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湖南投资运行情况及后期走势分析
(决策咨询42期)
上半年,湖南省上下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千方百计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影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在高位运行,共完成3031.12亿元,增长40.6%。
一、投资运行的基本特征
(一)投资信心继续增强。投资是为了追求利润回报。因此,当预期经济增长时,投资会增长;当预期经济下行时,投资也会减速。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湖南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全社会的投资积极性。上半年,湖南投资信心继续增强。全省城镇以上投资规模14045.77亿元,增长33.9%,比1-5月和一季度分别提高5.1和11个百分点。其中,新开工项目规模2835.61亿元,增长101.4%,比1-5月提高10.1个百分点。
(二)投资规模继续扩大。上半年,湖南完成全社会投资3031.12亿元,增长40.6%,增幅连续4个月保持在40%以上高位运行,比1-5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2717.63亿元,增长39.4%,比1-5月提高2.1个百分点;农村投资313.49亿元,增长51.2%,城乡投资增速差距由1-5月的33.2个百分点缩小到11.8个百分点。
(三)投资主体和投资结构继续调整
1、地方项目加快增长,是推动全省投资的主要力量。上半年,湖南城镇投资中,地方项目投资2551.67亿元,增长42.5%,比中央项目增速快37.8个百分点,比1-5月增速快2.8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比重达93.9%,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地方项目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为86.9%,拉动全社会投资35.3个百分点。
2、非国有经济投资较快增长,国有经济投资力度加大。上半年,湖南国有经济投资1072.64亿元,增长48.2%;非国有经济投资1958.48亿元,增长36.7%,国有经济投资增幅比非国有经济投资高出11.4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6.6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35.4%,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为39.9%,拉动全社会投资16.2个百分点,主要是以财政性资金为主的基础设施、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加大。1-6月,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116.32亿元,增长69.3%。
3、投资产业结构平稳调整。上半年,湖南城镇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5.23亿元、1056.65亿元和1615.75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1.66:38.88:59.46;呈现三、二、一产业投资结构;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98.4%、35.3%和41.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成倍增长,比上年同期提高7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9个行业投资成倍增长。第三产业仍然是全省城镇投资的主体,占城镇投资的比例达59.46%。在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7个行业增长较快。
4、制造业投资加快增长。上半年,湖南制造业完成投资783.23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近3成,增长49.1%,高出城镇以上增速8.7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城镇以上投资13.5个百分点。
5、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衡炎、长株、邵永等30条在建高速公路正在抓紧建设,建设规模达3122.74公里。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常鲇航运、松阳湖港区、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机场扩建等铁路、水运、航运项目正抓紧建设。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完成投资305.54亿元,增长88.4%,其中铁路运输、道路运输分别增长24.4%和153.5%。在加快交通建设的同时,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恩瑞国际物流、湖南旺德府装饰建材物流、君鑫物流等物流建设同步推进,投资总规模达76.17亿元,同比增长36%,真正发挥交通枢纽的综合作用。
(四)政策鼓励行业投资加快。上半年,湖南十大优势产业投资705.91亿元,增长49.9%;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116.32亿元,增长69.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37.09亿元,增长43.6%。
(五)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上半年,湖南176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8.4亿元,为年计划的45.3%。其中54个投产项目完成投资219.7亿元,为年计划的53.5%;93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261.2亿元,为年计划的49.3%;29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5亿元,为年计划的16%。按行业划分,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9.1亿元,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02.1亿元,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94.8亿元,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完成投资37.8亿元,分别占计划的42.6%、43.1%、49%、37.3%和35.1%。
(六)土地基本保障了重大项目建设需要。今年国家下达湖南用地计划1万公顷,上半年已执行新增计划7848公顷,占年度计划的78.5%。地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改造、中央拉动内需项目、省重点工程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项目用地基本得到保障。
(七)外源性资金增速加快。上半年,湖南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等企业外源性资金来势较好,到位798.42亿元,增长52.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5%上升到25.6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77.9%,国内贷款增长44.8%。而自筹资金所占比重为62.3%,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外源性资金主要投向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五大行业,所占比重达 82.3%。
二、当前全省投资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依然偏小。上半年,湖南施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59.9%,居全国第26位。全省城镇投资项目总规模9840.83亿元,增长37.3%;项目平均规模为0.86亿元,比上年同期小0.0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仅为28.6%。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施工项目个数只有137个,大多是高速公路和电力建设项目,制造业项目寥寥无几,而湖北省项目投资规模超过百亿的项目就有11个,项目平均规模达到1.3亿。项目规模偏小,其投资乘数效应、规模效益、综合效益都大打折扣,制约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二)工业投资增速依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以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上半年,城镇工业投资增长37.9%,虽然相对上月有所回升,但依然低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尤其是有两类直接关系全省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性行业投资增幅出现下滑: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环比回落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增长24.3%,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造成工业投资增幅回落的因素:一是国际国内市场持续萎缩,企业投资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不足,纷纷冻结项目持观望态势;二是银行信贷主要投向大企业,而部分此类企业仍在压缩或放慢投资进度,目前有30%、约500亿元的企业贷款仍滞留在银行,没有形成实物投资;三是虽然贷款总额增长较快,但中小企业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依旧存在,目前新增企业贷款中仅有36%是用于中小企业;四是部分工业用地难以保证。
(三)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持续下降。上半年,湖南房地产开发企业计划总投资4204.94亿元,增长11.5%;完成投资441.94亿元,增长6.1%。房地产开发施工面积9520.74万平方米,增长24.5%,比1-5月回落3.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1843万平方米,下降21.9%,比1-5月回落1.6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496.92万平方米,下降36.9%;完成土地开发面积535.87万平方米,下降20.2%。
三、投资运行的后期预测
随着世界各国“抱团救市”的力度加大,考虑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综合全省投资运行的实际,当前的有利因素占据较多,一方面,是去年初以来省委、省政府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在这轮扩大内需发展中抢占先机的充分体现,是全省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有效成果。另一方面,也与去年同期受冰冻灾害影响,投资增速偏慢、基数较低相关。下半年,预计国家的政策取向不会有大的调整和改变,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一步简化和下放审批权限等政策措施将陆续出台。随着经济基本面企稳回暖的基础逐步夯实,投资者信心将逐步增强。加之下半年是施工黄金季节,项目建设进度将加快。预计全省下半年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增长30%以上。
(一)投资增长的主要支撑因素。从投资计划看,目前全省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33.9%。从资金来源看,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到位资金增长较快,而且,国内贷款仅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4.8%,全省投资对信贷的依赖性不高。从土地情况看,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实际购置和征用土地面积较快增长,增长43.6%。从项目看,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7560个,比上年同期多2830个。
(二)投资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土地政策方面,征地拆迁难度不断增加,上半年全省城镇投资规划用地面积增速回落,比1-5月下降33.4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方面,利用外资减弱,上半年,湖南利用外资到位资金下降1.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下降20.3%。
四、几点建议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突破点在投资结构的控制与优化。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突出表现为最终需求缩减的危机。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无疑是扩大社会最终需求最直接、最见效的手段。从湖南的实际看,近年投资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保持在60%左右。其中,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64.5%和65.4%。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31.12亿元,同比增长40.6%,但是,全国兄弟省市也都在加大投资力度,按剔除跨省项目后的可比口径,1-6月,湖南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68.82亿元,排全国第13位,增长40.3%,排全国第12位,全国有12个省份增速在40%以上。当前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为全省扩大投资带来了少有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力争投资规模越大越好,进度越快越好,投向越优越好,效益越高越好。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争项目、争资金。全省总人口居全国第7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重为5.3%,但上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的3.3%。由于历史上投资欠账较多,全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还相对薄弱,如全省土地面积居中部首位,但截至200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2001公里,不到河南省的一半,居中部倒数第1位,加快投资建设的任务很繁重。去年底以来,国家已先后下达了三批共3000亿元的中央投资,全省争取到了106.5亿元左右,但即使按照中央地方配套比1:4,全省也只形成533亿元左右的规模,预计还不足2009年全省社会投资的8%。到2010年,还将陆续有新的中央投资下达。因此,各地、各部门必须积极组织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高新技术产业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筛选、申报,争取多上一批重大项目,要努力参照全省人口占全国5.3%的份额去争取资金(湖北人口比全省少,前三次争取中央投资128.78亿以上)。并抓住当前扩大内需政策相对宽松的时机,抓紧多拿贷款,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鼓励民间投资,以推进各项投资建设,避免下半年可能出现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减弱等因素造成投资资金来源的缩减,力争2009年全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300亿元上下,增长30%以上,超过计划增长25%的幅度。
(二)切实抓环境,抓进度。上半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1.8%,远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的18.8个百分点。一些地方反映,征地拆迁难度大,施工环境不理想,去年开工的娄新、安邵高速拆迁房屋和三杆搬迁进度不快,部分地区业主与地方政府的征地拆迁包干协议尚未签订。少数地方政府对协调经费的要求较高。强买强卖、强行参运、无理阻工、偷盗施工器材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要尽快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坚决完成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任务的通知》,明确考核实施单位,将目标、进度、责任、考核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各有关部门每月做好进度统计和通报,对各地优化建设环境进行督查。各级政府都要抓好项目协调,营造全社会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尤其要做好投资项目的征地、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落实好开工条件,争取项目尽早动工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特别要继续加强对重大项目监督、考核、评估力度。加快出台对地方政府投资的监测、考核和奖励办法,确保各级政府推动投资的积极性。
(三)积极调结构,调投向。一是要增大重大项目的投资规模。上半年,全省在建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873.2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28.8%,1-5月,全省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182个,比湖北省少108个,重大项目的后期拉动作用明显小于湖北。二是要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上半年,全省城镇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7.9%,比全社会投资增速低3.8个百分点。从全省投资结构看,前阶段主要集中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产业项目储备相对较少。据省建委反映,部分项目资金困难,其中产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尤为突出,涟钢、华磊光电、株洲齿轮厂、众泰汽车、汨罗工业园等十几个产业项目资金筹措困难。对此,要坚持按照新型工业化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确保工业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技改投资,提升全省工业品整体竞争力,确保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扭转房地产投资增长下滑的势头。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信用担保、信贷发放等方面给予支持,提升房地产商的投资积极性。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441.94亿元,增长6.1%,比1-5月下降2.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1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努力带产业,带地方。即要善于把新增投资带动的后续需求,如建筑业的发展,钢材、水泥、工程机械等产品的消耗,劳动用工和配套服务等,尽量集中由本地企业供应,以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湖南建安工程完成投资1770.89亿元,增长39.4%,而建筑业总产值991.22亿元,只增长了17.4%,远低于建安投资增速。这说明本省建筑业的生产还赶不上本省投资增长的步伐。世界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建筑业无疑都发展成为了支柱产业。因此,要坚持省内建筑工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本省的设计施工企业,大力扶持省内建筑企业加快发展,既可提高全省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又可吸纳劳动就业。同时,还要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基础产业的建设,配套发展旅游、文化、生产和生活服务业,形成诸如“沿高速公路经济带”等产业群落,实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承办:投资处
执笔:徐 祺
核稿:张映欣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