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湖南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决策咨询58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10-0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区域经济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湘南、大湘西和洞庭湖地区[1]等四大区域蓬勃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又好又快发展区域经济,成为保障湖南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较快,梯度格局逐步形成。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分别实现GDP9443.62亿元、4534.56亿元、2671.65亿元和5258.70亿元,分别增长12.8%、11.8%、11.3%、12.1%。从人均水平看,2012年,四大区域人均GDP分别为68506元/人、26617元/人、17280元/人和33755元/人,分别是2007年的2.3倍、2.17倍、2.18倍和2.22倍。从财政指标看, 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人均财政总收入分别为5567元/人、1816元/人、1261元/人和1952元/人,分别是2007年的3.39倍、2.87倍、2.50倍和2.52倍,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从发展趋势看,1990年—2012年间,四大区域GDP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4%、11.2%、10.3%和11.2%,逐步呈现出长株潭地区总量大、增速快,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平稳较快发展,大湘西地区占比小、增速相对缓慢的梯度发展格局。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特色逐步凸显。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幅度较大。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5.6:57.4:37、16:49.3:34.7、18.6:39.1:42.3和14.5:51.1:34.4,其中,一产业占GDP比重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20.1个、24.5个、28.3个和31.5个百分点。二是区域内部各县市区产业结构差异性较小。2012年,四大区域内部各县市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平均比重分别为:92%、82%、80%和81%,变异系数分别为0.08、0.117、0.132和0.099,变异系数相对偏小,表明区域内各县市区间产业结构差异性不大。三是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性特征明显。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图看,1990—2012年间,各区域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二产业占GDP比重总体上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先上升后下降(1990—2002年为上升阶段,2002—2011年为下降阶段)的发展趋势。四是区域产业结构各有特色。经过多年发展,区域经济产业结构逐步呈现出三类较为明显的区域特色:一类为经济发展较快的长株潭地区,从2012年数据看,该区域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二产业占GDP比重接近60%,一产业占比低于10%;二类为湘南、洞庭湖地区,该类区域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二产业占GDP比重约50%,一产业占比在10%到20%之间;三类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大湘西地区,该类区域与一类、二类区域产业结构总体上“二产业为主、三产业为辅、一产业次之”的格局明显不同,该区域产业结构特征表现为二、三产业占比为主,且三产业占GDP比重大于二产业,一产业占GDP比重接近20%。

  (三)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投资、消费增长较快。一是资本形成增长较快。从总量看,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分别为5855.61亿元、2268.38亿元、1626.60亿元和2720.87亿元。1990—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2.8%、19.6%、20.1%和18.5%。从人均资本形成总额看,2012年四大区域分别为42477元/人、13315元/人、9788元/人和17465元/人。1990—2012年,人均资本形成总额分别增长21.8%、19.2%、19.7%和18.1%,年均增速均快于同期GDP增速。二是最终消费增长较快。从总量看,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最终消费分别为3227.14亿元、2413.07亿元、1774.88亿元和2712.66亿元。1990—2012年,最终消费年均分别增长16.0%、13.8%、13.5%和14.7%。从人均消费水平看,2012年四大区域分别为23410元/人、14164元/人、10680元/人和17412元/人。1990—2012年,人均最终消费年均分别增长15.0%、13.5%、13.2%和14.3%,年均增速均快于同期GDP增速。

  1 19902012年四大区域资本形成、最终消费年均增速对比表

 

长株潭地区

湘南地区

大湘西地区

洞庭湖地区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

1990-2000年年均增长

17.6

19.1

15.0

18.3

14.7

17.3

15.7

16.6

2000-2005年年均增长

13.7

27.8

10.0

17.6

9.4

17.5

10.9

15.4

2005-2010年年均增长

15.1

26.1

14.7

23.5

14.1

26.8

18.1

22.0

2010-2012年年均增长

15.7

21.2

15.4

21.4

16.8

24.9

11.2

27.3

1990-2012年年均增长

16.0

22.8

13.8

19.6

13.5

20.1

14.7

18.5

  (四)工业发展迅速,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是工业增加值增长迅速。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699.52亿元、2002.65亿元、969.31亿元和244.38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49.8%、44.2%、33.8%和46.5%,比1990年占比分别提高11.7个、20.0个、12.6个和19.4个百分点。1990—2012年间四大区域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5.6%、14.6%、13.5%和14.3%。二是大多数区域已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理论将人均1000-3000美元认定为工业化起飞阶段,4000-6000美元为工业化中期,6000美元以后,基本都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稳定状态。经测算,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中:人均GDP大于6000美元/人的县市区占比分别为73.9%、23.5%、9.3%和20.8%;大于3000美元/人小于6000美元/人的县市区占比分别为26.1%、47.1%、25.6%和70.9%;小于3000美元/人的县市区占比分别为0%、29.4%、65.1%和8.3%。从四大区域各县市区人均GDP所属阶段看,长株潭地区发展较快,与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均已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大湘西地区仍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

  2  2012年各区域县市区人均GDP不同区间个数与占比分布表

 

>6000美元

3000-6000美元

<3000美元

合计

长株潭地区

县市区个数

17

6

0

23

占比%

73.9

26.1

0

100

湘南地区

县市区个数

8

16

10

34

占比%

23.5

47.1

29.4

100

大湘西地区

县市区个数

4

11

28

43

占比%

9.3

25.6

65.1

100

洞庭湖地区

县市区个数

5

17

2

24

占比%

20.8

70.9

8.3

100

注:表中数据根据20121231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1美元对人民币6.2855元测算。

  (五)能耗水平不断降低,节能降耗成效比较明显。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单位GDP能耗分别为1.047吨标准煤/万元、1.231吨标准煤/万元、1.067吨标准煤/万元和1.105吨标准煤/万元,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29.9%、26.5%、29.7%和25.0%。2005—2012年,四大区域单位GDP能耗年均分别下降0.064吨标准煤/万元、0.063吨标准煤/万元、0.064吨标准煤/万元和0.526吨标准煤/万元。

  (六)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收入不断增长。一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7005元/人、19534元/人、15355元/人和19842元/人,分别是2007年的2.22倍、1.85倍、2.06倍和1.86倍。二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迅速。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2735元/人、8258元/人、4707元/人和8024元/人,分别是2007年的2.28倍、2.02倍、1.80倍和2.00倍。三是人均收入梯次发展。从各区域四大人均收入指标发展趋势图看, 2007—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呈出直线上升趋势,且呈现出高中低梯度发展态势。其中,长株潭地区发展较快,湘南、洞庭湖地区发展次之,大湘西地区发展相对较缓。

  二、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持续拉大。一是GDP占比看,区域发展差距扩大明显。2012年,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长株潭地区GDP占比42.71%,比1990年提高了一半以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大湘西地区2012GDP占比12.99%,比1990年占比下降了3成以上。二是GDP增速看,区域差距扩大趋势明显。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2年,区域间经济年均发展速度极差值分别为4.32.21.4。极差值逐步缩小,但始终大于0,这表明区域差距扩大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在未来几年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依然会持续扩大。

  3 19902012年四大区域GDP年均增速对照表

 

长株潭地区

湘南地区

大湘西地区

洞庭湖地区

极差

1990-2000年年均增长

12.5

10.2

9.2

10.2

3.3

2000-2005年年均增长

13.6

10.8

9.3

9.4

4.3

2005-2010年年均增长

15

13

12.8

14.2

2.2

2010-2012年年均增长

13.6

12.9

12.2

13.1

1.4

1990-2012年年均增长

13.4

11.2

10.3

11.2

3.1

  (二)工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增强。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同比分别下降4.7个、5.4个、5.4个和5.8个百分点,降幅均高于2.8个百分点的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是近年来推动湖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在2011年、2012年经济运行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增速降幅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湖南工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还相对落后,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消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大湘西地区和洞庭湖地区人均当年存款分别增长32.2%25.3%25.3%22.5%,人均消费分别增长13.5%13.4%12.8%4.8%,居民人均当年存款增速均大于人均消费增速;人均当年存款占人均收入比重与2011年比分别提升3.0个、1.5个、1.5个和1.0个百分点。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从“投资拉动”向“需求拉动”的大环境下,消费增速小于储蓄,一方面表明民众对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持保守型心理;另一方面也表明消费增速小于收入增速,消费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加快区域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发展,湖南四大区域在经济总量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区域差距逐步扩大,工业发展抗风险能力不强,消费潜力挖掘不到位等问题,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湖南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突出区域特色,提升经济发展动力。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类指导方法,分区域、有侧重地提升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区域经济较快发展。一是刺激长株潭地区消费增长。根据当前各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格局看,长株潭地区投资规模远高于消费规模,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在当前刺激消费比加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强;长株潭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最高,消费水平提升空间相对较大,要进一步刺激消费,加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二是提高湘南、洞庭湖地区投资力度。一方面,这两个区域资本形成总额增速高于最终消费增速,投资水平与消费水平相当,且投资规模远低于长株潭地区,投资上升空间比较大,因此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投资拉动力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赖于与投资相关的实体经济拉动。当前,湘南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长株潭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经济发展还未达到主要依赖于消费、服务行业拉动的阶段。对于该类地区,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型还需要一个过程,加大投资仍然是当前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三是注重大湘西地区投资、消费水平的提升。从历史数据看,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在很长一段时期最终消费水平大于资本形成总额。这一特殊性与大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基础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根据其自身特殊,加大投资,刺激消费双管齐下,刺激经济增长。

  (二)因地制宜协调推进,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区域差距持续扩大,不利于湖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努力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一是因地制宜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加大招商引资优惠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方式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劳动力的地区性流动是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个行之有效办法。从当前各区域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城镇流动,缩小城乡差距,进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三是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当前全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发展。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生产有利条件相对较少、产品流通市场相对狭小,很可能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要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政策性扶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促进缩小区域差距。

  (三)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源泉。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技术创新对提升市场竞争力重要性逐步增强,需引起重视。一是适度引导,形成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政府可给予企业资金信贷、技术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政策性引导,促进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形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产品产量。二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媒体、网络、通信等途径宣传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鼓励企业在经济运行环境欠佳的新形势下大胆创新,营造企业改革创新的良好氛围。三是重视区域特色,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湖南经济发展区域特色明显,各区域应立足现有的行业发展现状,从招商引资、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出发,发挥优势,合理布局,走区域特色技术创新之路。

  (四)加强社会保障,挖掘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最直接的方式是提高居民收入。然而,因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延续性,短时期内居民收入难以大幅提升。因此,加强社会保障,转变居民以往保守型消费理念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应构建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措施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中社会保障相对薄弱地区,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转变农村消费理念有效途径。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近年来,湖南城乡居民医保普及率提升较快,但由于定点医疗、医保范围、医疗价格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潜在心理仍未得到更本扭转。因此,要完善医保制度,真正做到有病有医保,有病看得起,促进转变消费观念,扩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大湘西地区含邵阳、张家界、怀化、湘西、江永、江华;洞庭湖地区含岳阳、常德、益阳。

承办:核算处
执笔:黄陈武
核稿:李跃辉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