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农民心态调查
(2002年第070期)
一、90%的农民目前想得最多的是增收和结构调整
(一)增收问题。农民都有发家致富的愿望,都希望农业生产的经济收入能大幅度提高。如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镇洞庭村农民王先习和钱粮湖和丰村李伏秋在座谈时说:“谁都想发财,我们农民就指望靠农业生产来发财。”“农业经济效益上不来,我们农民就脱不了贫,致不了富。”这是被调查者中颇有代表性的两种说法,反映了农民的普遍心理,农民希望增产增收的愿望愈来愈强烈。
(二)结构调整问题。农民目前想得最多的不再是结构调不调的问题,而是如何调的问题。据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农民愿意根据市场经济由政府引导来调整产业结构,55%的农民愿意根据本地特产来发展小型农产品加工,17%的农民想完全依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整种植农业生产品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微,农民家庭底子薄、加上进入市场经济后,各种农产品价格不高,去年棉花亩产普遍提高了,但价格却降低了;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农业生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需要加大投入来进一步搞好农业生产,农民的投入资金最终还得从农业生产中来。因此,农民迫切希望通过增加收入来扩大投入,发展生产,摆脱困境,走上富裕之路;三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大多数农民也意识到了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增加收入。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农民在如何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上也没有清晰的思路,较为被动。
二、农民目前最盼望信息下乡、资金投入、科技入户
(一)信息下乡。信息闭塞是直接影响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农民希望各级领导不失时机地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信息,使千家万户的农民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能“耳聪目明”。大多数农民掌握不到准确的市场信息,不知道产业结构调整是否靠得住,对生产经营和销售难免有后顾之忧。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所有被调查的农民都对“订单农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反映了农民十分盼望按照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来组织生产。对于科技信息,农民盼望的是能更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或高效新兴产业的生产技术。
(二)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资金的投入。在调查中发现,农民迫切盼望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各种投入,包括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农业生产的前期投入等。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支农贷款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由于贷款资金和政策的限制,都不能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据调查岳阳市农户所需投入资金尚有50%的缺口,农村信贷渠道窄、数量小、手续多,对解决农业生产投入产业结构调整仅仅是杯水车薪。
(三)科技入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致富能手基本上都是农业科技示范户,他们采用的虽然不是尖端高科技,但他们对农业生产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如岳阳市君山区柳林洲镇新洲村的花卉苗木栽培能手万为军,运用现代栽培技术,栽种花卉苗40亩,年获利润15万元,带动了该村农民发展花苗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引导脱贫致富起到了带头作用。岳阳县三荷乡群贤村在市科委的指导下,开垦了所有的荒山,种上了40多个品种的果树,预计全村经济收入在近两年内可赶上小康水平。但是,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增加的许多新的种养项目,农民一时难以掌握相关的种养技术,如:新药、新肥的使用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技术,所以,农民迫切希望农技人员能够深入农户,在田间面对面,手把手传授各种新的种植技术。
三、农民迫切希望政府解决农业投入、乡镇社会福利事业、优农扶农政策三个问题
(一)是希望解决农村实行一事一议后农业投入怎么办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减少了收入,对农业的直接投入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公路建设等大问题已成为农民一块心病,在农田分户承包后,单靠农民在这些问题上是无法解决的,他们迫切希望政府出台一些扶农支农政策,或政府扶持或发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二)是希望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社会福利事业怎么办的问题。税费改革后将取消教育附加,而县、区财政不可能增加对乡镇教育、社会福利、医药保险等资金投入。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了农民忧愁的大问题。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对今后乡镇福利事业怎么办的问题较为担忧,他们怕影响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事情,并迫切希望政府拿出相应办法,以解决他们心中之“忧”。
(三)是希望提供优农扶农政策。希望政府放开政策,减少负担,服务农业,特别是入世后对农产品的出口销售要放开政策,例如取消牲猪出口配额限制等等。
(四)是希望各级政府做好农民各季节所需要的农用物质,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等,特别希望各级政府要保证种子和农用物质的质量,要求政府和各级执法部门加大对农资打假力度,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承办:城调队
执笔:谌滨 张平华
审核: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