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发挥领先优势 做大油料产业

(决策咨询报告41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07-05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油料是生产植物油的基础原料。湖南是农业大省,油料生产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油茶籽产量居全国首位,具备做大做强油料产业的基础。近年来,全国油料产量徘徊不前,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不断扩大,湖南应发挥油料产业的领先优势,积极对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抓好油料生产,做大做强油料产业,有效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稳物价促发展。

  一、植物油料的分类及主要品种的特点

  植物油料是油脂含量达10%以上、具有制油价值的植物种子和果肉。根据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可将植物油料分成四类:一是草本油料,常见的有大豆、油菜籽、棉籽、花生、芝麻、葵花籽等;二是木本油料,常见的有棕榈、椰子、油茶籽等;三是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常见的有米糠、玉米胚、小麦胚芽;四是野生油料,常见的有野茶籽、松子等。

  目前,统计工作中的油料统计品种主要有:油菜籽、花生、芝麻、胡麻籽、向日葵籽等。除此之外,属于油料的大豆纳入粮食统计范围,油茶籽、花椒、油棕果等纳入林产品统计范围。其中:

  (一)油菜籽。它是高油份油料作物,含油率35%-50%,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二)油茶籽。油茶是我国南方特产的木本油料之一,湖南油茶产量居全国首位。油茶籽带壳,含仁50%-72%,整籽干基含油30%-40%,仁中含油40%-60%。油茶籽油属于不干性油,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是良好的医药、营养食用油。

  (三)花生。它是一种重要的高油份带壳软质油料。花生含仁率为65%-75%,仁中含油40%-51%,综合含油率26%38%

  (四)大豆。它是一种优质高蛋白油料,含油率15%-26%,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植物油料。大豆油具有相当高的营养价值,但稳定性较差。

  (五)棉籽。它是棉花的种子,棉籽整籽含油15%-25%,棉仁含油28%-39%

  (六)葵花籽。按用途可分为食用葵和油葵两种。普通葵花籽含油29%-30%,含壳30%-40%,仁中含油40%-65%。油葵多为黑色小籽,全籽含油率高达45%-54%。葵花籽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素有营养油之称。

  (七)芝麻。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用油料之一,含油率高达45%-63%

  二、湖南油料生产与加工总体情况

  湖南油料以油菜籽、茶油籽和花生为主。尽管花生在油料中占一定比重,但由于花生在湖南主要不是用来加工食品油,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和研究油菜和油茶。根据全国油料统一的统计口径(油料只统计油菜籽、花生、芝麻、胡麻籽、向日葵籽等),湖南油料播种面积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四位,油料产量由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2011年,湖南油料播种面积1943.25万亩,比上年增长6.9%,增速居全国第二位,总面积超过四川,居河南、湖北之后,位居全国第三;油料产量215.29万吨,增长10.3%,产量落后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居全国第五位;油料单产110.79公斤/亩,增长3.1%,单产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成,居全国第27位。其中,湖南油菜籽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分别为1750.8万亩、181.96万吨、103.93公斤/亩,分别居全国第1位、3位和19位。单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少部分油菜种植采用粗放式耕作,有的甚至做了肥料或蔬菜。  

表一、2011年全国油料主要省份情况(不包括茶油)

名  称

播种面积
(万亩)

产量
(万吨)

单产
(公斤/亩)

河  南

2368.35

532.36

224.78

湖  北

2144.4

304.72

142.10

湖  南

1943.25

215.29

110.79

四  川

1849.2

278.45

150.58

安  徽

1317.45

213.75

162.25

山  东

1210.05

341.00

281.80

江  西

1098.6

113.59

103.40

内 蒙 古

1075.5

133.88

124.48

江  苏

828.45

144.05

173.88

河  北

679.65

141.78

208.59

  (一)油料种植结构:以油菜、油茶为主

  2011年全省油料播种面积3861.25万亩,其中:油菜籽1750.8万亩,占45.3%;油茶1918万亩,占49.6%;花生178.37万亩,4.6%;芝麻13.97万亩,0.4%。油料产量266.97万吨,其中,油菜籽181.96万吨,68.1%;油茶籽51.68万吨,占19.4%;花生31.97万吨,占12%;芝麻1.35万吨,占0.5%

  (二)油料品种结构:以双低油菜、优质油菜和低产油茶为主

  湖南是全国3个油菜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省份之一(另外两个为湖北、四川),年产油菜籽占全国总量的13.6%,已成为我国主要油菜籽生产基地之一。目前,湖南将“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列为省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全省已有39个县(市、区)被列入双低油菜国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县。在优势区域内,每年扶持一部分县建成标准化优质油菜产业开发基地,通过优质品种高产示范、新技术推广、产业化经营,使油菜产业逐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此外,湖南坚持低改和新造“两条腿”走路,扩大优质油茶林面积。近四年来,全省新造油茶林140.4万亩,高标准低改垦复油茶280万亩。2011年,全省油茶林面积达1918万亩,茶油年产量13.4万吨,均占到全国40%左右的份额,均居全国首位。

  (三)油料区域分布:以洞庭湖和湘南地区为主,但分县集中度不高

  湖南油料生产逐步建立了以洞庭湖区为中心,湘西和衡邵丘陵区为辐射带,分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的格局。全省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排名前三位的市州依次为常德、衡阳、益阳,三个市州油料面积合计为945.22万亩,占全省的48.6%;油料产量合计为108.5万吨,占全省的50.2%。从县域分布看,油料面积前十名中,洞庭湖区占有七席,衡阳占有两席。全省油料面积(不含油茶)在30万亩以上的县有19个,洞庭湖区占了11个。全省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油茶县有49个,其中30万亩以上的县有21个。

  但是,从油料生产的县域集中度指数看,产业集中度指数不高。产业集中度指数是指该产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或区域)所占市场份额(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的总和。油料播种面积居前10名的县,集中度指数为33.7%,属于竞争型。  

表二美国贝恩对市场结构进行的分类

行业集中度指数  

  表三、2011年油菜籽产量和油茶籽产量前10位的县市区名单(单位:吨)

地区

油菜籽产量

位次

地区

油茶籽产量

位次

桃源县

104096

1

耒阳市

40000

1

澧 县

89044

2

邵阳县

30000

2

安乡县

85834

3

攸 县

26400

3

南 县

82231

4

浏阳市

24000

4

衡阳县

70897

5

衡东县

22650

5

华容县

67204

6

津市市

22315

6

汉寿县

66789

7

株洲县

17500

7

鼎城区

66781

8

茶陵县

17498

8

沅江市

55842

9

祁东县

17200

9

临澧县

51752

10

醴陵市

16826

10

  (四)油料加工和食用油销售情况:具备了一定的加工能力,建立了销售网络,形成了知名品牌

  1.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油料加工企业发展到63家,加工企业主要分为菜油、茶油、调味油三大类,每类油料加工企业都有在全国整个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重点龙头企业。如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茶籽系列高档食用植物油于一体的金浩茶油公司,已在永州、宜章、永兴、衡南、醴陵、常德建成六个油茶种植基地,带动农民近2000万,2011年完成产值11.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07亿元,茶油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以生产菜籽油为主的盈城油脂公司,建成了年加工油料30万吨、精制食用油12万吨、灌装中小包装油9万吨的油脂加工基地,相继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用植物油加工50强企业。位居全国酱油行业第三位的加加食品集团,2011年启动了年产1万吨茶油项目建设。

  2.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2011年末,全省油料加工企业中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有金浩茶油、加加酱业、义丰祥实业、巴陵油脂4家,获得中国名牌的企业有加加酱业、好韵味实业2家。获得省著名商标15个,省名牌产品16个,有机食品认证12个,无公害产品32个,绿色食品16个。盈城菜籽油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获得绿色产品的菜籽油品牌之一。益阳油中王油脂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年产5万吨高档植物油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油中王双低高级食用调和油和高级茶籽油等产品,远销泰国、香港。

  3.初步建立了油料销售网络。湖南省菜籽油大部分在本省进行销售,在本省的市场份额占70%,有部分出口到日本、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日本和韩国等由于开发高级护肤化妆品的需要,每年从湖南省进口茶油;在国内市场上,湖南金浩油脂有限公司在北京、武汉、上海设立三个销售分公司。以长沙为中心,以京、沪为战略制高点,以京广线为轴心的营销布局已初步形成。另外,金浩公司力图打造金浩全国知名品牌,占有全国市场。

  三、油料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收益较低。目前,种粮收益要远低于种植经济作物,而油菜种植收益还不如种粮。2011年全省油菜籽平均亩产208斤,按平均收购价2.3/斤来测算,油菜籽的毛收益为478/亩,2011年油菜籽每亩的直接种植成本为442元(包括人工成本),净收入36元。早籼稻以平均亩产766斤,收购价1.20/斤计算,毛收益为919元,2011年每亩总成本740元,净收入179元。油菜籽种植效益低下,加之油菜籽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工,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高。全省约有30%的油茶林是建国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不高,平均亩产茶油只有5.6公斤,油茶利薄以致长期经营粗放,整体效益低。产值低下、效益不高,严重挫伤了林农生产的积极性,导致油茶生产整体上增长不快,尽管有高产油茶新品种,但推广工作任务艰巨。

  (二)受气候影响较大。油菜籽在生长过程中,受干旱、低温、洪涝影响较大,尤其在生长后期和收割、脱粒、整晒期,如果遭遇灾害性天气,将会使菜籽品质降低,单产下降,出油率降低。一旦撞上特殊气候,就会造成重大灾害性损失。湖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三、四月份为油菜的生长期,低温阴雨少阳天气影响油菜生长;五月中旬正值油菜籽成熟期,难以避开梅雨,影响油菜籽正常收割。今年油菜的整个生长期正好遇持续低温阴雨,油菜籽单产受到影响,收割也成了很大的难题。

  (三)机械化程度低。目前,性能优良、可靠性好的油料生产作业机械缺乏。油菜生产新机具的开发滞后,同时,农机和农艺配套技术不相适应,并且机械收获损失较大,严重制约了油菜机械化的发展;分散种植,品种不一,机械作业的规模效应难以显现;油菜机械收获期短,季节性强,专用机械作业效益不高。而油茶果采摘机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集中在人工辅助的半机械化和手动式采摘机械研究等领域,成型的机械还是空白。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油菜缺少适宜冬闲农田种植的早熟优良品种,制约了开发利用冬闲农田种植油菜。油茶良种推广应用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经营也远远不够,产品精深加工的竞争力也不强,阻碍了油茶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五)规模小而分散。不管是油茶还是油菜,其生产都是以分散农户为主,产业发展不成规模。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大部分油茶林分山到户,经营者单兵作战,既不愿意投入,也不垦复施肥,绝大部分油茶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遭受着病虫害的威胁。油菜生产也大致相同,散兵作战,不利于管理。油料生产企业也大多偏小,资金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受到限制。

  四、影响油料生产的相关因素实证分析

  耕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价格、市场需求以及相关农产品的生产,对油料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重点对油料生产价格、相关农产品产量与油料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一)生产价格对油料产量的影响分析

  为了检验油料价格波动与油料产量的影响关系,选取2005-2011年油料价格(X,单位:元)和油料产量(Y,单位:万吨)数据,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是经济学家开发的一种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办法。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我们分别对油料价格和油料产量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四、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

  临界值

  P

 是否平稳

  △X

  -5.899258

 -3.9849915%

  0.0153

  是

  △Y

  -6.630434

 -3.9849915%

  0.0089

  是

  检验结果说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油料价格和油料产量为一阶平稳时间序列。再对这两个一阶平稳时间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五、格兰杰检验结果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ability

 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X

  5

  6.67790

  0.12277

 X does not Granger Cause Y

  50.6175

  0.01919

  检验结果说明:在5%的置信水平下,油料产量变化不是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价格波动是油料产量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为了进一步测量价格波动对油料产量影响的大小,将两者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

  Y=10.143+1.465X

  回归方程说明:价格波动和油料产量的变化是正相关的,且价格波动1个单位能引起产量同方向变动1.465个单位。

  结论:1.油料价格波动和油料产量变动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不是对等的,价格波动是油料产量变动的原因,但油料产量变动并不是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油料很大部分依赖进口,在定价上没有话语权)。2.油料价格每上涨1元,油料产量将提高1.5万吨,油料价格每下跌1元,产量将下降1.5万吨。3.进一步推导,油料价格每上涨10%,油料产量将大约提高4%,价格每下跌10%,油料产量将大约降低4%

  (二)油料生产与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相关影响分析

  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找出油料生产与主要农产品生产(粮食、蔬菜、猪)的相关性,确定影响作用的大小。

  选取油料产量分别与粮食产量、蔬菜产量、生猪出栏进行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结果如下:

  表六、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变量

  粮食

  蔬菜

  生猪

  油料

  0.842

  -0.800

  -0.299

  结果显示:油料生产与粮食生产、蔬菜生产、生猪出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800-0.299

  从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结果看:1.油料生产与粮食生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油料生产能促进粮食生产。因为湖南油料中最主要的品种是油菜籽和油茶籽,且油菜籽种植会促进土壤结构的改良,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提高单产。不过,这样的正向相关关系是有条件的,即油菜不能过多地与粮食争地,否则,将负相关。就目前的粮油政策、市场供需和经济效益来看,油菜过多地占用粮田的情况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会出现。油茶籽是种在旱地,不占用粮食播种面积。2.油料生产与蔬菜生产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说明油料生产会抑制蔬菜生产。因为油料生产的扩大必然会侵占一部分种植蔬菜的耕地,使蔬菜产量减少。3.油料生产与生猪生产存在着较弱的负相关性,说明油料生产对生猪生产的影响作用不大。一般情况下,油料生产与生猪生产具有竞争性,因为油料工业生产的原料,会影响猪牛羊肉等产品的生产,但湖南油料相当一部分由外省调进,这种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削弱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选取相关系数较大的粮食(Y1)、蔬菜(Y2)与油料(X)建立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Y1=2411.318+23.951X

  Y2=1420.025-18.194X

  回归方程说明:油料产量变动1个单位会引起粮食产量同方向变动23.951个单位,引起蔬菜产量反方向变动18.194个单位。

  结论:1.油料生产有条件地促进粮食生产,抑制蔬菜生产,对生猪生产的影响不大。2.油料产量每提高1万吨,粮食产量将提高23.95万吨,蔬菜产量将下降18.19万吨。3.进一步推导,油料产量每提高10%,粮食产量将大约提高2%,蔬菜产量将大约下降4%

  五、促进油料生产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制约油料生产的主要因素,重点是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增总量、调结构、促加工、重质量、抓市场等方面下功夫,促进湖南油料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一)增总量。一是要因势利导,通过财政补贴、财政奖励、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油料种植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农企的生产积极性。二是要因地制宜,统筹粮油作物生产,挖掘土地资源潜力扩大种植面积,重点是结合荒山造林发展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以荒地、旱地为主扩大向日葵、芝麻等特色油料。三是要依靠科技,重点实施油菜、油茶等主要作物育种科研、良种繁育等项目建设,充分挖掘品种和技术增产潜力,稳步提升油料综合生产能力。四是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注重油料收割期管理,确保油料颗粒归仓。五是加快低产茶园、低产油菜地改造,提高单产。

  (二)调结构。一是要优化种植结构。根据湖南的耕地资源和粮食、棉花、蔬菜、茶叶、烟叶和油料等综合效益比较,稳步扩大油菜、油茶、花生等种植面积。二是要优化品种结构。加快良种良法研究推广,加大适宜湖南气候、适应“稻稻油”种植的优质油菜推广,切实提高单产。三是要优化区域结构。要优化粮、油生产布局,避免油料生产与粮食争地,重点加大非产粮大县的油料基地建设和油料生产。

  (三)促加工。以产业链为纽带,通过油料加工带动油料生产。一是鼓励油脂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形式,推动植物油工业发展上水平、上规模,通过加工需求带动油料生产。二是在油料集中产地,加快油料加工基地建设,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油料加工、销售一体化植物油加工企业,并依托企业的支撑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等生产模式,稳定油料生产。三是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改造植物油传统加工方式,提升植物油加工业技术水平。

  (四)重质量。建立健全油料到食用油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重视油料整个产业链质量。一是要重视油料种子质量,建立种子质量跟踪机制、综合评价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二是要重视油料生产质量,加强油料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特别是科学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油料品质和含油率。是要重视食用油加工质量,打造“放心油”工程,创建“信得过”品牌,通过优质成品油提升油料形象。四是要重视宣传工作,加大湖南油料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茶籽油、菜籽油等原生态、保健油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老百姓对食用油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认识,提倡科学健康用油,通过消费拉动生产。

  (五)抓市场。重点是稳定油料市场价格,防止价格波动过大,确保组织工作“推得动”,油料“卖得出”,收益“划得来”。要建立油料、食用油产销预警体系,加强油料、食用油供求、价格等监测与分析,科学引导油料生产发展,确保农民、企业油料种植收益,保护生产者积极性。建设油料、食用油专业交易市场,实施油料最低收购价政策,让生产者吃上“定心丸”。

承办:农经队
执笔:张纯钢 向延华 邓海波 刘伟巍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