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畸形消费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2年第066期)
一、请客送礼成了部分学生的“社交方式”
曾几何时,请客送礼之风吹进了校园,并在校园迅速蔓延和发展。请吃宵夜、请跳舞、请洗脚按摩等现象屡见不鲜;生日、节日、入队、入团、入党、分配请客送礼已成常事。据了解,大中专学生(包括由其家长代劳的)有50%以上有过请客送礼史。中小学生中这种风气也正在迅速蔓延和发展。平日里互相请吃、请喝成了校园的家常便饭。市农校一位姓吴的男生,家住汨罗农村,一顿夜宵吃掉六七十元是习以为常的事,没钱了就到叔叔和舅舅家去“借”,最后没处“借”了,就到餐馆赊账,当欠帐达到700多元时,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店老板费了很多周折找到了吴某的家,他的父母无奈之下,东拼西凑只凑了500多元钱,说尽了好话才把店老板打发走。在湘潭师院读书的岳阳籍学生张某,今年即将毕业,为了尽快分个好单位,他不惜耽误功课,三次回家同其父亲请某单位领导吃饭、洗脚和按摩。据该生父亲说:“现在竞争太激烈,孩子毕业分配光靠成绩是不行的,必须来点感情投资”。岂不知,这么一投资,却败坏了党风,贻害了后代。
二、谈恋爱成了部分学生追求的“时尚”
时下在各大中专院校乃至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是不是有能耐,就看你会不会谈恋爱”。流行谈爱的情况的确如此。据对几个一般档次的大众化餐馆的调查,来这里吃“双人餐”的有近40%是学生,甚至还有个别小学生。 “心怡”是某高校附近的一间甜点室兼茶座,那些学生情侣们最爱光顾这里,到这里吃点心听音乐喝茶成了谈恋爱的象征。某公司总经理的儿子为了追求本校音乐系的一女生,先后共花了三万多元的巨资,甚至还有带女友去海南双飞旅游的罗漫史。 岳阳师院一女生两个月内花光了男友2000多元的学杂费,使该男生陷入了“还”债的危机。一岳阳籍姓黄的男生在武汉读大学,他与同系一女生恋爱已近两年。两年来,他送给女友的首饰等礼品价值就达3000多元,平时吃喝玩方面的消费据他自己估计也有2000多元。 校园恋爱之风不仅在大学里盛行,还波及到了中学校园。某建筑公司林总的儿子还在读初中,就经常邀女生玩耍,每月零花钱都在500元以上。
三、赌博成了部分学生的“选修课”
据调查,在大中专院校,有50%的男生和超过10%的女生曾参与赌博,其中有10%的好赌者经常出入成人赌博场所,一般每次输赢都在百元左右。一位来自郴州姓周的男生,暑假后带来的3000元学杂费及生活费,两天就输掉了2000多元,于是打电话骗他父亲说是被盗,还要家里寄钱来。
四、时髦和享乐成了校园里亮丽的“风景”
据了解,大学男生中抽烟率高达25%以上,上网聊天、穿名牌、配手机的也在不断涌现。农校学生吴某平时抽烟喝酒上网还不说,去年年底,他打牌赢了1000多元钱,再找有固定收入的亲戚凑了几百块钱买了一部手机,一个月就用掉了200多元话费。 某学院一名学生花了800多元钱买了一套名牌西服,一心想改变自己在同学们特别是女同学心中的“乡巴佬”形象。可寒假回家,看到满身补丁的母亲为他在灶前忙碌,杜敏一阵心酸,禁不住跪在母亲跟前。 在长沙上大学的岳阳籍女生熊某,经常出入美容厅,春节过后,她用亲戚赞助她读书的钱,买了一套600多元的进口化妆品,在女同学中风光了好一阵子,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男生爱慕的眼光。 不仅高等院校如此,这种风气在中小学校园里也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幼小心灵。有的孩子看到其他同学穿名牌童装和名牌童鞋,回家后就找家长要,而很多家长一般都是有求必应。还有的孩子要求家长每周带他吃一次肯德基或麦当劳。
五、网吧、电游室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但也培养了一批“顽童”
随着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岳阳市的网吧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到目前止已有各种明的、暗的网吧和电游室300多家。为了逃税逃费,很多无牌无证网吧开在居民区的居民宿舍里,或开在临街铺面的里间。即使如此,孩子们仍然是轻车熟路,非常容易找到。市人大院内一个叫阳阳的孩子,春节后玩完了400多元压岁钱后,又从他妈妈的包里偷了50元钱在网吧里泡了整整一夜。 在“快乐”网吧,为抢机子而恶语伤人,甚至打架斗殴的事也时有发生;高年级学生找低年级学生强行要钱的事也时有发生;盗取别人网号谩骂别人网友的事也时有发生;忘记时间,耽误上课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如一个姓毛的六年级小学生经常中午玩电游,下午迟到,检讨都不知写过多少次。还有一个姓王的初中生一次玩“反恐精英”游戏,从下午1点玩到7点多钟,急得老师和家长到处找人,还以为孩子被人绑架了。网吧和游戏厅丰富了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开阔了视野,但任其泛滥,也严重地影响了少年儿童的成长,应当加以规范和整治。
六、走出校园畸形消费误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对待学生的态度,目前社会和家长仍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其一是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过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培养,忽视对孩子的磨难教育,是导致孩子们只知道享受的重要原因。其二是存在攀比心理。认为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有,我的孩子总不能只看着别人玩乐,这样会被别的孩子瞧不起的。再者认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今反正是这样的社会风气,等孩子懂事了再来管教也不迟。其三认为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者们只注重在素质教育方面有过什么举措、做过多少工作,而较少关注在少年儿童中收到了多少实效。其四是商家们一味地把目光盯在孩子们身上,只想借孩子们的手掏出家长的钱。
针对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待学生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教育。首先是社会和家长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时期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以观,促使其顺利成长。
承办:城调队
执笔:于细文 蔡月娥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