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严峻挑战 新的转型发展
——一季度湖南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决策咨询报告19期)
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呈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国内经济形势,对湖南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实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开局。展望全年,困难和希望同在,必须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今年以来,湖南经济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218.98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同比回落2个百分点,是2010年二季度以来,连续第7个季度回落,总体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预期,但回落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南经济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需求增长放缓较快。一是从投资来看,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5.0%放缓至20.9%,湖南则由32.7%放缓至27.5%。其中,新开工项目数、重点项目投资、工业投资增幅放缓尤为明显。全省新开工项目4889个,仅增长6.6%。在建的省属重点项目个数虽由去年同期的141个增加到172个,但完成的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8.8%。工业投资虽增长23.7%,但增速同比回落26.2个百分点。受投资需求增长放缓影响,一季度,湖南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5.3%,明显低于同期轻工业增长20.6%的速度。主要产品产量中,生铁减少7.4%,粗钢减少7.9%,钢材减少0.4%,起重机减少13.8%,预应力混凝土桩减少23.7%,十种有色金属、水泥、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仅分别增长2%、6.4%和3.4%。二是从消费来看,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去年同期的16.3%放缓至14.8%,湖南则由17.0%放缓至15.5%。其中,占全省零售额总量近40%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增长20.2%。传统消费热点如金银珠宝类、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2.2个、1.4个和12.7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13.6%和14.6%,而湖南更是分别下降23%和24.2%。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回落7.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回落16.3个百分点。全省房地产投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34.6%放缓至20.8%。房地产开发企业规划的项目个数和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虽继续增长,但增幅均回落13个百分点以上。三是从外需来看,由于国际需求疲软,全国出口额增速由去年同期的26.5%放缓至7.6%,湖南则由43.7%放缓至18.7%。其中,对欧洲出口下降20.2%,对北美洲出口仅增长11.2%。四是从生产要素需求来看,一季度,湖南调煤保电形势良好,但企业对能源、交通运输等需求的增长却出现一定程度回落。其中,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3%,这与去年同期增长11.8%形成强烈反差。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增长8.5%,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13%。与货物运输关联度极高的柴油销售量仅增长1.6%。
(二)要素供给依然偏紧。除能源供给形势较好外,其他主要生产要素供应仍不乐观。一是从资金来看,据对2611家规模工业企业一季度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22.4%的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一季度,受资金到位减缓影响,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各项应付款达368.16亿元,增长45%。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中,与去年3月末相比,单位存款大幅少增467.9亿元,这既是市场需求和企业产品销售增长减缓的反映,也意味着企业资金流动性趋紧。而今年湖南新增贷款的发放也相对较慢。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一季度,全省新增人民币贷款589.87亿元,同比少增29.74亿元,而全国人民币贷款则同比多增2170亿元。少增的贷款主要是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中的单位经营贷款,许多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紧张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缓解。二是从劳动力供给来看,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廉价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缺。据对规模工业企业的调查,一季度,企业用工缺口达12.0%。主要原因是素质高、适用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难以招到。
(三)企业成本上升较大。一是人工成本上升。1—2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应付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0.9%。一季度,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25.2%。当然,工资增长有利于城乡居民增收,符合党和政府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要求。人工成本的上升,也需要生产经营者积极有效地化解。二是融资成本提高。1—2月,规模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30.9%。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小型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增幅比大中型企业高出42.2个百分点。三是物流费用增加。据初步测算,一季度,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增幅比物流总额增幅高2.1个百分点。四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冲抵企业利润。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1%,高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0.6个百分点。
(四)阴雨寡照时间过长。今年以来,湖南出现持续2个月以上的阴雨(雪)天气,日照严重不足,全省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少60%以上,对越冬油菜、蔬菜等作物造成严重影响。期间,全省平均雨日较常年平均偏多近两成。受天气因素影响,一季度,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趋缓。其中,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0.3%。
二、狠抓落实,首季经济运行仍实现 “稳中求进”的良好开局
面对新的严峻形势,湖南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基调,认真分解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开局。
(一)经济发展整体稳健。一季度,虽然湖南多数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明显回落,但依然保持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一些重要产业增长还呈现缓中有升的势头。一是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受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省农业生产来势较好。一季度,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11.3亿元,增长4.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粮食、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水产品持续增产,生猪扭转了去年减产的局面。据抽样调查,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增长4.9%,牛、羊、家禽出栏(笼)分别增长2.1%、1.3%和4.0%。二是轻工业生产趋旺。受实际消费持续增长拉动,一季度,全省规模工业中的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0.6%,快于上年同期增长14.7%的水平。其中,食品制造与加工业、纺织业增长最快。鲜冷藏肉、冷冻水产品、罐头、糖果等产品产量均增长30%以上,卷烟增长16.2%,大米增长16.0%,服装增长17.6%。三是零售和餐饮业持续活跃。剔除物价上涨影响,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2%,略快于去年同期增长11%的水平。初步核算,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均基本保持去年以来的增速,分别增长7.8%和6.8%。
(二)物价涨幅缓中趋稳。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一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同比回落3个百分点。从当月来看,1月、2月、3月分别上涨3.7%、2.1%、3.0%,延续了从去年9月份(当月上涨6%)以来逐步走低趋稳的态势。目前,涨幅较高的主要是食品类。一季度,全省食品类价格上涨5.9%,但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物价涨幅趋缓,有利于稳定市场,特别是减轻低收入群体的支出压力。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分别上涨1.5%和2.1%,涨幅同比分别回落7.6个和9.7个百分点。
(三)能源供应继续好转。调煤保电工作成效显著。截至4月12日,全省统调主要火电厂电煤库存达418.2万吨,能保证较长时间供应。一季度,全省主要能源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原煤增长15.0%,原油加工量增长26.7%,汽油增长40.2%,柴油增长34.3%。3月末,全省汽柴油库存达41.59万吨,增长8.3%,而去年同期为下降13.4%。其中,汽油库存18.22万吨,增长29.3%,而去年同期库存为下降6.8%。在工业用电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一季度,全省发电量达308.65亿度,增长6.9%,很好地满足了一、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增长的需求。全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39.11亿度,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13.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27.7%。
(四)企业效益保持盈利。前两个月,湖南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1%。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实现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专业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实现利润29.78亿元、28.52亿元、13.22亿元、10.23亿元和7.28亿元,合计增长23.9%。
(五)财政金融形势稳定。一季度,全省财政总收入744.65亿元,增长21.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6%。财政支出873.08亿元,增长37.9%。其中,与改善民生关系较大的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和住房保障等支出565.16亿元,增长48.6%。信贷规模继续扩大。3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4065.18亿元,比年初新增601.1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591.84亿元,比年初新增426.95亿元,同比多增9.60亿元。
(六)民生改善步伐加快。一是就业稳步增加。一季度,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7%。二是收入增长较快。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抽样调查,一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34元,增长14.7%,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26元,增长19.4%,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更为可喜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一季度,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5∶1,比去年同期缩小0.1。三是存款继续上升。3月末,全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215.48亿元,同比多增118.6亿元。
三、坚定信心,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切实抓好后续投资。一季度,湖南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较大。针对现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现实(2011年,投资对湖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8%),后三季度要突出抓好后续投资的跟进。从一季度趋势看,全省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下降2.3%,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下降11.8%,预示全省投资增速有进一步放缓的可能。近年来持续活跃的非国有经济投资在今年一季度也仅增长22.6%,低于全部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要切实采取措施扭转投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二)坚决攻克结构难关。一是突出抓“大”,即大企业、大项目。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大中小企业(项目)都要均衡发展。但就湖南的实际而言,大项目、大企业偏少是突出问题。一季度,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19个,计划总投资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比重仅为22.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在规模工业中的比重为53.9%,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60%以上的比重。湖南入围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仅7家。大项目、大企业少,意味着总部经济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利税来源少。二是突出抓“多”,即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工程机械的迅猛发展,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的做大做强,是近年来湖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柱,今后也必须进一步发挥优势。但这些重化工业一旦遭遇投资需求减缓,就欲速不达,拖累整体经济发展。从长远发展着眼,还必须及早拉长耐用消费品工业、房地产、总部经济和居民生活服务业等“短腿”。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在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增长的条件下,湖南汽车、家用空调、洗衣机、吸排油烟机等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与人口大省启动消费的需求很不相称。三是突出抓“新”,即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湖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一成左右,发展潜力巨大。特别值得重视并扭转的是,一季度湖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也呈大幅减缓之势。全省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9.9%,远低于去年同期增长33.7%的幅度;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和17.4%,也远远低于去年同期增长39.5%和41.4%的幅度。
(三)全力推进“两型”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吸引国家优惠政策的金字招牌,也是今后一段时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机遇,运作空间很大。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4%,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占全省的4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倍和1.7倍。而今年一季度,受工程机械增速回落、钢企减产、清水塘环境治理等影响,长株潭三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一是要进一步整合挖掘“两型”社会建设项目,加强向中央各部门汇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支持。二是要集中力量加快重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企业加强对传统技术和工艺的改造升级,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生态企业、工业园区集聚,着力促进“两型”产业发展。三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打造多点支撑、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产业体系。四是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探索节约用地模式,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综合整治力度,发展循环经济,着力保护资源优化环境。
(四)大力促进园区发展。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必然选择。2011年,全省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3150.52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8.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48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为30.4%。湖南产业园区面临集聚程度不高、使用效率较低、贡献不大等突出问题。下阶段,一是要加强对园区的集中统一管理。要对各园区制订和完善产业定位准确、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清晰和循环经济为重点的规划,对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要求进入工业园区,加强对园区发展建设和运行情况的综合监测管理,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比。二是要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整合。要对区位偏、基础差、投资强度低的工业点,逐步整合成工业集中发展区,并予以规范发展;优化零星分散的工业用地利用结构,鼓励和引导向工业园区集中。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发展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加强投资促进力度,主动吸引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五)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度,是拉动湖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房地产业的稳定发展是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8%,回落13.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呈大幅下滑趋势。与房地产相关的建筑业营业税仅增长6.4%,房地产税收也仅增长10.1%。与之相关的商品零售额增速同比也明显回落,房地产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一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稳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房屋的有效供给,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释放部分刚性需求。二是要利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契机,切实加强土地供应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合理控制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三是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分类管理,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使房地产建设规模和房价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快推进小康建设。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 “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需要逐年分解落实。在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下,湖南更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上,放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上。特别是要抓好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相关的一些薄弱环节,如第三产业、城镇化水平、节能环保产业、文化教育产业等,努力实现总量、均量、质量“三量”齐升。
承办:综研室
执笔:张世平 张昭红 李跃辉 周凌 邓海龙 伍晨曦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