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初见成效 彻底脱困仍需时日
(2002年第088期)
一、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2001年我省重点企业受各种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改革步伐加大,经营状况明显好转,经济效益逐步体现,总的发展趋势良好。
(一)重点企业基本情况
纳入我省2001年度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跟踪监测范围的企业共198户,其中国家重点企业有36户,原省级试点企业143户,其他企业19户。这些重点企业基本上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其中大型企业(含特大型)132户,占重点企业总数的66.7%。从重点企业的主营行业看,88.9%的重点企业从事工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等行业,其中工业企业151户,占被调查企业数的76.3%,主要分布于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掘业等;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有25户,占12.6%。从企业控股情况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61户,占被调查企业的81.3%;集体控股企业只占4%。重点企业已有123户已改制为各种形式的公司制企业,企业改制面为62.1%。此外上市公司有15户。
(二)企业资产状况良好
截至2001年底,我省198户重点企业年末资产总计为1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总资产贡献率为12.49%,高于国家标准将近两个百分点。从控股情况来看,以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涨幅最大,增幅为11.49%;从主营行业来看,以农、林牧副渔业涨幅最大,增幅为47.11%;从注册类型来看,以港澳台合资企业涨幅最大,增幅为18.13%;从重点企业类型来看,以原国家百户试点企业涨幅最大,增幅为18.59%;从企业规模来看,以大型企业涨幅最大,增幅为11.08%。总资产使用率为66.27,比上年同期上升3.47个百分点;资产利税率为10.74%,同比基本持平;净资产收益率为3.8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为3.57%,同比基本持平。企业因“债转股”或资产重组置换等减轻了自身的债务负担,企业偿债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经营风险有所下降,2001年我省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6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9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2001年全省重点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3亿元,较上年增长5.11%,其中特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8.32%;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增长1.86%;中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80%。全省重点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8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出口销售总额37.3亿元,同比增长2.80%;实现利润总额34.6亿元,同比增长15.32%。其中株洲冶炼厂、常德卷烟厂、九芝堂股份公司、华天集团、长沙卷烟厂、华菱钢铁集团、长丰集团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位居全省前列。
(四)科技投入明显加大
2001年全省198户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达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81%。其中国有企业1.86亿元,同比增长31.99%;公司制企业4.87亿元,同比增长52.73%。198户重点企业中有145户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占73.23%。全省重点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数为14465人,增长0.7%;研究开发人员劳动报酬为19239万元,增长9.29%,大大高于其他岗位人员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绝大部分企业都对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实行激励机制。
(五)企业从业人员减少,劳动报酬逐步提高
2001年198户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年末数为452106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6150人,减幅为5.47%。其中在岗职工为443069人,减少22718人;其他从业人员为6761人,减少1890人;公司制企业从业人员为317113人,减少19010人,减幅为5.66%。
从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看,2001年198户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57亿元,增长8.95%。其中在岗职工55亿元,增长6%;其他从业人员6686万元,降低17.89%。国有企业2001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8亿元,增长13.35%;公司制企业38.64亿元,增长7.29%。
二、我省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效显著
(一)企业形成多元化的产权主体
全省重点企业大部分都已形成了股权结构多元化的新型公司体制。62%的企业已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了明确的出资人制度。企业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法人、个人、外商等多方资本的注入,逐步打破了国家资本垄断的封闭运营格局,企业国有资本所占比例下降明显,法人及其它类型资本上升较多。截至2001年末,已达到27%。这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职工持有个人股份后,主人翁意识增强,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有力的保证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二)“新三会”逐渐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省重点企业中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在企业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调查显示有6成以上的股东会能够决定公司大政方针、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选举和更换董事等重大事项。9成的企业董事会能够充分行使诸如公司经营计划、投资、财务和机构设置等权利。7成以上的企业董事会能够按照企业的实际要求,聘请适合本企业的优秀企业家。这些企业总经理年龄以30—50岁居多,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工作阅历。
三、我省重点企业改制的主要问题
(一)明晰产权、政企分开仍需落到实处
截至2001年底,我省重点企业中仍有68户国有企业出于多方面原因,没有或者刚刚开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政府部门干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命聘任的现象仍然存在。这部分改制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仍未分离。
(二)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需进一步落实
由于富余职工和企业办社会是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问题,难以在短期内予以解决。在调查影响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时,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及市场体系不健全,分别占上述企业总数的78%、49%、49%。仍是部分未改制国有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也是制约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仍然短缺
资金问题仍是影响当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在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主要因素的判断中,上述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的占48%,认为资金紧缺的占67%,认为负债过高,利息负担重的占50%,企业相互拖欠资金的占37%。由于过去长期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的政策,企业自我积累很少。企业技术改造,注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借贷,2001年我省重点企业负债率为58.62%,仍然较高。
承办:企调队
执笔:夏普照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