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02年湖南新闻出版业呈现一片生机

(2003年第017期)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03-01-23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02年,湖南新闻出版业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产业经济稳步增长。2002年全省出版图书3363种,同比增长0.81%;总印数2.85亿册,同比增长19.82%;总印张14.88亿印张,同比增长17.43%。出版报纸108种(含校报),总印数9.59亿份,同比增长3.95%,总印张21.87亿印张,同比增长17.24%。期刊253种,同比增长0.8%;总印数1.18亿册,同比增长17.1%;总印张2.69亿印张,同比增长18.08%,全行业呈现一片生机。

一、经济环境不断改善

    2002年省新闻出版局首先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50%以上,不断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监督。二是筹建了局政务服务中心和湖南新闻出版信息网,全面公开政务信息,实行行政审批窗口式办文服务,推行服务承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三是清理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措施4473件,废止了不符合WTO、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件58件。通过以上措施,优化了我省出版产业发展环境。

二、出版精品硕果累累

    全省出版界坚持正确的导向,继续实施精品战略,突出抓好重点规划的落实,推出了《波斯文典文库》、《中外西部开发史鉴》、《中国物理学史大系》、《外国教育思想通史》、《中国人心电图研究与临床应用》、《当代俄罗斯画家作坊丛书》、《脊梁》等一大批内容健康向上、社会影响良好、具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和思想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特别是《波斯经典文库》的出版,受到中伊两国元首的高度关注,江泽民主席和哈塔米总统分别题字后交由两国国家图书馆永久珍藏,为湖南出版界争得了荣誉。在全国出版物大奖评比中,湖南继续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黑洞物理学》、《诗学中的时间概念》、《湖南杂交水稻发展史(1964-2000)》、《冷固结球团直接还原》、《高科技知识读本》等5种图书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2年,省新闻出版局首次成功承办了省级图书奖——第六届湖南图书奖的组织评选工作,30种优秀图书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荣获第二届全国电子出版物一等奖;《蓝猫淘气3000问》等5种音像制品荣获第四届国家教育音像制品大奖。在“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评比中,我省有《散文诗》、《船山学刊》等9种期刊入围,比上一届增加了4种。在实施畅销群体出版工程中,推出了《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插图本)》、《阿难》、《法网天下》等一批畅销图书,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三、报刊结构明显优化

    通过更名、重新定位等方式,我省新创办了《边城晚报》、《生命》、《T舞台》、《网球》、《全体育》、《大学时代》、《旅行》、《生活经典》、《档案时空》、《审计观察》、《新故事》等11种填补空白、面向市场的报刊。报刊结构的优化,促进了报刊发展机制的创新,激发了报刊业的发展活力,加快了名报名刊的培育和发展。继《体坛周报》成为海内外有影响的品牌报纸之后,创办不久的《潇湘晨报》、《足球周刊》等报刊,也以其鲜明的特色走俏市场。其中《潇湘晨报》创刊一年多来,积极探索新闻改革,努力推进市场运作,以3000万元的投资,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创造了发行量逾20万份、广告收入过亿元、盈利近1000万元的报业发展奇迹。在以“创立品牌,走向世界”为主题的“中国期刊方阵”中,我省《中南大学学报》、《电池》、《小溪流》、《机车电传动》、《湖南师大学报》(自科版)等刊物占据了重要席位。新创办的《生命》、《玫瑰周刊》、《大学时代》以其独特的魅力登台亮相,首次参加全国书市便被各地发行商看好。通过优化调整报刊结构,全省报刊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四、“一主两翼”战略效益显著

    (一)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纪录,湖南出版集团产业经济实现大幅度增长,付印纸令达到170万令,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实现利润2.7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30.77%、12.88%、11.62%,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体制改革实现突破。一是在运行机制改革上取得了突破。湖南出版集团推行公司制改造,基本确立了较为规范的母子公司新型运作体制,初步实现了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隶属关系维系的“纵向一体化”向以资产为纽带的“管理一体化”的转变。其子公司湖南新华书店集团、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探索试行股份制改造,逐步构建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推进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整合了资源,规范了经营管理,增强了综合竞争力。二是在劳动、人事分配体制改革上取得了突破。全员合同聘用制度、公开竞争上岗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年薪制度开始试点推行,在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经验,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新型机制正在形成,激发了运营活力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教材开发抢占先机。积极应对教材改革的新挑战,加紧实施打造中国教材出版基地的战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开发新教材,全省获准开发的新教材总数达到7科,目前在全国地方省市排名第一。在抢占新教材市场竞争先机的同时,强化了湘版教辅读物的开发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品种更加丰富。湖南教育出版社配合新教材的开发,推出的《同步新课堂》,湖南人民出版社开发的《黄冈系列》,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四)市场营销又获佳绩。一是全国书市再创新高。在第十三届全国书市上,湖南代表团携3393种湘版图书,11种优秀期刊参展,以6790万元的总订货码洋,创历届书市最高纪录,名列全国第二,除京版外在全国各省市排第一,再次展示了出版湘军的良好形象和强大实力。二是版权贸易成果喜人。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上,版权贸易硕果累累,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成绩,共签定版贸合同118项,引进版权项目97个,输出21个,形成版贸意向307项。三是营销业态不断创新。国有与民营书业纷纷创新运营机制,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图书超市等新的营销业态迅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华书店的市场营销意识进一步增强,营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民营书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共同竞争、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出版物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五)湖南出版科技园建设全面铺开。占地1400多亩,规划投资高达11亿元的省重点工程——湖南出版高科技园的建设进展顺利。湖南出版科技园一期主体工程全面开工,科技1号——3号楼都已竣工交付使用,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主体工程、科技4号楼、专家村A区工程均已封顶,进入全面装饰阶段,可望在明年投入使用。道路、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也正在按计划紧张施工。科技园二期工程已全面启动,新征地700多亩,湖南出版物流中心和新华印务中心等大型新建项目正在筹建之中。各出版高科技企业大力抓好出版应用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课题攻关,推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取得了新的成绩。

承办:人口处
执笔:戴信会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