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食品”主导市场 散装食品令人堪忧
(2003年第016期)
随着新春佳节的日益临近,采购春节物资成为近期广大消费者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关部门及时发出《开展全省2003年两节食品卫生安全月活动的通知》,为落实有关通知精神,各市、州重点组织对肉及肉制品、食用油、酒类、调味品、糖果、糕点等食品卫生检查。据对长沙、邵阳、郴州等市调查,目前食品市场总体而言比较规范,各大超市经营的食品基本合格,但散装食品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一、“放心食品”主导市场
(一)米粉中“吊白块”的阴影已基本消除
米粉是我省居民早餐的主要食品,前两年,米粉中添加“吊白块”的现象非常突出,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为了确保市民吃上放心米粉,有关部门对生产厂家在米粉中参“吊白块”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据郴州市从技术监督局调查,2001年查出的30多家在米粉中参“吊白块”的生产厂家,在2002年的复查中其产品已全部合格达标,在市场上抽查的米粉样本中没有发现一个参有“吊白块”。
(二)奶及奶制品等营养食品全部合格
据反映,近期有关部门开展的“两节”打假行动中,在各大超市抽检的10个奶粉、鲜奶及乳制品品种全部合格,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二、散装食品质量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一)散装食品呈“无盖式”摆放和新旧食品混合销售
无盖式经营容易吸收空气中灰尘、人体说话时的唾沫,影响食品卫生。据长沙市对两大超市的调查,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散装食品“无盖式”摆放,特别是对于那些购买后即能食的商品如花生米、香蕉片等品种更为突出。据邵阳市调查,该市存在新旧食品混合销售现象,在部分中小型超市里,不仅将不同馅的速冻水饺倒进冰柜的小格子里,而且还有不少卖剩的水饺被压在底层,混在一起销售。
(二)缺少国家规定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装在大塑料袋里的散装速冻食品属于“预包装食品”,按照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预包装食品在大包装上必须注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地址、保存期、储藏要求、执行标准等9项内容,具备完整的9项标准才属于合格产品。邵阳市调查,在一些超市里,各式各样的散装速冻食品在拆开包装后被任意堆放在大型冷柜一角,不同的品种只贴着一张标签,标签上除了价格外,只是写着产地。有些超市销售的散装速冻食品除了标签上标有价格外,甚至产地、规格都没有。
(三)熏、腌、卤、腊的肉、禽、菜制品合格率低
郴州市调查发现,有关部门抽取的21个腊猪肉、腊牛肉、腊鸡、腊鸭、烟熏鱼、酱腌菜等食品中只有4个合格,合格率仅为19%,不合格率高达8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山梨酸、细菌总数等超标,还有一些腊制品则染了胭脂红等有毒有害物质。
(四)面粉添加增白剂现象严重
郴州市有关部门所抽检的28个面粉产品中有22个不合格,不合格率达到79%,合格率只有21%。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超标,按照国家标准规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添加量应小于每公斤0.06克,而本次抽查的这28个品种中有22个品种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有个别品种甚至超标四、五倍。如河南确山粮油加工厂生产的特一粉,每公斤含过氧化苯甲酰为0.29克,超标严重。
(五)食用油、调味油鱼龙混杂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食用油都是优质合格产品,但是也有一些产品化学物超标,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郴州市调查发现,抽查的9个食用油、调味油中有3个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3%。食用油存在问题较大的是农贸市场散装的、来路不明的油脂。
(六)酒类食品的不合格率仍占一定比率
经郴州市对30多家小作坊的抽样结果发现,米酒和白酒的不合格率均还有30%。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甲醛含量超标。
三、建议
(一)大力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检查
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应当对食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特别是对那些散装食品,应从生产、流通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将突击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加强监督力度。
(二)加强商家的诚信和自律意识
食品销售厂商应当严格操作规程,按照有关的制度和规定办事,真正将顾客当作上帝,将食品卫生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三)增强消费者卫生质量意识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特别是散装食品时,应当注重商场的消费环境,并询问清楚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购买中遇到食品卫生方面的问题,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承办:城调队
执笔:彭建霞 蔡红宇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