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前三季度湖南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决策咨询75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5-10-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和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三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湖南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一)农业经济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核定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湖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29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实际增长4.4%。分行业看,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增幅最高,为9.2%;其次为林业和渔业,增幅分别为7.3%7.1%;农业平稳增长5.2%;而牧业受生猪出栏量下降因素影响,增幅较低,仅为0.3%

  (二)粮食生产基本平稳。早稻产量略增。据国家统计局核定,全省早稻播种面积2167.3万亩,同比下降0.6%。由于全省进一步加大了早稻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产配方施肥和粮食高产创建等增产稳产行动力度,再加上早稻生长期气象条件整体好于去年,早稻单产达396.3公斤/亩,同比增长1.1%。亩产增加弥补了面积下降的不足,全省早稻产量达171.8亿斤,增长0.5%。晚稻长势良好。据省气象部门资料显示,自晚稻播种以来,全省无干旱与大范围的洪涝出现,高温热害天气范围小、程度轻,气候条件较有利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属于较好气象年景,后期天气条件有利晚稻成熟收获。据近期赴湘潭、株洲、衡阳、邵阳、怀化等地调研了解到,虽局部地区病虫害偏重发生,但总体长势不错,晚稻丰收已成定局。

  (三)经济作物结构调整。棉花播面调减。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低迷、种植费时费力,加上国家对棉花收储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相对效益下降,棉农种植意愿不高,改种了水稻等其他作物。据全面调查统计,棉花播种面积152.51千公顷,同比下降18.9%。油菜实现丰收。得益于良好的气象条件和机械化的逐步推广,油菜播面、亩产、总产实现“三增”。据全面调查统计,全省春夏收油菜籽播种面积1316千公顷,同比增长1.4%;单产107.15公斤/亩,增长3%;油菜籽总产量达211.52万吨,增长4.4%。其中:双低油菜播面1255.58千公顷,增长2.5%;单产107.2公斤/亩,增长3.1%;总产201.9万吨,增长5.6%。蔬菜规模发展。各地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以蔬菜标准园和基地建设为抓手,蔬菜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种植大户加强钢架大棚、温室、机耕路、灌排水渠、冷藏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错峰上市蔬菜,提升经济效益;广泛运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发展订单农业、直营销店,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销售。

  (四)畜禽水产稳步发展。生猪产能继续调整。受上半年生猪价格触底反弹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回升,但由于连续几年猪价低迷,存栏量下降,市场猪源趋紧,短期内生猪生产难以恢复正常,生猪存出栏仍将同比下降,但下降速度减缓。据国家统计局核定,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4461.16万头,存栏4334.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05.8万头,猪肉产量332.8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9%4.0%5.0%3.1%,降幅较上半年分别缩小0.92.82.70.6个百分点。草食牧业形势喜人。在草食动物市场行情较好及国家启动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双重利好引导下,部分地区充分利用山地较多、草场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提升,前三季度牛羊存出栏及产量均实现一定增长。其中,牛存栏485.2万头,同比增长1.4%;出栏牛126.5万头,增长4.8%;牛肉产量14.3万吨,增长4.38%。羊存栏487.6万只,增长3.5%;出栏羊437.1万只,增长4.2%;羊肉产量6.8万吨,增长4.6%。家禽养殖平稳发展。前两年连续受“H7N9”事件冲击,蛋肉鸡产能下跌,导致2014年下半年肉鸡、禽蛋产品供求紧平衡,养殖效益处于高水平。今年以来养殖规模有所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家禽存笼3.41亿羽,同比增长3.3%;家禽出笼2.97亿羽,增长3.4%。水产养殖势头良好。全省加快推进特色水产产业园建设和精养池塘标准化省级改造,大力开展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稻田养鱼(虾)发展迅速,前三季度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819.5万亩,增长9.1%;水产品产量199.18万吨,同比增长6.6%

  二、全年农业经济运行研判

  从目前情况来看,湖南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左右。支撑今年农业农村经济企稳走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宏观政策有力。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二年聚焦三农,中央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国家宏观政策影响下,湖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房抵押融资试点、水利领域、国有林场等19项改革有序推进,不断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二)气象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为显著。今年风调雨顺,有利于农业生产。早稻生长期气温较高,降水充分,尽管4月上旬局部地区发生倒春寒,但影响有限,早稻产量较去年有所提高。据近期至株洲、衡阳、怀化调研了解,中晚稻生长期雨水较为充裕,时间分布均匀,未出现“寒露风”等不利天气,气象条件良好,稻谷结实率较高,有效穗增加。在雨水充沛、阳光充足的有利气候条件下,其他农作物也是稳产高产,为湖南农业稳定生产打下了基础。

  (三)市场行情看好。3月下旬湖南猪价触底回升,一路走高,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而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较去年有所下跌,养殖成本控制在良好水平,生猪养殖步入上升通道。据省畜牧水产局价格监测,9月下旬湖南活猪、仔猪、市场猪肉均价分别为18.1836.1629.61/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扬19.52%39.18%21.60%。猪粮比为7.271,养殖户出栏生猪头均盈利400元左右。市场行情较好,养殖效益可观,预计此轮上涨行情至少可持续至明年上半年。牛羊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效益可观,据省畜牧水产局价格监测,9月最后一周全省牛肉均价74.66/公斤,羊肉67.61/公斤,同比2014年分别上涨6.14%6.66%

  (四)新兴业态涌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由分散生产小农户向规模经营主体转变,土地流转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同时,连锁经营、直销配送、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农业农村的发展基础更加夯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湖南农业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但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种粮比较效益较低对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据走访调查,种植一季水稻的净利润仅为300-500元/亩,而外出务工的日收入约为100-150元,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同时,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一反往年的上涨趋势,与去年持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加速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2014年全省农业从业人员较2008年减少3.7%,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基本为50岁以上的人员,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趋明显。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避免将来出现“有地无农”的尴尬局面亟需引起重视。

  (二)农业污染较重对环境承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考验。长期以来,粗放型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断下降。一方面,农业投入品增多,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上升,2014年使用量比2009年分别增加了8.1%10.2%,这些物质的使用易造成水质污染、土壤板结,土地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耕地重金属污染、养殖废弃物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涉及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治理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资金短缺和劳动力不足的双重约束。资金方面: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需要以机械设备作为发展支撑,如双抢时节,早稻收割期短,收获的早稻稻谷需尽快晒干储藏,而规模大户种植早稻面积广,产量高,受晒谷场地、劳动力、天气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需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收割、烘干等农机设备。而目前农业融资渠道偏窄,金融机构贷款紧、门槛高、流程复杂,承包土地和农机机械等不能作为抵押物,规模户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力方面:随着机械化水平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掌握一定种养殖知识、能熟练操作机械的农民需求量加大,而技术型劳动力缺乏和人工费用高涨成为掣肘因素。一方面,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在农忙时节劳动力较为紧张,尤其是可熟练操作大型拖拉机的机手难雇。另一方面,近年来劳动力工资日渐上涨,据调查了解,目前普通农村劳动力日工资约为70-80元,技术型劳动力人工成本更高,劳动力成为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四、对策建议

  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下大力气,支持农业金融发展。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血液。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金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逐步缓解农村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针对不同类型和经营规模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需要,开发贷款业务新品种,提供差别化的融资服务,重点加强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防治结合,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鼓励和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低毒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耕地产出能力;继续推进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在湘江流域禁养区规模养殖退出的基础上,按照规划进一步扩展养殖退出范围,严控养殖污染;积极推广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探索构筑“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

  (三)多措并举,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抓紧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加强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督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充分利用冬闲季节,加大农村劳务培训力度,培育技术性农民,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鼓励各地充分挖掘农业发展的优质资源,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产业发展中带动农民增收。

承办:农经队
执笔:陈晗文
核稿:倪凡伟
责编:黄湘冀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