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市场价格基本走出低谷
(2003年第071期)
一、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特点
(一)市场价格由全面下降转变为大部分上涨
今年一季度,市场价格一改前几年绝大部分商品下降、极少数品种上涨的局面,转变为较大部分商品类别价格上涨、较小部分下降的态势。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4%,分月看,1月份上涨1.5%,2月份上涨1.0%,3月份上涨1.7%;分城乡看,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1.7%;分性质看,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分类别看,八大类中四个大类上涨,四个大类下降。上涨的四个大类是:食品类(上涨3.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居住类(上涨1%);下降的四个大类是: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5%)、衣着类(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
(二)食品价格上涨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2002年第四季度开始,我省粮食价格止跌回稳,肉食、禽蛋、水产品价格稳步上扬,带动了消费价格止跌回升。今年以来,粮食、油脂、肉食价格继续上涨,鲜菜、鲜果价格升势强劲,带动整个食品类价格上涨。一季度,食品类上涨3.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6个百分点。
1、粮食价格继续上涨。今年一季度,粮食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7%,其中大米价格上涨2.9%,其他杂粮价格上涨8%;干豆类及豆制品上涨3.3%,其中绿豆由每公斤3.8元上涨到4.3元,黄豆3.6元上涨为3.8元。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全国粮食价格上涨。据全国粮食主产区集贸市场调查,2月份优质籼稻每公斤价格1.23元,比上年同月上涨8.4%,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4.6%和4.9%,籼米、粳米和面粉价格上涨8.8%、2.9%和4.3%,大豆每公斤价格达2.71元,上涨18.0%。二是粮食购进价格上涨。3月初开始,经营者到外地调运同质大米,其价格要比2月份平均每公斤高出0.1元。三是农产品结构调整,使稻谷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如郴州临武县某乡今年调出三分之二的水稻种植面积用于种植香芋。
2、油脂价格触底上升。在近几年油脂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下,2002年下半年开始上涨,今年以来保持继续上涨势头,一季度,油脂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4.2%,其中植物油价格上涨9.5%,植物油制品上涨12.7%。如3月份株洲市菜油、色拉油、调和油价格分别由上月的每公斤6.57元、6.60元、6.57元上涨到7.35元、6.80元、6.80元。
3、肉食价格上涨较大。一季度,肉禽及制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7%,其中猪肉价格上涨4.4%,羊肉价格上涨5.2%。近期来,肉食价格有回落的趋势,如湘潭市猪肉价格由2月份每公斤10.5元降至10元,牛肉价格由每公斤20元降至19.33元,但与上年同月相比价格指数仍然较高,全省肉禽及制品价格一月份上涨6.4%,二月份上涨2.3%,三月份上涨2.4%。
4、鲜菜价格大幅上涨。今年我省气候反常,持续低温阴雨,特别是2至3月份持续一个多月寒潮天气,对我省鲜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市场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一季度,鲜菜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31.6%,其中1月份上涨20%,2月份上涨26.5%,3月份上涨50.8%。如3月份长沙市鲜菜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74.9%,株洲上涨62.5%,湘潭上涨55.8%,在价格上涨的高峰期,长沙市芽白批发价格由每公斤0.2元上涨到1.6元,白菜苔批发价格由0.4-0.6元上涨到2.4元。
5、鲜果价格也有较大上涨。一季度,鲜果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4.8%。
(三)服务项目及有关政策调价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出台多项政策调价措施,如调整医疗保健服务收费价格,提高有线电视收费标准,部分城市提高公园门票价格。今年又有部分城市提高生活用水价格,有升有降地调整城乡电力价格,春节期间调整交通费用价格,以及国际原油涨价致使国内成品油、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虽然调价措施有一部分是去年下半年出台的,但影响今年价格指数翘尾上涨。
1、湖南全省统一电价。湖南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从3月20日起同网同价。同价后湖南地区的电价为每千瓦0.548元,城市电价每度由0.5-0.512元提高至0.548元;农村电价则由0.7-1元不等降至0.548元。城镇低保户每月可免收6度电费,年免收电费额为36.2元。电价调整虽然对一季度价格指数影响不大,但在以后的月份中将逐渐显现出来。
2、部分城市调整水价。我省水价调整幅度和时间由各省辖市决定,长沙水价去年7月每吨由0.87元涨为1.02元,今年1月份又开征污水处理费,生活用水价格涨为1.24元。3月份,株洲市调整水价。其中生活用水的价格由0.83元调整为1.18元。全省生活用水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1.2%。
4、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交通费用价格上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促使国内油价水涨船高,去年下半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多次调整提高,致使一季度全省汽油价格同比上涨26.3%,柴油价格上涨31.2%,液化石油气价格也上涨30.4%。春运期间,国家调整部分铁路运价,公路运价也有所上涨,一季度全省城市间交通价格上涨3%。
一季度,全省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8.5%。政策性的调价因素(包括成品油、液化气、生活用水)促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4%。
二、市场价格变动的原因
(一)市场供求关系出现改善趋势
原国家经贸委与中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了《200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供求情况》,供求排队分析调查结果显示,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87种, 供过于求的商品有513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供过于求的比例由2002年下半年的87%下降为85.5%,减少了1.5个百分点。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也出现改善趋势。
(二)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国内需求增长加快
2002年,湖南省GDP增长9%,其中工业增长11%,与全国一样超过了前几年的增长速度。今年一季度,我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为20.5%。需求增长速度也在加快,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2.4%,均超过上年分别增长11.1%和12%的速度。说明湖南经济增长活力在加强,促进了市场价格上涨。
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拉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一季度湖南城市居民收入增长12.3%,农民现金收入增长6.4%,均高于上年平均水平;二是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大于收入增长幅度。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长13.3%,大于收入1个百分点;农民消费支出增长8.7%,大于收入2.3个百分点,边际消费倾向增强;三是居民储蓄继续增长有增加消费的预期。我国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银行储蓄突破10万亿元,居民储蓄除了应付教育费用和保障外,就是准备用于购车和购房,如长沙市一季度购房支出增长1.2倍。
(四)主要商品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经过长时间下降已基本封闭了下降空间
1997年以来,几乎所有商品下降均经历了下降的过程。首先是食品价格,特别是粮食、肉食和食油价格下降率先下跌,且下跌幅度很大,然后是工业消费品价格从1999年也开始相继下跌。市场几乎所有商品都经历了一次大幅下跌的过程。至2002年下半年,我省粮食、肉食和食油价格在成本的强力支撑下开始上涨,至今已经连续六个月上涨,据统计2001年全国种植粮食收益每百斤只有8元,湖南种植稻谷收益每百斤也只有8.7元。虽然工业消费品仍未能止跌回升,但跌幅已在缩小。今年一季度,湖南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中四个大类上涨,四个大类下降,涨跌类别已经平分秋色。粮价涨,百价涨,粮食和整个食品价格从2002年下半年由跌转涨,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打下了基础。
执笔:彭建霞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