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良好 增产增收显现
-----2004年上半年农民增收形势分析
(统计信息139期)
今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以及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措施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以及市场价格导向的作用,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上升,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收入实现新的突破。但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家各项政策对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积极影响
(一)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
为提高种粮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永定区王家坪镇韭垭村李雄州说:“现在中央的政策好得硬是没讲的,处处关心我们农民。费也免了,税也减了,还开起工资(指粮食直补)要我们种田,我再不把田种好也对不起党中央。”受到政策和市场双拉动,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生产积极性,农民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上半年湖南省农民人均农业生产投入330.2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75元,增长14.9 %,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一改多年来农民生产投入低速增长的局面(2003年同期增长4.8%,2002年同期增长2%,2001年同期增长0.7%)。
(二)农产品市场形势整体向好,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由于2003年粮食、棉花和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减产,2004年市场价格大幅上扬。上半年湖南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129.65(上年同期为100,下同),较上年同期上涨29.65%,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价格综合指数分别为120.18、135.01、108.78。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均大大高于上年同期,其中稻谷价格上涨38.42%,活猪(毛重)价格上涨38.21%。棉花、油料由于前期供需趋紧,价格分别上涨49.96%和25.6%,淡水鱼类也止跌回升,价格上涨8.88%。
主要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集中反映了近几年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的变化。预计下半年农产品价格稳中有降。
(三)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农民外出打工收入稳步增长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并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为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湖南省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及《关于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紧急通知》,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提高农民外出就业能力,工资拖欠现象明显减少,外出就业农民增加,农民外出就业收入大为增长。据对37个县3700户农户调查,上半年我省农村外出劳动力比上年同期增长15.2%,外出劳务平均外出时间为平均务工时间为4.59个月,外出劳务总时间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平均月工资水平为63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外出劳动中有66%的是到地市级以上的城市务工,70%的人是出省务工, 0.1%的人出国务工,虽然人数很少,但湖南省农村已有农民开始走出国门。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各地根据年初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的要求,继续新建与改造通乡、通村公路,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扩大无公害生猪养殖场,扩大无公害大米产地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湖南省今年上半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91亿元,比去年同期实际增长10.2%,增长速度快3.6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40.03亿元,增加6.53亿元,增长19.5%,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3%,比上年同期上升了3.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各类型企业完成投资24.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占非农户投资的61.5%,是非农户投资的主力军;农户固定资产完成投资56.88亿元,增加2.54亿元,增长4.5%。从投向产业结构看:农村第一、二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4.68、24.9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0.2%和6.1%;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0%;一、二、三产业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呈倒三角形式,结构为15.2:25.7:59.1。永定区后坪镇荷花村,上半年共筹资38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有4万元用于农田水利。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五)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带来了实效
中央对农民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各项政策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这些措施使农民明显增收减负,今年农民纯收入增长将实现新的突破。根据今年支持粮食生产的四项增收减负政策措施,预计全省农民今年可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业税降3个百分点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使农民人均增收减负40元多元。据对37个县3700户农户调查,今年上半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437.3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6.48元,增长15.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7个百分点,扣除因素影响,实际增长9.7%,创1998年以来增幅新高。其中: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546.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19元,增长1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的一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496.7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8.86元,增长21.8%;农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现金收入人均为253.1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8元,增长5.2%。考虑产量增加、价格上涨、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增长及政策等影响因素,预计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
二、当前湖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一是部分地方执行粮食直补政策出现偏差。如祁东县调查,该县种粮直补一律按计税面积的94%计算到户。赫山区部分村也实行了变通处理,按面积打折分配,降低了补贴标准。二是今年的虫灾严重。据调查,株洲市二化螟幼虫亩平高达2.6万头;未进行防治的稻田个别丘块枯梢蔸率达94%,平均枯梢株率为40%。汉寿县今年二化螟越冬虫口基数达到每亩21109.3条,是去年的3.7倍,是自1996年以来历年平均的3.67倍,最高的每亩高达61560条。三是干旱影响部分地方的早稻栽种。今年以来,汨罗市全境由于直到4月中旬以前,一直多晴少雨,整个境内降雨量不足20mm,严重地影响了早稻的春播下种。调查的汨罗市29个乡镇场中,有26个乡镇今年存在农业灌溉缺水现象,受旱率达90%。四是水利设施严重老化。如新邵县社坪村上世纪80年代通过国家拨款及村民筹资2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排灌站、108口山塘,基本做到了全村农田旱涝保收。目前渠道、山塘有的崩塌堵塞,有的干涸,现有蓄水能力的山塘仅19口,只占修建时的17.6%。
(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部分抵消了政策带给农民的实惠
今年以来,湖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据调查,今年尿素出厂价格由为1543 元/ 吨,同比上涨近200元/ 吨,上涨幅度达15%。碳铵价格上涨4.2%左右。农药价格也在上涨。赫山区反映, 20瓶装370克的钾铵磷每件调价已由上年的95元上涨到110元,上涨15.8%。经销商则反映农药价格的涨幅在20%左右。
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资料平均价格上涨8.5%,其中化肥上涨11.0%,饲料价格上涨6.7 %。经测算,今年湖南农民种一季水稻,平均每亩购买化肥和农药两项比去年多支出18元。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部分抵消了粮食直补政策、良种补贴给种粮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无不讽刺地说:粮食直补补“肥”了。
(三)信贷支农仍未真正落到实处
尽管制订信贷支农的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贷款农户仍然偏少,贷款数额偏低。据对全省3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户均贷款仅87.3元,占其家庭生产性现金支出的6.8%,3700户中只有127户贷款,占3.4%。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信用社的规定小额贷款额度已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如醴陵市规定,农户小额信贷一般不超过5000元,基层信用部门又将这一限额进一步压低(醴陵市信用社板杉乡长坡口分社的贷款最高权限只有2000元)。由于贷款额度的限制,不少农民不得不放弃扩大再生产计划。此外, “惜贷”、“慎贷”思想仍然严重。如对醴陵市信用社板杉乡长坡口分社调查,该点去年累计发放贷款101万元,只占去年底存款余额的6.6%;今年1—4月份累计发放贷款60万元,虽比上年同期增加10万元,但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只有3.5%。
(四)农产品市场急待开拓
一是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农产品出口遭受退运突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形势受到严重挑战。今年1-5月,湖南省企业出口货物中因质量不符等原因被退运进口共涉及报关单61票,价值101.4万美元。其中被退运的农产品居多,包括蔬菜、食品罐头、蜂蜜等。二是一季度的“禽流感”疫情使湖南省家禽业的生产和销售受到影响。三是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由于加大了对运输车辆的超载、超限治理的力度,运输成本增加,给农产品外运带来了较大影响。澧县梦溪镇白合村村干部陈某反映,往年每到油菜籽收购的时候,他们村每天收购油菜籽的个体商贩有5-10人,油脂加工厂设点收购2-3处,今年他们村基本上看不到个体收购人员,也没有油脂加工厂设点收购。
承办:农调队
执笔:周杰韩 蔡铨 龙立珍 周凯 曾勇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