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十一五”时期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决策咨询报告62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0-11-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一五时期,是湖南工业努力探索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化三基的战略思想,将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全省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也是湖南工业经历重大发展考验的关键时期。在复杂发展环境下,湖南工业既成功化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也沉着应对了节能降耗等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发展约束,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为首要任务,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长远目标,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湖南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时期。湖南工业在省委、省政府的科学领导下,在各级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工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十一五时期,湖南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规模总量快速壮大,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2009年,湖南工业实现增加值4819.40亿元,是2005年的2.2倍,比上年增长18.5%;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9%,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8%,比200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2006—2009年,湖南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1%,比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快4.3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的年均增速快5.5个百分点。其中,2009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55.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2006—2009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8%,比十五时期快1.8个百分点。

  2010年前三季度,湖南工业实现增加值4414.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增幅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5%,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4108.88亿元,增长23.7%,增幅比去年同期快5.6个百分点,比2009年全年快3.2个百分点。虽然当前工业经济仍面临比较复杂的发展局面,但在宏观经济基本面长期较好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持续带动下,下阶段湖南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预计2010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将在6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突破5500亿元。

  (二)工业体系不断完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截至2009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采矿业企业1724家,制造业企业11119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企业468家,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之外,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中工业的3大门类、38个大类行业、189个中类行业、472个小类行业,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在完备的工业体系基础上,湖南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八大支柱行业[]2009年,这八大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80.4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5.7%;八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30.7%,占规模工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1.3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水平提升,企业成长后劲增强。2009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77.27亿元,是2005年的2.9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58.48亿元,是2005年的4.0倍。2010年前三季度,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38.71亿元,同比增长41.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81.50亿元,同比增长54.0%。在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高的同时,工业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2009年,湖南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11家,比2005年增加5289家,平均每年净增1300余家;全省拥有大型工业企业61家,比2005年增加3家,实现增加值1208.2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8.4%;中型工业企业844家,比2005年增加284家,实现增加值883.20 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20.8%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136.13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7个百分点。

  二、新型工业化战略引领发展方向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家提出的实施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总体指导思想,湖南工业努力结合自身实际,以推动产业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与主题,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衡量科学发展的准则,以信息化建设和优势人力资本作为发展的重要推力,全省新型工业化呈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向好的良好局面。

  (一)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

  1.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湖南工业制造业持续较快增长,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省规模工业制造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360.0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4.09亿元,2007年和2008年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3000亿元,2009年实现增加值3667.79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为86.2%,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在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强劲带动下,全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2009年,规模工业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86.07亿元,是2005年的3.9倍,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制造业整体水平。2010年前三季度,规模工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559.28亿元,同比增长25.0%,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6.6%,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2.各种类型经济体竞相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十一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加快战略调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加快发展,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09年,全省规模工业有国有企业483家,比2005年少288家,实现增加值765.63亿元,是2005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3%;集体企业521家,比2005年少31家,实现增加值85.51亿元,是20061.7倍,年均增长18.4%。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独具竞争优势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博世汽配、可口可乐、娃哈哈、比亚迪、吉利汽车、海螺水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也在湖南相继投资建厂。全省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由2005年的6699家增加到2009年的12307家,年均净增非公有制企业1400余家。2009年,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403.89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工业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727.06亿元,同比增长16.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404.99亿元,增长26.4%;集体企业增长19.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9%,各类型经济企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3.高耗能行业比重稳步下降。十一五时期,湖南严格按照国家十一五节能降耗控制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高耗能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全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1483.8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4.9%,比重比2005年下降6.1个百分点。近五年,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一直在全省规模工业平均增速水平以下运行。十一五前四年,全省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2006—2009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比全部规模工业增速分别低3.6个、2.5个、7.6个和6.6个百分点。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416.12亿元,同比增长20.7%,增幅分别比今年1季度、上半年下降 4.4个和0.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4.5%,比重比2009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4.产业集聚水平迈上新台阶。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中,湖南工业充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千亿产业集群,带动工业整体水平提升。2009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机械、食品、石化、有色和轻工五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五大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94.82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为62.6%。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自身的集聚效应和导向作用,园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2009年,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拥有规模工业企业2973家,企业个数是2005年的3.3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57.85亿元,是2005年的5.4倍。2006—2009年,园区规模工业生产年均增长25.0%,除2009年增速略低外,其余三年增速均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17.8%,提高到2009年的36.6%;占当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4.5%,提高到2009年的11.9%。随着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园区集聚效应的持续释放和配套体系的逐步完善,湖南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工程机械、有色冶炼、轨道交通和汽车、钢铁冶炼、农副食品加工、化工以、电气机械及器材等七大产业集群。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562.57亿元,同比增长28.8%,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38.0%,比重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

  5.产业组织结构合理性增强。十一五时期,全省工业加快了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不断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努力打造和提升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5—2009年,湖南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0.57亿元、0.66亿元、0.81亿元、0.96亿元和1.03亿元,工业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在全省规模工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370户,比2005年增加1767户;过10亿元企业100户,比2005年增加50户;过100亿元企业9户,比2005年增加4户;有4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而2005年则没有过300亿元的企业。大企业在规模工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09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00.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1.1%,比重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

  (二)发展方式转变孕育新动力

  1.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十一五”时期,湖南重点实施了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产学研联合及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等科研专项,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不断增强。2009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科技活动项目5420个,比2005年增加2058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3923个,比2005年增加2468项。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427.09亿元,是2005年的3.0倍;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345.77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全省工矿企业获得专利授权3693项,比2008年增长66.1%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项,达10005项,同比增长81.3%;全省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781.6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2.资源节约意识逐步提高。十一五时期,湖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约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重点扶持节能产业发展,加大节能工艺、材料等的研发投入,大力提高工业集约发展水平。十一五前四年,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了4.38%、7.99%、11.84%和13.69%,2010年前三季度,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1.81%。工业土地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出能力明显提高。2009年,全省每公顷工业用地实现工业增加值445.60万元,是2007年的1.43倍;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建设用地供地率为86.0%,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8.8%,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

  3.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十一五时期,湖南大力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工业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2009年,湖南万元工业增加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分别为14.36千克、4.39千克、1.01克和0.22克;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排放总量,同比分别削减7.5%10.9%26.7%29.1%,比2007年分别多削减3.7个、3.4个、9.4个和11.2个百分点。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砷、镉分别为10.86千克、4.67千克、0.83克和0.19克,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2.94千克、2.57千克、0.49克和0.1克;化学需氧量、砷、镉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7.0%24.4%24.9%,比上年同期分别多削减8.6个、16.4个和12.7个百分点。

  4.信息化建设全方位铺开。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日渐深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中普遍使用,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等自动化控制技术已大量应用于生产流程控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已大多采用ERP、供应链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工业生产经营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铺开。2009年,湖南限额以上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302.29 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比2008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信息产业增加值实现增加值277.1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比2009年提高0.3个百分点。

  5.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力支撑。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241.01万人,比2005年增加71.73万人,工业从业人员占全省就业人员的6.1%,比2005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7.0万人,比2005年增加2.0万人,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4.36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的62.3%,比重比2005年提高19.5个百分点。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吸纳就业人员245.44万人,同比增长8.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95万人,占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9.8%,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研究与开发人员9.18万人,同比增长21.8%,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

承办:工业统计处
执笔:谭兵农周  玲
核稿:朱继无
责编:黄湘冀


  []按照规模工业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的标准划分主导行业。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