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7年全省农村经济呈平稳发展态势

决策咨询06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2-0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7年,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决策部署,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平稳发展态势。

  一、全省农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湖南农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7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269.46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增加值3852.88亿元,同比增长3.9%,分行业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9.0%、2.6%、6.5%、8.9%。

  (一)农业生产平稳有序

  粮食结构继续调整。2017年粮食种植面积4862.4千公顷,同比减少28.2千公顷,下降0.6%;单位面积产量6136.9公斤/公顷,同比增加98.4公斤/公顷,增长1.6%;总产量2984.0万吨,同比增加30.8万吨,增长1.0%。

  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全省各地积极发展肥用油菜、饲料油菜、菜用油菜和观光油菜等,且因油菜结荚成熟晾晒期温高光足,油菜籽生产良好,预计全年产量214.95万吨,增长2.1%。2017年6月下旬起我省遭遇持续强降雨,正值棉花吐絮期,受连续阴雨影响,棉花受灾严重,种植情况比上年略差。棉花全年播种面积92.9千公顷,同比减少10.7千公顷,下降10.3%;单位面积产量1144.5公斤/公顷,同比减少40.5公斤/公顷,下降3.4%;总产量10.6万吨,同比减少1.7万吨,下降13.8%。

  蔬菜生产势头良好。由于市场价格持续看好等有利因素,生产者积极性较高,蔬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有增长。预计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1473.1千公顷,产量4393.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4.8%。

  生猪生产保持稳定。2017年湖南生猪存栏3968.1万头,增长0.8%;出栏6116.3万头,增长3.3%;能繁殖母猪存栏396万头,增长0.5%;猪肉产量449.6万吨,增长3.4%。猪出栏三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增幅稳定。表明养殖户并未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前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养殖户挤出效应已接近尾声。

  草食牧业稳中有增。牛存栏379.4万头,增长1.4%,出栏140.9万头,下降1.7%;羊存栏577.3万头,出栏748.6万头,分别增长9.1%、3.2%。牛、羊存、出栏依旧保持前期稳中有增的趋势,草食动物占比继续提高,全省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

  家禽养殖略有下降。由于2017年初H7N9禽流感的影响,鸡蛋、肉鸡价格纷纷跌入低谷。随着禽流感影响逐渐消褪,家禽产品价格回升,家禽养殖逐步恢复。全省家禽出笼4.2亿羽,下降1.0%;禽蛋产量103.2万吨,下降1.4%。家禽、禽蛋继续延续前三季度稳中有降、每季相比上季降幅收窄的走势,由于我省家禽养殖规模大,生产依然保持相对平稳。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

  1.稳步开展土地确权。湖南严格政策标准,按照简便易行、确保质量的原则,探索推行摸底制图、调查指界、公示确认“三步工作法”,重点把好入户摸底、调查勘测、登记颁证、入库建档“四关”,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土地“三权分置”,加快土地流转,推动规模经营,培育新型主体,发展现代农业。2017年底已基本完成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

  2.着力调优农业结构。全省以农技农机为支撑,积极推广高档优质稻种植,种植面积增至1000万亩,中晚稻商品粮50%实现优质化;推广再生稻“一种两收”,再生稻发展到210万亩。优化区域布局,同一生产区域内做到“一片一品”,禁止多品种“插花”种植,禁止单季、双季混栽;着重在大湘西500至900米海拔山区,发展一季优质食用中稻,其他地方非双季稻优势水田,发展一季优质食用晚稻;重点规范衡阳、邵阳等高温危害区的中稻生产,改中稻为一季晚稻,提高稻谷品质。推广“稻鱼、稻虾、稻鸭”等综合种养模式,新扩稻田综合种养200万亩。注重打造“湘字号”生态米、有机茶、放心肉、瘦身鱼、健康油、低温奶等高档特色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业价值链。全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突破30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8700多万亩。

  3.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全省今年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1470万亩,植保飞机从500架增至1000架。“一湖四水”流经的53个农业县市区,全年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6136万亩次。全力整治畜禽粪便污染,主要从“退、引、转”三方面着手:划出禁养红线和退养禁养范围,保护生态环境;在适养区引进养殖场,保证“肉篮子”供给;推广“种养平衡”养殖模式,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湖南全省退养工作已基本结束,全省三年来共计退养拆迁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12124个,500头以上养殖场3918个。全省已完成3.2万个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升级改造,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69%。

  (三)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

  1.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6万家,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八成以上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增收。

  2.乡村旅游成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涌现1084个美丽乡村、4300多家休闲农庄,有32个县结合油菜生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油菜花节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人数达到436万人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各地将农产品作为特色旅游产品,开启农产品销售新模式。

  3.农产品生产效益显著改善。油菜籽价格给力。2017年全省总体收购平均价格为5.2元/公斤左右,比上年价格略有提高,生产效益向好。生猪市场趋于稳定。生猪价格呈现先跌后涨的趋势。春节过后生猪价格快速进入下行通道,尤其是4、5月生猪价格下滑速度加快,直至6月上旬跌幅收缩,7、8、9三个月活猪出栏价连续走高,后三个月维持高位运行,市场趋于稳定,养殖户出栏生猪头平盈利稳定在200元左右,最高达500元以上,养殖户积极性高。

  4.特色养殖蓬勃发展。我省积极推进牛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草食牧业稳步发展。牛羊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养殖效益效应凸显,各地特色养殖品牌纷纷打响。郴州市新湘农打造国内第一个“无抗猪肉”食品产业链;“莽山黑豚”被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英国BBC等媒体报道,体验馆开设到了北京、深圳。

  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一)湖南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湖南农产品质量受到诸多挑战,农业污染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影响到湖南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湖南农业“三品一标”产品所占农产品总量不足30%,与农业部所要求的达到40%以上的标准有一定差距。

  (二)强降雨导致农业受灾。湖南从2017年6月下旬起,遭遇了近年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雨量最多、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段农田被淹,蔬菜、瓜果、棉花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

  (三)生猪生产制约瓶颈较多。一是环保整治力度日益加大,湘江流域退养政策趋紧,环保投入较之前几年多。农业部要求湖南省在2017年底前,将禁养区内所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在规定的时间节点、严格按要求标准彻底拆除退养,或异地搬迁到有环境承载能力的适养区内。在适养区和限养区内,坚决做到主体工程与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二是今年猪价走势总体偏弱,部分养殖户受资金、成本、土地、市场等多重因素制约,或无心扩大规模,或退出生猪市场,对湖南生猪不利。

  (四)农产品供给关系矛盾依然存在。湖南农业以简单的粮食加生猪二元结构为主,农业结构亟待优化,农业效益难以提升。稻谷品质不优,高仓满储,外销渠道不畅;蔬菜以大宗低档菜为主,菜农市场信息匮乏,缺乏合理引导,易盲目投资扩种,导致蔬菜市场出现旺季有余、淡季短缺的现象。在畜牧业结构中,生猪养殖一家独大,与市场日益增长的草食牧业需求不符,导致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衡。

  三、发展建议

  (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在调整种养结构的同时,做到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期间,全面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加快调整粮食、蔬菜、生猪、牛羊、家禽、渔业生产布局,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

  (二)加强设施建设提升防灾抗灾能力。继续加大对极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力度,完善跨部门信息共享、灾情会商、损失评估等机制,科学研判灾情趋势,实现灾害隐患点全覆盖。聚焦湖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五小水利、农村道路交通等工程项目,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三)创新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结合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积极引导农户用沼液沼渣施肥,形成猪、沼、作物的良好循环,总结推广投资少、效果好、成本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路径模式。

  承办:农经队
执笔:黄少华    陈晗文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