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优结构 强实力 谋发展

——2009年湖南服务业发展报告

(决策咨询报告17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05-2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服务业也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呈现出总体快速平稳增长,非生产性服务业逆势上扬,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市场化和对外开放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好转,规模化程度提高,就业稳定增长,集聚效应继续走强等特征,为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2009年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亮点

  (一)全年快速稳定增长,对整体经济企稳向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实体经济衰退,传导至我省,工业生产等出现较大波动,与之相反,服务业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稳定性和抗跌性。全年实现增加值5278.83亿元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累计增幅依次为10.8%10.9%11.511%,各季增幅极差只有0.7个百分点,远低于第二产业2.8个百分点的增幅极差(见图1)。服务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8%,与上年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横向比较,我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规模在中部六省中居第二位,低于河南,增长速度居第三位,低于安徽和湖北。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支撑和拉动整体经济企稳上升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服务业拉动全省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8 %

  (二)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同,各行业发展冷热不均

  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程度不同,服务业各行业发展快慢不均。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减缓。2009年,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2.03亿元,增长17.4%,分别比服务业平均增幅和上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幅低5个和1.6个百分点(见表1)。组成生产性服务业的七大行业中,只有批发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幅超过20%,增幅分别为25.4%22%,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增幅均在15%以下,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7%,为服务业各行业增幅最低。二是非生产性服务业逆势上扬。全年实现收入2364亿元,增长30.8%,比服务业平均增幅高8.4个百分点,也比上年增幅高10个百分点,除居民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增幅只有15%左右外,其他非生产性服务业业增幅均超过20%,其中由于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业增幅达到42.8%,居服务业各行业增幅之首。三是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信息产业、物流业是我省服务业“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几大特色产业,2009年保持了平稳发展。其中文化产业实现总产出159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旅游产业实现旅游总收入1099.47亿元,比上年增长29.1%,首次跨上千亿元产业新台阶,成为湖南第七个千亿元产业。

  (三)投资高位运行,投资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湖南服务业投资自2007年以来一直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全年实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931.21亿元,增长32.5%,与上年比,增幅提高了2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重达到57.1%。同时服务业投资在优化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出现积极变化。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投资12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增幅比全部服务业快1.6个百分点,占全省城镇服务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31 %,与上年比,上升了0.4 个百分点(见图2);二是以改善民生为主的服务业行业投资力度加大。2009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分别增长68.4%115.5%79.1%73.7%,均比服务业投资整体增幅高出一倍以上,合计实现投资980.96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25%,比重比上年上升了6.3个百分点。

  (四)限额以上企业加快发展,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

  2009年,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不含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铁道部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下同)达到13257个,其中企业法人9611个,事业法人3646个;总收入达到6843.77亿元,增长21.4%,其中企业法人营业收入5996.03亿元,增长22.4%;固定资产原值3498.99亿元,增长7.8 %,其中企业法人2375.31亿元,增长7.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企业总收入依次为2823.38亿元、1188.90亿元、832.73亿元,居各行业企业总收入规模前三位,企业总收入增长较快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幅分别为25.9%42.8%24.9%。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单位营业收入平均达到6239万元,比上年提高1141万元,其中,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单位平均收入依次为3.95亿元、1.52亿元、1.31亿元,居各行业单位平均收入前三位。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933个,比上年增加189个,其中,过百亿元的企业3个,50-100亿元的企业8个,10-50亿元的企业70个,1-10亿元的企业852个。分行业看,亿元以上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所占比重依次为53.7%23%10.2%(见图3)。

  (五)企业效益普遍提升,对地方财力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控制经营成本成为企业预防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 2009年,湖南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和主营业务成本分别增长 21.1%21.4%,与营业收入和主营业务收入增幅比,分别低1.3个和0.9 个百分点。由于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企业效益普遍提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润率进一步提高。2009年,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63.3 万元,比上年提高11.6万元,平均每百元固定资产创造的利润为19.9元,比上年提高2.3元。同时企业利润也快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利润总额472.7亿元,增长21.1%。分行业看,所有行业门类和绝大多数行业大类都实现了盈利,其中盈利最多的是金融业,为209.53亿元;其次是批发零售业,为117.87亿元;第三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59.4亿元(见表2)。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好转,服务业单位纳税能力进一步提升。由于营业税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也是服务业行业纳税的主体税种,因此服务业提供的税收逐渐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湖南服务业完成营业税151.13亿元,增长20.3%,占地方财政营业税收入的70%。分行业看,房地产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业创造的营业税最多,分别为51.21亿元、29.87亿元、19.52亿元。

  (六)从业人数稳定增长,“促就业”效果明显

  服务业行业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于一体,能广泛提供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就业机会,有较大的就业容纳能力。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宽,其吸纳劳动力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2008年,全省1148.21万城镇从业人员中,服务业吸纳的从业人员达 847.02万人 ,占73.8%2009年,服务业发展继续为“促就业”发挥作用,限额以上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169.62万人,比上年增加6.07万人,增长3.7% ,其中,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吸纳从业人员99.39万人,比上年增加4.68万人,增长4.9%,事业单位吸纳从业人员70.23万人,比上年增长2%。分行业看,2009年,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较多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分别为19.78万人、19.61万人、15.32万人、13.72万人、10.44万人。

  (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步推进,湖南服务业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2009年,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847.24亿元,增长24.5%,增幅比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快2.1个百分点占限额以上全部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的31.7%,与上年比,比重上升了0.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最高的是农林牧渔服务业,为85.4%,其次是居民服务业,为64.2%,第三是住宿餐饮业,为62%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最低的是金融业,为8.8%;其次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9 %

  受房地产外商投资萎缩的影响,2009年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19亿美元,其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04亿美元(见表3)。与总体规模下降的趋势相反,利用外资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增加,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增长5.8%,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为44.1%,以上年比,上升了17.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56.3 %99.5 %

  二是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继2007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和第一家外商投资性公司—湖南湘投国际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第一家外资旅行社——湖南永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和第一家外资国际海运船务代理公司——长沙浩瀚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落户我省后,2009年又有第一家外资学校——长沙(玮希)国际学校入驻长沙经开区,填补了外资在这些领域的空白。到2009年止,服务业外商投资(含港澳台商投资,下同)企业达327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最多的是房地产业,为167家,其次是住宿餐饮业,为45 家(见图4)。在行业分布上,除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所有的服务业行业门类均有外商投资企业,说明我省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八)地区差异显著,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2009年,全省十四个市州中,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2.4%的有长沙、衡阳、郴州、娄底、自治州,增幅分别达到24%26.5%28.7%29.9%25%,服务业企业收入增长较慢的是益阳和怀化,增幅依次为7.6%9.4%,比全省增幅分别低14.813个百分点(见图5)。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收入3764.53亿元,同比增长23.2%,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 "3+5"城市群实现收入5013.68亿元,增长22.6%,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一点一线地区实现收入4689.80亿元,增长23.7%,比全省平均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一点一线地区继续受到服务业企业的青睐,成为其进驻的热地。特别是省会长沙,依然稳坐服务业的龙头地位。2009年,长沙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收入3111.05亿元,占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收入的 51.9%,对全省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4.9%;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71.78亿元,增长13.9%,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3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 。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湖南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保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该看到,与全国及发达省份发展水平相比,特别是与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湖南服务业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质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

  (一)服务业总量规模小,比重低,增长速度有放缓迹象

  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5278.83亿元,仅占全国服务业总量的3.7 %,广东的29.6 %、江苏的39.3%、浙江的53.7%,也比中部的河南低约350亿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7个百分点,与发达省份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国际上公认的服务型经济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相比(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0%以上)差距很大。2009年,服务业虽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与第二产业增速比,低7.9个百分点,与前4年平均增长14.2%的速度比,低3.2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从内部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产业占较大比例,而新兴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2009年在我省服务业中,增加值规模最大的是批发和零售业,为1107.51亿元,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682.17亿元,加上住宿和餐饮业319.82亿元, “两通”(流通、交通)增加值合计所占比例达到40%。传统服务业大多位于产业链的次要环节,而占据产业链重要位置的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我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发展不足,比重偏低。其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25%左右,发达省份这一比重达40%以上。

  (三)服务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的制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湖南服务业规模化虽有了长足发展,但服务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整体呈小、散、乱状态。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不但整体规模小,占服务业的比重低,更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09年,限额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793家,其中,营业收入5000万以上的仅53 家,占6.7%;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企业317家,其中, 5000万以上的仅33家,占10.4%;居民服务业企业202家,其中, 5000万以上的仅6 家,占3 %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的制约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朝开夕闭”,难以发展壮大。

  三、进一步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湖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关键阶段,具备了加速发展服务业的内外部条件。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这一难得的机遇,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全方位开放为动力,以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打破行业垄断,建立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按照“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水平”的原则,实现湖南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湖南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湖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资源瓶颈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新阶段、新形势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来谋划湖南服务业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发展服务业和促进新型工业化的关系。新型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自身发展方式的变革,也对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业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对制造业及其它产业提高效率和增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服务业,不像盖工厂、建广场,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因此,必须树立为当地长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着想的精神,对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倾注足够的注意力。

  (二)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为服务业发展保驾护航

  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是保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首先,要制定正确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服务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为服务业发展增强动力。对于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第二,要选择一批影响大、前景好的大型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第三,要加快三个推进,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推进垄断性行业的体制创新,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发展,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水平;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创新,以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业企业分开等为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制,提高服务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体制创新,采用产权转让、经营权转让、资产重组等方式,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直接参与城镇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高服务业社会化水平。

  (三)打造大型企业集团和大型产业,提高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湖南服务业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必须加紧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一批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同时要做大做强重点和特色产业,打造湖南服务业的产业航空母舰。一是凭借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把湖南建成全国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二是要充分利用深厚的人文积淀和自然风光,做大做强旅游业,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新兴支柱产业之一。三是立足湖湘文化特色,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努力把我省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大众化的综合性文化娱乐中心。

  (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

  城市化发展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城镇化扩大居民社会化的服务消费,促进商业和社区等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城镇基础设施及城镇功能的不断完善,促进房地产和公共服务业发展;通过城镇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带动金融、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城镇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充分说明服务业的发展与城镇化程度密切相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工业化程度的推进,工业化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愈高。为此,一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按照“区域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原则,推动三市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核心极、中部崛起重要引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二是要壮大完善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中心镇。

  

  


  1本文服务业增加值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代替

承办:服务业处
执笔:匡浩堂 张雍雍 伍春阳
核稿:张映欣
责编:鲁  喆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