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打击售假贩假维护消费者权益任重而道远

(2001年第26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1-03-2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省城调队最近在长沙、邵阳、郴州等地对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政府打假力度等情况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表明,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程度仍然严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有待增强,人们对打击售假贩假寄予殷切期望。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入人心,但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程度仍然严重

在回答"您是否知道'3.15'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问题时,有96%的人回答知道,只有4%的人回答不知道。

在问及"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买到过假货"时,回答为60%的人有时买到过,25%的人经常买到,13%的人不清楚是否是假货,只有2%的人没买到过。说明假冒伪劣商品无处不有,泛滥程度非常严重。

在问及“您认为哪类市场的假货最多、危害最大”时,酒和饮料占36%,粮油食品34%,药品类30%。近几年,假酒、假药及有毒食品危及人们生命及健康的事情时有所闻,一些不法商贩丧尽天良,置人民的生命于不顾,假货市场到了非彻底清理不可的地步。

二、消费者对假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有待增强

当问及“您知道该商品是假货仍然去买是为什么”时,25%的人竞称没有大的危害,34%的人贪图价格便宜,16%的人认为比较适用,25%的人拒绝回答。为什么75%的人明知是假货仍然去买?据调查,原因一是普通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较低,购买力较弱,对于货真价高的商品难以承受;二是认为对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东西,只要便宜,可以将就使用。如VCD光盘,正版的每张价格高达45-65元,而盗版的5-8元就可买到。

问及“您买到假货是找商家退货或是找消协投诉还是怕麻烦、自认倒霉”一问题时,49%的人是因为怕麻烦、自认倒霉,42%的人选择找商家退货,只有9%的人勇于找消协投诉。可见百姓自我保护意识仍有待增强。

三、假货有愈演愈烈之势,政府打假力度有待加大

在选择回答“与过去相比,您认为假货越来越多还是逐渐减少、差不多”这一个问题时,72%的人认为假货越来越多,20%的觉得差不多,只有8%的人选择逐渐减少。

在评价"当前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打假的力度"时,58%的人认为打击不力,27%的人认为走过场,只有15%的人认为打击有力,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打假,但打假的力度仍远远不够,大多数群众不大满意。

假货之所以禁而不止,打而不绝,调查结果显示出,原因有四:

1.利益驱动。假冒伪劣产品投入少,收益大,使一些不法商贩一哄而上,甚至铤而走险。

2.地方保护主义。在不少地方,特别是县、乡(镇)一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政府只是应付上一级的打假行动,明打暗保。

3.法制不够健全。主要是未从法律上形成对制假、售假的监督、约束机制。加之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不严,对一些制假售假以罚款了事,未从根本上杜绝。

4.在产品的真假鉴别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打击售假贩假任重道远

此次调查,征求到被访者的措施与建议,归纳有四:

1.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上下联动,形成强硬的打假态势。

2.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将打假列入行政首长目标管理。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货。

4.严打重罚,在售假、制假上出重拳,要常抓常管,杜绝死灰复燃,希望天天是"3·15"。



 

 

执笔:张昭红 彭祝元
核稿:罗 凯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