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 现代物流雏形显现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九

(2002年第154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10-11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加快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市场体系,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内需、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努力克服国内需求不足带来的压力和困难,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200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1.07亿元,为1989年的5倍,年平均增长14.6 %,有力地促进了湖南经济的发展。

一、流通规模逐步扩大,消费市场繁荣丰富

    面对买方市场形成的压力以及东南亚金融风波的负面影响,我省一方面加快流通企业改革步伐,促进产业升级、业态创新,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扩大内需、开拓市场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营销力度,大胆引进外资,千方百计引导消费,开拓市场,使全省社会消费品供应量不断增加,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增长。1997--2001年,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四年下降的情况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8%,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1996年的1478元增至2001年的2297元,增加819元,增长了55.4%。消费结构逐步向高层次、高档化方向发展,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在城镇居民家庭中已十分普及,2001年我省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分别为112.6台、86.2台、91台,家用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在城镇居民家庭中的拥有量也在逐年提高,家庭装修装潢消费、文化娱乐消费、教育消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餐饮市场持续兴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省餐饮市场持续兴旺,2000年、2001年餐饮业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9.1%、15.4%,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分别高8.1、4.7 个百分点,餐饮市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洋快餐、大酒店、小饭馆、大排档等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一些国外饮食行业巨头“肯德基”“必客胜”“麦当劳”等世界名牌企业在我省大力扩张,进一步促进了其发展。

二、连锁经营迅速发展,现代物流雏形显现

    随着商品市场对外开放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购物环境和消费安全有了更高要求,城市居民的食品、日用品购买越来越集中于超市,家用电器和通讯器材等趋向于专卖店,连锁超市、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仅几年时间,连锁经营在我省就从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连锁经营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现已形成了以家润多、新一佳、步步高、心连心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连锁超市。连锁经营领域已经涉及副食、生鲜食品、粮油、图书、汽车、医药、燃油、餐饮、酒店、房地产等10多个行业。2001年,全省限额以上的连锁总店44家,连锁门店331个,销售总额27.06亿元,其中:步步高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销售额为6.33亿元,增长51%,门店数25家,增长25%,位居中国连锁百强56位。2002年1-5月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仅增长0.7%,而连锁企业增长42.4%,充分显示了连锁经营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连锁经营方式的迅速崛起,不仅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为我省现代物流的发展构筑了坚实的平台,与连锁经营相匹配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大大提高了我省流通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零售业态日趋多样化

    1980年以前,在我省消费市场中,公有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96%,1989年仍占大半江山,为67.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一批国有或集体企业被买断或改制,加上多种经济参与商业竞争,带来了流通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近几年外资进入我省商业领域的速度加快,已有平和堂、麦德龙、家乐福、百盛等外资商业企业入驻长沙,促使我省非公有经济在市场上的销售份额日益增大,占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之比1997年为33.7:66.3;到2001年进一步上升为26.8:73.2。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零售业态多样化,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以大中型百货商店为骨干,超级市场、仓储商场、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为辅的现代流通模式,2001年我省284家限额以上的零售贸易企业中百货商店为52家,而超级市场及专业(专卖)店达到167家,两者的销售额基本相当,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及专业(专卖)店的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分别为43.06亿元、41.05亿元,但从发展情况来看,百货商店下降了3.3%,而超级市场及专业(专卖)店则增长了18.6%,新兴业态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原来单一的零售业态以及市场供需不相适应的落后状况,而且为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流通中心地位凸显,商贸作用显著增强

    进入“九五”以来,经济增长由短缺时期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需求约束,消费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流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中心环节,把发展商贸放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创造发展商贸的软、硬环境,促进了商业的发展。2001年全省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共创造增加值382.4亿元,在GDP中所占的比值达9.6%,比1997年上升了0.3个百分点,其增长速度连续4年高于GDP的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从事贸易、餐饮业人员达到272.75万人,商业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区域间的商品流通,丰富市场供应,而且带动一、二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承办:贸外处
执笔:唐双全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