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徐徐启动 小荷渐露角尖
——上半年湖南推进工业化进程综述
(2002年第097期)
一、各级党政领导均把加速工业化进程列入议事日程,在宏观决策上找准“座标”
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湖南工业化进程的决定之后,立即在全省引起极大的反响,并引起共鸣: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与落后、强大或弱小的基本标志,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湖南要成为经济强省,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掀起了新的一轮大办工业的高潮。全省范围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服务三化、服从三化、一切为了三化”的良好氛围。十四个市州及省直各综合部门都围绕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这一主程,开展了理论上的论证。十四个市州及大部分的县(市)均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作出了关于加快本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决议,并在党委内配备了专门的领导分管工业,这种关注工业发展的程度,是近20年来所少有的。与此同时,各级党政领导在加强对工业化进程的领导中,注意在宏观决策上定好自己的座标,做到既因势利导,又不越位揽权。上半年我省各级政府在推进工业进程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是创造良好工业的发展环境。各地区都在自己的决议中强调,与工业有关的管理部门要多服务,少索取,减少办事的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出台多种优惠的发展政策。今年以来,全省各市州及大部分县市,在国家政策及WTO游戏规则允许的大前提下,出台了许多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的企业家到内地来办厂。
三是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对国企改革的认识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更加规范,因而,使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市场竞争中游刃自如,列入调度的重点改制企业的经济指标大都有所改善,效益不断提高,株洲冶炼厂、常德卷烟厂、九芝堂、华菱钢铁等企业实现利润居全省前列。
四是当好红娘,使企业形成强强联姻,从而打造一批初具规模的航空母舰。今年以来,由各级政府牵线搭桥,通过内引外联,使一部分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形成规模效益。
二、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质量有所提高
上半年,在推进工业化总体战略进程中,我省工交战线及各级政府决策部门,都把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放在首要位置,从而克服过去历次大抓工业时一哄而起,一轰而散,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弊端,因此,整体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1-5月,全省经济效益指数达103.28%,比去年同期上升7.24百分点,综合景气指数达110.3%,是近年最好的区间运行指标,比去年同期上升7.8%。工业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销衔接较好。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达98.9%,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量景气指数则高达122.9%,比上期增加33.8%。
二是企业即期效益看好。今年以来,我省工业企业大都在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消耗成本,提高生产科技含量上做文章,因而即期效益逐月攀升。如生产成本景气指数,由年初的85.1上升到97.1,因而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下降幅度较大。税后利润指数则由89.3%上升到110.7%,攀升21个百分点,这也与全省1-5月净盈利22.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7%的趋势相吻合。
三是大中型企业主导作用突出。1-5月,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16.0亿元,拉动全省工业利润增长20.7个百分点,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4.9%,实现利税78.0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79.0%;全员劳动生产率39844元/人,是小型企业的1.3倍。长沙卷烟厂、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11家盈利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17.75亿元,同比增长46.5%,占全省工业利润总额的77.6%。
三、标志性工程进展顺利
为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2001年底,我省选定了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规模优势,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骨干企业,传统产业中最具优势和潜力的企业和产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最具成长性的项目作为带动工业快速增长的标志性工程,促使企业规模、效益上台阶,技术和生产能力变为市场和效益,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以带动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这是我省今年推进工业进程的重头戏,也是入世后抗衡强手的战略选择。不少市州如长沙、株洲、湘潭也在本市提出了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标志性工程。目前,这些标志性工程大多已经启动,不少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引进项目CPT和CDT后,其生产的29寸纯平彩管在国内市场占有市场份额达52%;华菱钢铁集团湘潭公司一次成材项目改造完毕后,生产能力提高了55%。在标志性工程比较集中的长沙、株洲、湘潭这部分工业的产出在上述各市工业的主要份额,其中长沙占53%;株洲占41.1%;湘潭占31.7%。1-5月,全省“十大标志性”工程完成总产值237.51亿元,同比增长31.7%,推动全省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8.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11亿元,同比增长38.5%,拉动规模工业利润增长23.6个百分点,为全省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招商引资工作进展迅速
今年以来,我省各级政府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全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级党政领导都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大部分市州县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确定了目标任务和考核奖罚办法,与此同时,逐步完善了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上半年,除由省人民政府直接组织了上海经济贸易洽谈会外,各市州县还组织各种团体,北上新疆、黑龙江等边界地区,南至深圳、珠海等沿海口岸城市,使全省招商引资形成一派新的热潮。1-6月,全省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70个,实际利用外资4.47亿美元,同比增长62.7%,工业领域对外资的吸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6月,全省引进外商投资工业项目104个,占全省新增外资项目总数的61.2%,实际到位外资2.73亿美元,占全省的61%。仅在上海经贸合作活动周上,工业引进外资项目就达17个,占53%,签订外资合同372亿美元,占全部外资合同额的60.3%。此外,还加大了工业园区的开发工作力度,以吸引省外的资金来湖南投资办企业。
五、高新技术对工业产业拉动作用加大
今年以来,我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注意加大科技投入,景气指数显示,全省工业科技开发指数达115%,比上期上升5.5个百分点,1-5月,全省共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4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我省工业领域高新技术正在显现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高新区的“洼地效应”明显。长株潭衡岳5个开发区依托较强的科技优势和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和优势项目,保持快速增长态势。1-5月完成高新产值124.2亿元,增长27.4%,实现利税16.29亿元,增长8.3%。
二是走厂校、厂研联合的道路,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性增强。如株洲时代新材料公司引进人才承担的国家“十五”863计划项目——轨道交通减振用高性能纳米复合弹性结构材料的研究的子项目——采用纳米复合技术降低弹性体材料的疲劳生热及其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新产品可望今年实现200万美元出口额。此外,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研制的特种变压器,伊莱克斯引进的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工艺,由于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都大大增强。
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其他二化进程形成良性互动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工业进程战略,在上半年已经初见成效,且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和城市化形成了良性互动。一方面农业产业和城市化加大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从而刺激了工业生产的增长,如1-6月,我省主要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工业产品均增长较快,其中,化肥增长10.7%,化学农药增长40.8%,粮食加工机械增长23.1%,场上作业机械增长25.2%;与城市基础建设相关的工业产品则更呈高速增长,如成品钢材增长42%,水泥增长13.7%。铲土运输机械增长195%。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新开工企业的增多,无疑给小城镇的建设也带来更多的生机。
总之,我省工业化进程这艘战车已经徐徐启动,来势较好,但也应看到目前发展还不平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今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而占我省工业半壁河山的规模以下工业则一直低速运行,因此在推进全省工业化进程中,不应当忽视这部分工业的作用。此外,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免造成新的一轮重复建设。
承办:企调队
执笔:张光友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