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转变湖南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初探

(决策咨询27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05-3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湖南是传统的农牧大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连续多年稳定在40%以上。实现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畜牧业自身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全省农业增长方式乃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意义重大。

   一、湖南畜牧业生产发展现状

   (一)在农业中的主导产业地位凸显。2008年,全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6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民从发展畜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为413.43元,占农民纯收入的9.2%,在纯农业户中,发展畜牧业的收入占纯收入总数的40%以上,畜牧业已成为湖南农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畜牧业中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2位,人平生猪出栏量居全国第1位,全省43个县列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年外销生猪3200万头,其中出口活肥猪38万头、中仔猪280万头、鲜冷冻肉2万吨,外销量居全国第1位,活肥猪出口居全国第2位,出口的中仔猪占港澳市场的80%左右。

   (二)规模养殖发展较快。
2008年,全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32万户,增长12%,出栏生猪占全省出栏总量的51%,比十年前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全省牛、羊规模饲养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3 %和40%,家禽规模养殖达到了27.4%。

   (三)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生猪的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衡阳、邵阳、长沙的生猪出栏量超过800万头,岳阳、永州超过700万头,常德、湘潭超过500万头。这7个市的生猪出栏量占到全省出栏总量的69%。有21个县的生猪出栏过100万头,全国生猪产量前5名的县中湖南就有4个。初步形成了沿107国道线的外销生猪优势产业带。草食动物和家禽比重不断扩大。全省草食动物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5%提高到4.7%,湖南省鲜奶人均占有量由0.13千克提高到O.73千克。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96年的87.4%下降到2008年83.3%,而牛羊禽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2.6%提高到2008年的16.4%。

   二、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综合要素配置方式转变的过程,各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才能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科技投入是转变的关键。通过计算得出农业科技投入与畜产品价格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705;经济作物为0.717。农业科技投入与畜产品价格相关系数较经济作物小的原因是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少,对它们的科技投入不够,科技对其生产影响不大,从而相关系数较经济作物小。我们只有加大科技投入,通过畜牧业新技术的使用提高资源的边际产量,降低畜产品的成本,提高畜产品的品质,从而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

   (二)产业化生产是转变的有效途径。
目前,湖南畜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养殖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工转化的增值率不高,市场开拓能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制约了农民增收。实施畜牧业产业化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对畜牧业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畜牧养殖业生产模式是湖南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目前湖南省畜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28家。

   (三)品种改良是转变的保障。畜牧产业化拉动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也助推着牲畜向品种优良化、个体产量高产化方向发展。目前,全省良种覆盖率提高较快,生猪的良种覆盖面达92%,其中三元杂交比重达64%,外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例达到35%,分别比1996年提高了18、20、19个百分点;禽的良种覆盖率达80%,比十年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牛、羊的杂交改良面为50%、75%,比十年前将近翻了一倍。

   三、湖南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支持和保护度低。湖南畜牧业一直处于非常低的保护和支持水平。到二十一世纪初,各级财政除了对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国有良种繁育场站等公益性服务体系的间接支持以外,对发展畜牧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支持、引导不够,虽然畜牧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基本还是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产业化生产一直没有太大发展。良种覆盖率虽有一定提高,但比起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去甚远。 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湖南畜牧业有一些直接的基础建设支持和生产性补贴,数额达到10亿多元,主要有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规模养殖场改扩建、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补贴等项目。而省级以下的市、县财政,除了个别财政状况好的地方,则由于财力紧张,仍然没有对畜牧业生产的直接支持。

   (二)结构仍不均衡。湖南畜牧业产品中生猪比重仍然过大。2008年,全省621.51万吨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为516.68万吨,占83.1%,牛羊禽肉为102.92万吨,占16.6%,全省牧业总产值为1463.4亿元,其中生猪产值1149.11亿元,占78.5%,牛羊家禽产值300.6亿元,占20.5%。湖南省有630多万公顷草场资源,天然草场载畜量为700多万个黄牛单位,目前有效利用率不足50%,如果通过人工种草等措施加以改良,理论载畜量还可提高一倍以上。每年还有35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和200多万公顷冬闲田,其利用率不到40%,这些资源具有500万个黄牛单位以上的载畜潜力。而且草食动物养殖效益非常可观,近十年来,价格和养殖效益一直稳定上升,2008年,全省牛肉平均价格为36元/公斤,羊肉为33元/公斤,比2001年分别上涨了76.9 %和65%。畜禽产品销售仍然以活畜禽为主。近十年来虽然畜产品加工业有所发展,但大多简单屠宰加工和肉制品初级生产为主,缺乏肉制品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的大型龙头企业, 85%以上的畜产品仍以鲜活产品形式销售。

   (三)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缺失,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目前,80%的规模化养殖场建在人口密集区域,90%的畜禽养殖场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估,80%左右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投资。环境污染问题将制约畜牧业本身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政策法规,畜牧业发展将受到较高环境保护门槛的制约。同时将影响畜产品的质量,污染物有可能通过饲草、饲料和饮水等途径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受污染的畜产品不仅进入国际市场的困难日益加大,而且进入国内市场也将受到限制。

   (四)市场波动剧烈。我国畜牧业发展一直处于周期性起伏波动的轮回怪圈之中,自1995年以来已经历了5次比较大的波动,平均每2-3年一次。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是引发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连锁经营尚处于萌芽阶段,缺乏总揽一定区域畜产品流通的大型市场或流通中心,畜产品缺乏中远期定价和交易机制,大多数养殖场待客上门收购,现有的批发市场多为现货交易的初级市场。畜牧业的产业化运作机制、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畜牧业“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

   四、湖南畜牧业生产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一)稳定并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当前重点是要加大对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科技推广、质量监管、疫情防控、加工引导等方面的投入,支持生猪主产区,重点支持规模户和龙头企业。提高和扩大良种补贴标准和范围,尽快实施对肉牛、肉羊、家禽良种补贴,加强对畜禽健康养殖、畜牧业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性投入。把饲料作物种植纳入种粮补贴范围。

   畜牧业尤其是规模养殖,对土地需求量大,却无力承担较高成本。因此,要密切关注畜牧业用地问题中的新情况、新矛盾,确保使用权相对稳定,确保土地使用价格相对低廉,利于投资者长期规划、建设,保护投资权益。

   (二)逐步建立培训教育系统。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科技进步,提高畜牧业生产主体即农民的技能,才能切实提高畜牧业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建立培训教育系统,使农民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这是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基础工作,必须尽早规划、长期努力、逐步完善。要制定对已获“绿色证书”的农民和大户在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县、乡镇或村以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创办“农业公司”,对当地农民进行传帮带。多渠道培育知识型农业骨干。

   (三)大力推行农牧、林牧结合。据不完全统计,湘鄂赣三省每年需从北方调进玉米50亿公斤左右,由过去历史上的南粮北调变为北粮南运,湖南玉米价格比北方产地价格一般高20%,并且受到运力等因素限制,饲料成本抬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湖南专用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少,造成大量原粮直接作为饲料原料使用。种植适宜的饲料作物,通过禽畜过腹转化,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几倍到十几倍。因此,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在牧业发达地区,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并把玉米等主要饲料作物纳入种粮补贴范围,同时大力发展冬闲田种植牧草,推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协调发展。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当今的发展主题。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要努力推进部门协调与合作,加强引导,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好“种-养”、“林-养”经济配套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林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承办:农经队
执笔:徐  虹 孙立荣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