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长沙市200名市民打假维权的问卷调查分析
(2002年第033期)
一、被访者对有关职能部门的评价
当问及“你对我市过去的一年内打击制假贩假的成效是否满意”时,有2人回答“非常满意”,仅占0.96%;有50人回答“比较满意”,占24.04%;有104人回答“一般”,占50%;有42人回答“不太满意”,占20.19%;有10人回答“很不满意”,占4.81%。由此可以肯定,该市去年打击制假贩假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市民的好评。
在回答“你认为哪些部门在打击制假贩假,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对你的帮助最大”时,其中有138人回答为“新闻媒体”,占66.35%;有82人回答为“质检”,占39.42%;有76人回答为“消委”,占36.54%;有74人回答为“工商”,占35.58%;有40人回答为“卫生”,占19.23%;有26人回答为“药检”,占12.5%;回答“其他”的2人,占0.96%。
打击制假贩假不仅是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也需要新闻媒体等其他部门的协同作战。“当问及你对宣传打击制假贩假,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满意度如何”时,回答“非常满意”的有6人,占2.88%;“比较满意”的有56人,占26.92%;“一般”的有118人,占56.73%;“不太满意”的只有26人,占12.5%,“很不满意”的仅有2人,占0.96%。由此看出,除严厉打击制假贩假外,宣传工作也是不能放松的。
二、维护经济建设和发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
在回答“制假贩假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是否有影响”时,有142人回答“非常有影响”,占总人数的68.27%;52人回答“比较有影响”,占25%;10人回答“一般”,占4.81%;仅4人回答“影响不大”或“根本没影响”,占1.92%。由此可以看出,制假贩假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更加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运行,使得我们打假卫士们肩上的担子和责任越来越重和艰巨了。
某些地方和某些人为了局部利益和业绩,纵容制假贩假,充当制假贩假的保护伞,对制假贩假听之任之,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有150人认为现在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保护制假贩假,占总人数的72.12%;有29人认为没有地方保护主义,占27.88%。在回答“目前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严重”时,上面150人中有126人回答“是”,占84%;有24人回答“否”,占16%。
三、打击制假贩假,刻不容缓
当问到“请问你在过去一年内是否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时,有178人回答“是”,占总人数的85.58%;有30人回答“否”,仅占14.42%。被访者反映,仍有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占领”市场,打击假冒刻不容缓。
在回答“你在过去一年内购买过哪些假冒伪劣产品”时,有130人回答为“食品”,占73.03%;58人回答为“烟酒”,占32.58%;40人回答为“药品”,占22.47%;64人回答为“服装”,占35.96%;26人回答为“通讯产品”,占14.61%;66人回答为“洗涤用品”,占37.08%;52人回答为“化妆品”,占29.21%;98人回答为“音像制品”,占55.06%;24人回答为“纺织品”,占13.48%;10人回答为“其他产品”,占5.62%。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经济损失。当回答“去年一年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给你及全家带来了多大的经济损失”时,回答“100元以下”的占16.85%;回答“101—200元”的占20.22%;回答“201—400元”的占37.08%;回答“401—800元”的占10.11%;;回答“801—1200元”的占8.99%;回答“1201—2000元”的占3.37%;回答“2001.3000元”的占1.12%;回答“3000元以上”的占2.25%。
当问及“当你购买假冒产品后,你是怎样处理此事的呢” 时16人回答为“向有关职能部门投诉”,占8.99%;40人回答为“与售假货者据理力争并退货”,占22.47%;4人回答为“请新闻媒体曝光”,占2.25%;6人回答为“请消委出面协调”,占3.37%;110人回答为“自认倒霉”,占61.8%;2人回答为“其他办法”,占1.12%。
四、消费者应进一步提高识假辩伪能力
在回答“请问你能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程度”时,无一人回答“能全部识别”;有102人回答“能部分识别”,占总人数的49.04%;有92人回答“多数情况下不能识别”,占44.23%;有14人回答“完全不能识别”,占6.73%。
当问及“为防止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你一般会在什么场所购买商品”时,70人回答为“大型商场”,占总人数的33.65%;108人回答为“大型超市”,占51.92%;12人回答为“专卖店”,占5.77%;8人回答为“小型商店”,占3.85%;6人回答为“大型批发市场”,占2.88%。
当问及“你认为下列各类商品中,哪些类别中假冒伪劣产品多?时”有196人回答为“食品”,占94.23%;162人回答为“烟酒”,占77.88%;98人回答为“药品”,占47.12%;118人回答为“服装”,占56.73%;48人回答为“通讯产品”,占23.08%;92人回答为“洗涤用品”,占44.23%;104人回答为“化妆品”,占50%;118人回答为“音像制品”,占56.73%;22人回答为“纺织品”,占10.58%;80人回答为“其他产品”,占38.46%。
当问及“请问假冒伪劣产品给您及家人是否带来过人身安全危害”时,有30人回答“是”,占总人数的14.42%;有178人回答“否”,占总人数85.58%。
五、打击制假贩假决不能手软
当问及“你认为对于制假贩假者应受到怎样的惩处”时,有116人回答为“吊销经营许可证”,占55.77%;144人回答为“罚款至倾家荡产”,占69.23%;136人回答为“由司法部门处罚”,占65.38%;24人的答案为“其他”,占11.54%。
承办:城调队
执笔:谌 滨 聂根深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