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发展成效明显 基础尚需巩固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形势及后期走势分析

(决策咨询63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9-10-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结合湖南实际,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省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内需增长强劲、效益逐步好转、区域协调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的态势。

   一、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8382.07亿元,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0.8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860.30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240.92亿元 ,增长11.5%。全省经济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指标均呈好转。6—9月,全社会用电量月增幅分别为2.5%、7.2%、13.3%和14.6%,增速逐步加快;前三季度,全省柴油销售量增长8.2%,比上半年加快1.9个百分点;货运量增长7.1%,比上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同时,物价降幅收窄。9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下降0.6%,降幅分别比6、7、8月收窄1个、0.9个和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PPI)下降7.6%,降幅分别比6、7、8月收窄1个、1.7个和0.8个百分点。

   1、农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有望实现连续六年丰收。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总产有望突破600亿斤,实现连续6年增产。生猪养殖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增长6.7%,生猪存栏增长8.3%,母猪存栏增长7.3%。水产品总产量增长6.7%。

   2、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923.12亿元,增长18.1%,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2位。6—9月,规模工业增加值月增速逐月加快,分别为17.2%、19.1%、20.4%和21.6%。与重点调整和振兴产业有关的行业发展较快,全省专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9%、28.7%和22%。规模工业增加值中,高加工度行业增长26.9%,高技术行业增长18.7%,分别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增幅高8.8个和0.6个百分点;钢铁、有色等六大高耗能行业仅增长10.8%,比全省规模工业平均增幅低7.3个百分点。高加工度行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9.8%、35.3%,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3.8个和下降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4%,比去年同期减缓4.9个百分点。

   3、旅游业逐步回暖,交通运输邮电业增速加快。前三季度,全省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08亿人次,增长26.9%;旅游总收入709.69亿元,增长26.0%。今年“十一”黄金周,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接待旅游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7.2%和37.4%,14个市州旅游总收入均超过亿元。旅游市场回暖表明人们开始摆脱危机的阴影,消费者信心正在逐步恢复。货物运输逐步回升,前三季度,全省货物周转量增长0.6%,扭转了上半年以来持续下降的局面。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6.0%,比上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二)内需增长强劲

   1、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今年我省建设资金供应比较充裕。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9189.25亿元,增长36.2%;比年初新增2180.22亿元,同比多增1274.23亿元。其中,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余额5337.95亿元,比年初新增1562.59亿元,同比多增1036.85亿元。前三季度,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4.92亿美元,增长14.3%;实际到位内资1097.27亿元,增长20.7%。在国家扩大投资及信贷、引进内外资较快增长等因素的支撑下,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47.98亿元,增长42.4%,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上半年提高15.0个和1.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715.68亿元,增长42.7%,增速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1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1777.2亿元,增长42%;基础产业投资1254.34亿元,增长55.5%,分别比上半年加快4.1个和5.6个百分点;国家鼓励的基础设施投资1376.64亿元,民生工程投资202.02亿元,生态环境投资139.72亿元,分别增长47.4%、68.4%和108.5%。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6.87亿元,增长19%,增速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月增速自5月份以来均保持在18.5%以上。其中,农村(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9.2%,城市零售额增长18.9%。家电、汽车销售火爆。截至9月30日,全省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额27.5亿元,在全国第二批启动的9个省市中稳居第1位,居全国第4位。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3.7%,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6.6%,分别比上半年加快2.7个和4.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增速从一季度以来逐月回升。前三季度,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275.15万平方米,增长44.7%。其中,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成为销售热点,增长100.6%。

   (三)效益逐步好转

   1、企业效益稳步趋好。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69.12亿元,增长31.5%(上年同期下降13.5%);企业亏损面为10.9%,比1—8月缩小0.8个百分点。9月份,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9.05%,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前三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1078.95亿元,增长9.4%,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7.99亿元,增长12.8%,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5位、中部第3位;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2.6%和13.4%。

   (四)区域协调发展

   1、长株潭地区带动作用明显。今年以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前三季度,长株潭地区规模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7%,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增长25.1%,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快2.3个和3.7个百分点。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3501.34亿元,增长14.2%,比全省快1.1个百分点;占全省的41.8%,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前三季度,“3+5”地区生产总值6653.08亿元,增长13.2%,比全省快0.1个百分点;“一点一线”地区生产总值5680.11亿元,增长14.1%,比全省快1个百分点;湘南地区生产总值1782.72亿元,增长14.4%,比全省快1.3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1210.84亿元,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加快1.4个百分点。

   (五)民生进一步改善

   我省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过程中,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前三季度,全省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就业补助、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助支出分别增长31.1%、155.2%、30.5%和33.5%。随着中央和省里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全省民生得到新的改善。

   1、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3.8元,增长8.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6824.30元,增长7.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72.63元,增长7.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647.55元,增长11.7%。

   2、就业形势稳定趋好。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9.25万人,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3.48万户。据抽样调查,9月末,全省农民工外出从业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的26.4%,分别比8月末、3月末高0.6个和1.9个百分点。

   3、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突破千万人,达1005.46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平均达40.76%,超过目标任务0.76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33元,超过目标任务23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47.87元,超过目标任务2.87元。湖区渔民上岸安居2332户,完成目标任务。

   前三季度我省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困局中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既得益于国家扩张性宏观政策和内需强劲增长,也得益于近年来全省努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的积极成效,是省委、省政府见事早、研判准、行动快、措施实,全省上下真抓实干的结果。

   二、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一)工业发展后劲有待增强

   一是部分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前三季度,全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产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4%和25.6%,导致生产减缓,钢铁、有色行业利润分别下降74.5%和31.7%。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偏紧。截至8月底,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776.63亿元,增长17.1%,比上半年加快3.7个百分点。据全省工业联网直报最新调查结果,9月份,全省有42.7%的规模以上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或不足,比8月份高3.8个百分点。三是“三下乡”对本省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我省入围国家汽车、摩托车和家电“三下乡”的中标企业和产品少,“三下乡”活动释放的相当一部分消费潜能,未能转化为对本省生产企业的支持。四是电煤供应趋紧。目前,全省电煤库存只有185万吨,比今年最高时的290万吨减少105万吨。入秋以来持续干旱,水电不足,而各地抗旱用电增加,全省每天消耗电煤11万吨以上,后期电煤供应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出口持续大幅度下降

   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贸易保护的影响,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74.06亿美元,下降23%。其中,出口总额39.30亿美元,下降38.8%,降幅比全国大17.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居全国第19位,比去年同期下降1位。规模工业出口交货值下降36.9%,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扩大20.1个和5.1个百分点。

   (三)重大项目依然偏少,房地产投资低迷

   一是重大项目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前三季度,全省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477个,下降1.1%。1—8月,城镇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04个,居全国第12位、中部第5位。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投资项目平均规模为0.8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9%,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1—8月,城镇施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0.65亿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4.9%,居全国第27位。二是房地产投资乏力。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738.32亿元,增长10.7%,比去年同期低11.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低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购置土地面积减少60.2%,新开工面积下降13%,预示后期房地产投资后劲不足。

   (四)家电下乡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部分地方特别是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低压供电超半径,自来水的普及率低,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农村服务网点少,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突出。

   此外,农业增产不增收、就业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下一阶段经济走势分析

   (一)全球经济开始出现复苏迹象

   随着世界各国刺激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实,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特别是美、日、欧盟等经济开始好转。二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降幅由一季度的5.7%缩小到0.7%,欧元区GDP环比降幅由一季度的2.5%缩小到0.2%,日本GDP经价格因素调整后环比由一季度下降2.8%转为增长0.6%。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09年全球经济降幅预测值由7月份的1.4%调整为1.1%。

   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不足。如9月份,美国失业率攀升至9.8%,比8月份失业率上升0.1个百分点,创26年新高;消费者信心指数为53.1%,比8月份低1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并有可能进入一个贸易保护加剧、金融风险潜存、慢复苏、低增长的阶段。

   (二)全国经济企稳回升,但回升基础还不牢固

   在中央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7.7%,比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均呈现回升趋势。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3%,比8月份提升0.3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高于50%的临界值。前三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分别比二季度提高9.9个和8.5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均反映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逐步转好的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1日最新发布的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从7.5%调高至8.5%。

   但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保护加剧,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我国出口短期内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再加上前三季度全国CPI、PPI仍然为负增长,说明国内需求仍然不足。因此,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

   (三)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因素较多

   一是政策支持有力。目前,保增长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政策选择上,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将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形势较好。从第一产业来看,由于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种粮效益增加,生猪价格止跌回稳,主要农产品价格平稳,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得到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因此,全年第一产业将平稳发展。从第二产业来看,虽然石油加工、钢铁、电力、有色等行业还没有走出困境,但大部分行业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在全省规模工业38个大类中,有27个行业增速超过20%;城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1514.89亿元,增长56.9%。下阶段通过努力,规模工业增速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第三产业来看,消费市场活跃,旅游业形势较好,金融业表现突出,房地产销售回升较快,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将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年第三产业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三是内需增长强劲。从投资来看,项目准入和审批相对宽松,施工天气较好,投资信心较足、前景看好。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达11282个,增长57.2%,且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基本上能保障投资进度;杭长、长昆铁路客运专线、安江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将在四季度陆续施工,将有力拉动后期投资持续增长。从消费来看,虽然多项鼓励消费政策措施存在一定的递减效应,但国家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将有效提升居民消费预期。此外,目前消费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期,汽车、旅游、高档消费品等消费热点升温;“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继续实施,四季度居民消费潜能将进一步释放,并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

   四是生产经营信心逐步恢复。三季度,全省企业景气指数为120.9%,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1.2%,分别比上季度提高9个和7个百分点;9月份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5%,比8月份高1.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高于50%的临界值,反映出全省经济转好的趋势。

   综上,四季度如果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通过努力,全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下阶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精神,既要继续把保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又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在保增长中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建议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化解影响当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重点关注7月以来的持续干旱对秋冬种生产的影响,及早谋划水利秋冬修,把农田沟渠和山塘清淤增容提到议事日程。同时,湖南作为农业大省,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建立大宗农产品保护机制,参照粮食最低收购价办法,对生猪、油料、棉花等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逐步建立完善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保护农民利益。

   工业:重点要关注市场和资金两个难点。保市场、增订单就是保企业、保增长。密切关注省外外市场变化,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继续组织产需对接洽谈活动,支持省内大宗品牌产品与省内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配套对接,直供配送。同时,大力推进企业战略协作、银企合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精神,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解决融资难等问题。此外,要切实做好电煤储备工作,深入挖掘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潜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全年节能降耗目标。

   投资:抢抓当前少雨天气,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千方百计落实农村初中教舍改造、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等项目配套资金,努力争取去年开工的9个BOT高速公路项目资金到位,加快推进杭长、长昆客运专线和安江水电站、建滔化工等14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尽早开工建设。同时,密切跟踪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以及国家有关部委专项资金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全力争取国家支持。抢抓中央扩大内需第五批投资正在规划酝酿的先机,加强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的笼子。切实加大财政、金融以及各级各类投资公司的融资力度,激活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消费:充分抓住国家鼓励汽车、摩托车、家电等消费的政策机遇,并加强农村流通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家电和汽车消费需求,及早研究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在积极兴旺旅游、引导休闲消费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养老服务等行业,促进网络等新型城乡文化消费。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净化消费环境,落实和完善好社会保障政策措施,降低居民未来支出预期,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

   出口:针对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保护和反倾销,密切关注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市场的出口,结合我省实际,及时在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出口市场拓展上改变策略,有效应对,维护出口企业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好长沙、岳阳两个出口加工区的基地优势和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的功能,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精心组织企业参加重要会展活动,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巩固欧美和东南亚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拓非洲、西亚等新市场,力争外贸形势逐步整体回暖。 

   就业:全面落实国家鼓励就业的各项积极政策,抓好长沙、株洲、湘潭、郴州四个“国家创业型城市”小额担保贷款先行先试,全面推行“515创业扶持计划”(发放50亿元小额担保贷款,扶持10万人自主创业,带动开发50万个就业岗位)。抓紧落实《湖南省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等政策,探索将农村劳动者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就业扶助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为劳动力流动创造基础条件。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湖南经济核心竞争力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下阶段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工作重心之一。当前,我们要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和省十二大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加快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相结合。要认真研究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对钢铁、水泥、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加强对多晶硅、风电设备、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合理引导。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注重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引进,重点扶持“两型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为契机,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争取把我省建设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支持有色、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扩大境外销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和国家实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国内外产业转移正在加速。我们应结合湖南实际,重点依托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骨干企业,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形成梯度分布、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产业对接能力;积极引进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国内外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长城信息、高斯贝尔等省内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大做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

   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消费升级相结合。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住房、汽车、珠宝等高档消费品以及文化消费成为热点。2008年,我省人均GDP已突破2500美元,我们要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振兴重点产业的政策机遇,重点发展自主品牌轿车、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重视依靠科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同时,抓住湖南作为全国唯一授牌的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的机遇,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制造业、金融业、零售业、物流业等业态的整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要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改制步伐,加快推进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动漫湘军”、“出版湘军”,打造文化强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承办:综研室
执笔:李新连 戴乐平 曾斌求 李跃辉 宋立冬 张晓晖
核稿:张映欣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