是利润增长翻番,2004年实现利润23.1亿元,比上年翻一番多;二是钢材出口增长翻番,2004年出口钢材83万吨,创汇3.6亿美元,在上年翻番的基础上,2004年又实现了增长翻番的目标。华菱集团的发展带动全省钢铁行业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薄板、无缝钢管、精品线材、精品棒材为特色的高附加值产业群,其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钢材品种占钢材总量的60%以上,是目前湖南唯一进入世界百强的企业。又如泰格林纸集团是在岳阳造纸厂、沅江造纸厂等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吸收合并了洪江纸业、城步纸业,形成了由19个子公司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近三年投入资金27.56亿元,进行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先后有岳纸12万吨系列胶印书刊纸工程、废纸脱墨浆工程和沅江年产10万吨优质商品苇浆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还有湘江纸业年产15万吨系列包装纸、30万吨高档涂布白卡纸工程正在实施三通一平、与外商洽谈等前期准备。2004年该集团共生产纸及纸板54.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6%;实现销售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60%。泰格林纸已进入全国同行业四强。

    二、投资结构决定产出结构

    (一)从经济类型看,由以国有经济为主导转向以非国有经济为主导

    从投入看,2002年以来,全省工业投资中,非国有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比重扩大。2002—2004年,全省非国有工业经济完成投资897.43亿元,年均增长50.5%,分别比全部工业投资和国有工业投资平均增速高出32和35.3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1年的32.4%上升到2004年的61.4%,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及个体、港澳台经济分别完成工业投资247.29亿元、211.71亿元、76.57亿元、46.5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6.9%、73.1%、146.4%和53.5%。2005年1-11月全省非国有工业投资比重已达69.3%,比2004年同期又提高7.6个百分点。
随着非国有经济投入的增加,湖南工业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以国有经济为主导转向以非国有经济为主导。2004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1198.14亿元,其中非国有规模工业增加值732.5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49.9%上升到61.1%;规模工业利税总额450.64亿元,是2001年的1.91倍,其中非国有工业利税总额203.71亿元,是2001年的2.22倍,占全部利税总额的45.2%,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在非国有工业中,增加值增长较快、比重扩大的经济主体,也主要是投资增长较快的。如2004年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增加值342.04亿元,占比28.5%,比2001年提高4.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184.92亿元,占比15.4%,提高8.4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47.54%,占比4%,提高1.5个百分点。

    (二)从行业结构看,由电力工业和制造业各占半壁江山转向制造业成为重点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湖南省投资注重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形成轻重工业竞相发展的局面。2002-2004年湖南省制造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近7成,比2000-2001年提高2成,在湖南省工业化进程中发挥的主导和支柱作用十分明显。2002-2004年共完成制造业投资872.42亿元,年均增长51.2%,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幅12.4个百分点,比2000-2001年增幅高15.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形成了轻重工业竞相增长的喜人局面。在轻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分别投资40.29和20.89亿元,年均增长93.7%和52.4%,纺织业及服装、鞋、帽制造业投资26.47及6.93亿元,年均增长45.1%和117.4%,造纸及纸制品业投资37.39亿元,年均增长41.7%。在重工业中,投入则着重于钢铁、建材、化学原料及制品和重型机械的制造加工,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69亿元,年均增长53.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74.79亿元,年均增长95.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47.04亿元,年均增长71.2%,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投资27.14亿元、45.75亿元和56.14亿元,年均增长91.8%、71.8%和73.4%。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原料、燃料的短缺,近3年湖南省也加大这些方面的投入。一是电力工业走出低谷。2002-2004年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354.62亿元,年均增长15.2%,比前2年快6.8个百分点,但占工业投资比重由36.7%回落到23.9%。目前正在建设的火电项目有19个,水力建设项目350个,除投资上亿元的水火电项目外,还有星罗其布、遍布乡村山区的小水电站以及全省上百个电网建设项目,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二是采掘业发展迅速。2002—2004年,全省采掘业完成投资36.78亿元,年均增长59.8%,比2000-2001年加快29.1个百分点,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是该行业近十年投资最多,发展较快的三年,投入的增加,不仅使湖南省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并且为湖南省钢铁、有色、建材的加工制造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从产出来看,三年间全省采掘工业增加值142.86亿元,生产原煤7248.26万吨、成品铁矿石67.43万吨;制造业增加值2787.15亿元,以重点产业为轴心的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取得明显成效,烟草、石化、钢铁、交通运输设备等7个行业在规模工业中比重均超过5%;有色、专用设备、造纸、交通设备等11个行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起来。生产的产品产量主要有:卷烟769.17万箱、机制纸及纸板380.71万吨、原油加工1585.72、生铁1835.27万吨、钢1941.49万吨、成品钢材1848万吨、铁路机车387.57万千瓦、汽车160894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53.67亿元,生产煤气59.58亿立方米、发电量1554.45亿千瓦小时,其中水电、火电的发电量分别达696.85和857.6亿千瓦小时。

    (三)投入产出结构差异明显

    湖南省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一点一线地区投入多,发展明显快于其他市州。一点一线3年工业投入占全省工业投入的63.4%,比2000-2001年比重提高6.2个百分点。长株潭三城市属于湘中城市群,3年完成城镇工业投资456.01亿元,年均增长50%,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量的36.1%,比2000-2001年提高5.7个百分点,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具有一定经济技术基础和规模的工业结构体系;邵娄两市也是湘中城市群的一部分,三年工业投资160.06亿元,占12.6%,年均增长74.4%,成为湖南省另一建材工业基地。湘南经济区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完成工业投资263.1亿元,占20.8%,年均增长38.6%;有色冶金和机械工业在全省占有一定优势。湘北经济区包括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属于洞庭湖区,在丰富的农产品和方便的水运基础上,近年食品及轻纺得到发展,完成工业投资250.5亿元,占19.8%,年均增长24.5%。湘西经济区包括自治州、怀化、张家界,三市州主要是旅游业为主,工业投入不足,三年仅完成工业投资99.5亿元,占7.8%,年均增长16.3%。

    投入力度的强弱决定着市州发展的变化。一点一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到2004年地区GDP达3446.7亿元,比2001年净增1133亿元,人均GDP为12118元,净增4946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多增1468元;财政收入由2001年10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75.65亿元。其中长株潭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2004年GDP达1919.14亿元,占全省全部GDP的34.2%,比2001年提高1.9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531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193元;财政收入112.95亿元,比2001年增加1.1倍;规模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1505个发展到2004年的2173个,增加668个;工业增加值454.44亿元,比2001年增长1.91倍;产品销售收入1260.29亿元,增长1.81倍;利税总额185.65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41.2%。娄邵城市群发展步伐加快。2004年娄底、邵阳两市地区GDP为603.8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12.16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1.42和2.14倍;产品销售收入334.2亿元,增长2.26倍;利税总额32.53亿元,增长2.58倍。湘南城市群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衡阳、郴州、永州三市2004年地区GDP为1265.08亿元,占全省全部GDP的22.5%;规模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1066个发展到2004年的1537个,增加441个;工业增加值219.02亿元,比2001年增长2.25倍;产品销售收入623.96亿元,增长2.16倍;利税总额77亿元,增长2.56倍。湘北城市群实力增强。2004岳阳、常德、益阳三市地区GDP为1461.02亿元,占全省全部GDP的26%;规模工业企业由2001年的1138个发展到2004年的1469个,增加331个;工业增加值337.62亿元,比2001年增长1.95倍;产品销售收入468.95亿元,;利税总额120.76亿元,均增长1.86倍。湘西城市群经济发展较慢。 怀化、张家界、湘西自治州三地工业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2004年地区GDP为485.04亿元,仅占全省全部GDP的8.6%,占比回落0.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74.92亿元,比2001年增长1.65倍;产品销售收入151.67亿元,增长1.52倍;利税总额13.62亿元,比2001年减少0.15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全省工业投入的增加,给湖南省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但湖南省工业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外向度不高。在对外开放方面,湖南省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业投资引进外资,尤其是国外资金方面,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2004年湖南省工业行业利用外资25.76亿元,占全部工业建设资金的4.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2.94亿元,仅占2.1%,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

    二是产品加工度水平不高。全省2002—2004年每年用于R&D的总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6%—0.65%之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约0.5个百分点。开发投入的不足,使得湖南省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导致产品的档次不高,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高能耗原材料产品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数量少。

    三是产业集中度水平不高。工业各行业竞相投入,有限的资金比较分散,形成全省工业主要产业基本均衡的结构,地域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支柱产业并未真正形成,重点行业不突出,除电力、热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004年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超过10%外,其他规模工业比重均不大,以致200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31.8%,远低于全国45.9%的平均水平。

    四、对策建议

    根据“十一五”的发展思路,201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要实现4000亿元的目标,根据回归方程测算,当年工业投资必须达到1854亿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7%左右。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始,国家在“十一五”计划明确了工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我国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原材料工业产品的升级,提高轻纺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工业协调发展,推动工业结构的调整。根据这一发展方向,湖南省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湖南省资源条件、环境容量和前十个五年计划为工业打下的基础,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降低消耗,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实现湖南省工业的大跨步迈进。

    第一、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加强对工业的投入。加快工业化进程最大的着眼点是解决资金问题。因此,湖南省要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和拓展利用外资方式,采用收购、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吸收外资。重点是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目前湖南省的外资主要来源于香港、日本、欧盟的几个国家及美国。今后应该充分利用欧洲的金融市场,进一步拓宽欧洲的外资渠道,建设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二、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今后新上的工业项目,要按照“十一五”发展纲要的思路发展湖南工业,注重可行性研究,加强调查研究和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发展未来紧缺、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行业和产品,坚决杜绝市场前景不明,投入高而产出低的项目上马,提高项目投资效果。

    第三、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发展湖南特色工业。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围绕结构调整优化,利用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突出建设湖南省已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发展湖南资源丰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等3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3大新兴产业,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加工、林纸加工等4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产业集群,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

供稿:投资处
执笔:吴  超
核稿:赵敬明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