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家庭教育必须“加钙”
(2002年第041期)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小孩的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在小孩身上,将成人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把孩子作为私有物任意捏塑,包括未曾了却的心愿,造成小孩的压力过大,心理负担过重,具体体现为:1.浮躁;2.唯我独尊(自尊心过强);3.娇脆不堪一击(依赖性强,心理承受力差,遇到挫折无所适从);4.待人冷漠。
(二)家长认为教育全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与己无关,作为父母只提供学费,供吃供住,其他事情可以一概不管,学生在家期间放松对孩子的管教与约束,冲淡了学校教育,造成“星期一”效应,5+2=0。其中不过问子女在校表现及学习的占23.2%;子女看电视时间过长而不加约束的29.1%;双休日对子女去向及学习情况不闻不问的占17.6%。
(三)家长忽略言传身教,具体表现为:语言粗鲁,满口脏话、痞话;胸无大志,只顾自己享受、喝酒、打牌,甚至整夜不归,通宵达旦;浓妆艳抹或衣冠不整,没有半点文雅之气;个别家长吸毒,在外鬼混。
具体调查结果:
1.家长在家里打牌的占27.8%,对小孩有影响的占42.1%。
2.家长在外打牌的占39.8%,其中很晚才回家的19.3%,家长因打牌不照顾小孩生活的占16.4%。
小孩因此染上恶习,有的三五成群,形成小群体、小集团,拉帮结派,充当老大;有的喝酒,酗酒闹事,出洋相;有的在学校里敲诈钱物,用于吸烟、打电游、电脑上网。
(四)家长忽略与子女的交流与沟通,只知道抓学习,只要学习好,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过问,不去了解孩子想法,孩子做错了某件事情,家长不是分析和帮助查找错误原因,而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调查结果:父母不与孩子经常沟通的占41.3%。
(五)家长过分娇惯,宠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缺乏必要的约束,甚至放弃原则。其中父母随意给零花钱的占48.3%;不过问零花钱用法的占31.9%。至于父母给的零花钱怎么用?有26.5%的同学回答是打电游和电脑上网。
由此造成学生喝酒、抽烟、玩电游、电脑上网、双休日昼夜不归;个别男、女晚上在外鬼混,开包厢、下舞厅,甚至个别女生与校外成年男生纠缠在一起。
(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讲究方式、方法,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观点,按照父母的意志去行事,典型的封建家长制作风,孩子稍有反抗,父母轻则怒斥一番,重则棍棒相加,拳脚相向。
调查结果:
1.你犯错误时,父母采取什么方法处理?回答挨打的占32.4%。
2.你未达到父母的要求,父母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回答训斥、挨打的占27.2%。
(七)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缺乏统一的要求,这个说一套,那个说一套,使得孩子无所适从,有时孩子犯错误,父亲批评教育,母亲则去庇护,相互抵消教育的作用。
调查结果:
你最喜欢哪一个家长?81.5%的选择母亲,因为母亲帮我,不打骂我。
(八)家长关心智力因素多,培养非智力因素少。他们关心的焦点是智力因素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却缺乏应有的重视,致使孩子智力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危机。
调查结果:
1 36.3%的人不愿意助人;
2 40.1%的人没有宽容、原谅别人的心。
二、家庭教育及其对策
(一)全社会要重视家庭教育,有关部门应从登记结婚的青年开始,定期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
(二)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关心孩子的思想动向,是学校与家长的共同责任。督促和鼓励孩子参加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三)重视培养孩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生活能力。
(四)加强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树立孩子坚定的自信心。
(五)合理安排孩子的休息和学习,给孩子营造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
(六)家长应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的形象。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首位和终身教师,家庭教育的好坏、成败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家长的言谈举止、观点和处理方式将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对象。家长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经办:城调队
执笔:梁晓红 梁己香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