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对外贸易成效明显 利用外资频创佳绩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十二

(2002年第158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2-10-1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省致力于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改善经济环境,不断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我省是一个出口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具有一定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内地口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1990年-200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50.34亿美元,其中出口176亿美元,进口74.34亿美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40年相比较,分别多2.5倍、1.9倍和5.6倍。与改革开放之初的11年比较,进出口规模亦成倍扩大,增幅分别高达2.1倍、1.6倍和4.7倍。200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27.58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2.2倍,其中出口17.54亿美元,增长1.6倍,进口10.04亿美元,增长4.4倍。数字表明,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对外贸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阶段。
    (二)进出口市场逐渐拓宽,多元化结构正在形成
    二十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各国加大了与我省的经济贸易合作力度,使我省逐步形成了有重点、全方位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到2001年底止,我省已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贸易关系,比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增加78个,比1991年增加53个。欧盟、美国、香港、日本、东盟、俄罗斯已成为我省的主要出口地,2001年我省对六大市场出口达11.9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成。
    随着对外开放进程加快,我省的出口贸易由传统出口市场逐渐拓展到其他新兴市场,多元化市场结构正在形成。亚洲、欧美地区作为我省传统出口市场,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据了全省出口总额的90.1%的份额。对新兴市场出口进一步扩大,2001年对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出口全面增长,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1%、4.4%和1.3%。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渐趋优化
    1978年以前,我省自营出口商品基本上是一些农副产品、土畜产品和原料性矿产品。从1979年开始,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省工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技术产品进出口不断攀升,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2001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7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31.5%,比1994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37亿美元,比1994年提高7.9个百分点;而机电产品进口5.33亿美元,则比1994年下降7.6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还反映在大宗商品增多,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宗商品由1995年的14种6.11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8种9.58亿美元。同时形成了一批以大商品为龙头的系列产品,如牲猪系列、食品罐头系列、茶叶系列、鞭炮烟花系列、羽绒及羽绒制品系列、芝麻及麻制品系列、猪皮革及革制品系列、陶瓷系列和锑品系列等。进口商品绝大部分用于技术改造和生产资料以及经加工后再出口的半成品,促进了我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增强了扩大出口的后劲。近几年,进口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绝大部分是高技术产品,如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医疗仪器及器械、计量检测分析自动仪器及器具、汽车零件、金属加工机床、烟草加工机械、钢材、印刷装订机械、铁矿砂及二醋酸纤维丝束等。
(四)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贸易主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国有企业仍居进出口贸易的主导地位,到2001年底止,国有企业进出口额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高达71.9%,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所有制企业。随着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后来居上,目前已稳居我省进出口贸易的第二位,所占份额为20.3%。集体、私营企业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加快,尽管在全省所占份额不大,但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各类所有制企业,2001年进出口额的增幅分别为43.9%和71.4%。

二、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来湘投资办企业的优惠政策、法规和办法,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管理体制,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使全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发展,增长迅猛,塑造了良好的开放形象。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
    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我省每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截至2001年底,全省历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6.18亿美元,其中200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1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125倍。历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051个,合同利用外资91.12亿美元,平均项目规模151亿美元,其中,2001年平均项目规模达282万美元,比1989年增长4.5倍,改变了多年来外商投资项目规模偏小的状况。
    随着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我省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位次和份量不断提高。外资实际到位额在中西部地区的位次由1989年的第6位上升到2001年的第2位,所占比重由1989年的5.1%上升到2001年的19.8%,上升4.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到2001年我省已居第11位,比1989年上升10位,占全国的比重由1989年的0.2%提高到2001年的1.7%,提高1.5个百分点。
    (二)外资投向日趋合理
    进入21世纪,外商加大了对工业和农业的投资力度,社会服务业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在全省行业布局中,能源基础设施类占9.8%,农、林、牧、渔业占4.5%,制造业占51.3%,社会服务业占7.0%。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冶金、化工、建材、家电、电力以及食品、房地产等行业。工业领域一直是外商投资重点,2001年,工业类项目到位外资4.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3%,占全省外资到位额的61.3%。农业领域吸收外资逐步增加,2001年农、林、牧、渔业项目到位外资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5%。社会服务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热点,2001年社会服务业到位外资1.37亿美元,仅次于工业居第2位,同比增幅高达71.4%。
    (三)外资来源更加广泛,一批跨国公司或大财团在湘投资落户
    1992年以前,我省境外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这些地区投入的资金占全省外资总额的87%以上,客商也以中小公司居多,投资额较小。近年来,发达国家(地区)和跨国公司来湘投资比重不断增加,世界排名前1000位的国际知名大公司已有60多家先后来湘考察,其中有23家已在我省投资兴办企业。2001年外商投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实际投资6.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占全省到位外资的74.2%,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地区比重下降2.3个百分点;来自欧洲国家的实际外资0.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0%,所占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主要是欧盟发达国家增加了来湘投资,比重亦有所提高。来自北美地区的外资0.7亿美元,增长13.7%,其中尤其是美国加大了对我省投资力度,实际投资比上年增长21.0%,增长幅度提高12.9个百分点;拉美地区来湘投资步伐加快,实际外资0.42亿美元,增长6.3倍,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来湘实际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台湾、美国、荷兰、维尔京群岛、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德国、日本。
(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我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1.外资成为我省重要的资金来源。90年代中期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较前几年明显上升,弥补了省内建设资金的不足。1995-2001年,外商在湘固定资产投资220.35亿元,占我省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7%。
    2.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省重要的产出来源。1996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工业产出中已占有重要地位。到2001年底止,外商投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下同。)工业增加值累计达185.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份额为5.6%。其中2001年所占份额攀升到7.1%,比1996年提高2.2个百分点。近几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出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工业的增长速度,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占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量的比重高达30.7%,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工业的发展。(注:工业增加值为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3.外资经济成为我省税收的重要来源。1995年到2001年,我省涉外税收收入由4.42亿元增加到16.22亿元,占全省税收的比重也由2.5%提高到5.3%。1995-2001年累计全省涉外税收收入总额达到64.02亿元,占全省累计税收总额的3.9%。涉外税收的增长速度亦高于全省税收的增长速度。1996-2001年涉外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4.2%,高于全省税收年均增幅14.9个百分点。2001年与1995年相比,全省涉外税收收入增长了2.7倍,而全省税收收入仅增长7成,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对我省税收增长的贡献增强。
    4.增加了出口和改善了出口结构。1996年以来,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的较快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明显上升。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2.1%,比1996年提高4个百分点。2002年前8个月,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继续较快增长,与全省出口下降态势形成明显的反差,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3.1%。同时,外商投资企业不仅出口增长速度较快,出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于省内整体水平。其显著特点是机电产品的出口比例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中,机电产品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38%。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品涉及机械、电子、电器、化工、有色金属、陶瓷、纺织品、食品等商品,88%以上是工业制成品出口。
    5.增加了就业渠道,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培养了人才。2001年底,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5.82万人,比1995年末增长64.9%,高于全省增幅60.8个百分点。1996-2001年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每年平均增长9.8%,远高于全省年均增长0.4%的水平,数字表明,外商投资企业已逐步成为我省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水平的提高。2001年,全省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达5.07亿元,比1995年增长60.0%,高于全省增幅30.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1年,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不含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9767元,比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多151元,高1.6%,为改善职工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外商投资企业人才当地化战略的实施,通过对雇员的管理、经营和技术培训以及研究开发活动,为我省培养了一批新型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队伍素质。
    6.提供了先进技术和提升了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初期,来湘投资的外商多数是中小型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对我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众多大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加强。我省的机械、电子、汽车、电器、钢铁、化工、轻工、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通过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群体。

承办:贸外处
执笔:王忠好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