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形势总体平稳 存在问题必须重视
(统计信息029期)
为了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治安状况的真实感受,省统计局于2004年11月从全省32个县(市区)的128个社区(村)中随机地抽取4227名16岁以上的群众进行了安全感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群众的安全感受;影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心理感受;群众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我省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是满意的,但部分群众安全感下降,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状况的基本评价
(一)90%的群众感觉基本安全
从问卷调查情况看,在目前社会治安环境下,调查对象感觉“安全”的占36.5%,感觉“基本安全”的有占53.5%,感觉“不安全”的占10.0%。感觉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了90%,说明群众感觉是基本安全的。
(二)92.7%的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基本满意
调查中,被调查群众在回答对“所在地社会治安状况”的感受时,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评价“好”的占33.7%,认为“一般”的占59%,认为“较差”的占7.3%。在评判当地治安形势的变化情况时,认为自己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与去年相比“有明显好转”的占37.1%,而认为“比以前更差”的占9.5%。由此可见,接受调查的群众有90%以上的人否认了“社会治安较差”的说法,认为所在地的社会治安“有明显好转”的要比“较差”的高出27.6个百分点,所以说,群众切身感受到的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说明了群众所在地的社会治安状况基本上还是满意的。
二、群众对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基本评价
(一)群众的不满意率下降
在群众安全感调查中,对公安机关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为74.4%,不满意率由上年的16.9%下降到13.6%,下降了3.3个百分点;对人民法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检察院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分别占62.1%、62.4%、64.6%和50.2%,对这些部门的不满意率均有所下降。
(二)对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基本认可
在评价政法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时,认为打击有力的占38.1%,认为不太有力的占50.5%,认为打击不力的占11.4%。认为打击有力的比认为打击不力的高了26.7个百分点,说明群众对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基本认可。
三、群众最关注及影响群众安全的主要社会问题
(一)群众最关注社会风气、治安、腐败问题
这次群众安全感问卷调查涉及了9个社会问题,按群众关注程度降序依次排列为:社会风气问题(25.2%),社会治安问题(19.5%),腐败问题(16.7%),教育问题(13.4%),就业失业问题(13%),工资待遇问题(5.1%),环保问题(3.9%)住房问题(2.4%),征地拆迁问题(0.8%)。调查数据表明,目前群众最关注的是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和腐败问题。
(二)刑事犯罪最影响老百姓的安全感
在调查对象回答“当前哪一类社会治安最影响您的安全感”时,接受调查群众认为最影响安全感的因素:一是刑事犯罪,占调查对象的34.8%,二是公共秩序混乱,占调查对象的31.1%,三是交通事故,占调查对象的24%,四是火灾,占调查对象的10.1%。值得注意的是,认为交通事故是最影响安全的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了4.1个百分点,认为是火灾的上升了1.4个百分点。说明随着机动车辆数量和新持有驾照的人数迅速增加,加大了对交通秩序的压力,也导致了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三)赌博犯罪现象最为严重
在评价自己所在地犯罪现象的严重程度时,认为赌博现象在本地区“严重”的比重占到了27.1%,入室盗窃犯罪占13.4%,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12.9%。具体见表1。
(四)老百姓遭受不法侵害最多的是入室盗窃
调查中,有12.3%的群众反映遭受过一次以上的不法侵害,遭受最多的是入室盗窃,占27.1%;被扒窃(17.7%)、自行车被盗(14.1%)、遭抢劫、抢夺(9.7%)等所占比重也较大,老百姓遭受的不法侵害有将近70%的与盗窃有关,不难看出现在盗窃犯罪的猖獗。
四、增强群众安全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有12.9%的群众认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严重。群众认为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加强青少年教育列居首位,占被调查群众人数的27%。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机率,是整个社会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老百姓对政治队伍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但认为还存在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群众认为当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工作效率不高(22.2%);执法不公(15.7%);以权谋私(9.5%)。而政法队伍存在的态度生硬、工作推诿、贪赃枉法、耍特权、警容风纪不整和刑讯逼供等还占有一定比重。有22.8%的老百姓认为增强安全感,必须要解决政法部门的“公正执法”问题;10.6%的认为“要公安机关提高迅速破案的能力”。政法队伍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所以说,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高效、廉洁,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政法队伍是政法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同时,增加对司法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知晓政法机关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也是树立队伍形象的重要一环。在调查问卷中,群众对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等部门工作不了解的占了28%—44%。在我们询问群众当家人遇到矛盾纠纷时,首先找哪个组织解决时,只有13.4%的群众回答是找政法机关解决。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与群众的关系程度不够密切,对这些部门,广大的群众如果不是切身利益受到很大伤害的话,基本上不打交道。因此,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要增加司法工作程序的透明度,多宣传自己的工作,让群众多了解这些部门的工作。同时,广大的群众也要增强法律意思,正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主动找这些部门反映。
(三) 加大群众居住地的治安保卫力度
目前,湖南省的城市市区已经实行马路巡警制,社区都设有专业的治安巡逻队伍。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没有建立治安保卫制度和设施。从我们调查的数据看,群众的居住地有治安岗亭(警务站)或门卫室的比重只有16.2%,而83.8%的居住地没有安全保卫设施;群众居住地有治安巡逻队(包括专业、业余等)的比重也只有38.9%,而61.1%的居住地没有治安巡逻队伍。由此可见,加强社区治安设施建设,组建治安巡逻队伍,是增强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措施。
(四)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
目前,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次调查遭受过不法侵害的人中,只有46.5%的人报了案,一大半的人采取的是退财消灾的消极态度。事实上,只要群众报了案,公安机关的反应速度还是可以的。调查数据显示,群众报案后,公安机关受理登记并立案的占49.4%,已破案的占12.9%,已调查了解或查处的占14.5%,未采取任何措施或行动的只占14.5%。因此,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是增强群众安全感所必需的。
创建平安湖南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努力搞好我省的社会治安工作,进一步增加群众的安全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为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各级政府仍需要加强对社会治安环境治理工作的领导,继续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管理体制,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保持“严打”整治的态势,并巩固和不断扩大“严打”整治的战果,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和谐的、具有高度安全感的社会环境。
承办:人口处
执笔:孟晓晨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