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煤、电、运输供求矛盾突出 部分工业企业经营步履艰难
(统计信息032期)
近期,受市场因素影响,湖南省煤、电、运输供求矛盾日渐突出。据省城调队对长沙、株洲、湘潭、郴州、邵阳、永州、衡阳、常德、岳阳、娄底等市的工业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工业企业生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步履艰难。
一、煤炭价格上涨,耗煤企业压力倍增
近年来,全省投资和生产的快速发展,火电、钢铁、水泥、化肥等耗煤单位生产用煤剧增,导致对煤炭的需求逐年增加。煤炭市场呈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呈持续上涨的态势,以郴州市重点产煤企业资兴矿业集团为例,该公司去年连续6次上调外销煤炭价格,优质煤的涨幅高于劣质煤,目前发热量5000大卡左右的煤炭价格375元/吨,比去年年初上涨100元/吨,涨幅达36.4%,发热量3200大卡左右的煤炭价格240元/吨,比去年年初上涨35元/吨,涨幅为17.1%。煤炭生产企业经营状况一片红火,与煤炭生产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比,耗煤企业则感到压力倍增。如大唐集团湖南分公司的电煤合同价已经上涨到315/吨,燃料成本比去年上半年增加50%。该公司在湖南的5家火电厂,每年需要电煤1100万吨,所增加燃料成本中的70%通过提高电价以及补贴弥补, 30%需要电厂自己消化。郴州市辉亮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富利水泥有限公司和湘南氮肥厂三家企业因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比同期分别提高27.28%、22.26%和33.35%。而企业产品则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同步提价,以直接导致企业效益大幅减少,企业经营压力倍增。
二、运输瓶颈制约,企业购进原材料不足
目前,湖南省铁路运力有限,公路治超初见成效。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对原材料旺盛需求而引发的运输“瓶颈”问题也逐渐凸现,部分企业生产受到明显影响。如,娄底市冷水江制碱厂,每月约需原盐7000吨,因铁路运输车皮计划不能及时到位,工厂已停产四次,影响生产400多小时。有“世界锑都”之称的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因受铁路运输紧张影响,所需的主要原料运不回来,无奈之下,将北矿职工全部放假休息。受运输问题困扰的以火电企业最为严重,由于发电用煤炭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尽管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日装电煤350车以上,但火电厂的电煤库存仍处在警戒线以下。如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反映,电煤库存量仅为20642吨,可用天数为2天,而该公司正常要求的库存量需10.5万吨,可用天数需10天,警戒库存量也需5万吨,目前的库存量已低于警戒库存量41.2%。株洲华银火力发电有限公司12月底电煤库存1.3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70%,由于电煤供应紧张,该公司已有部分机组停产。湖南省经委电力处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八大火电厂总存煤只有11万吨左右,各主干火电厂每天用煤量大于入库煤量约1万吨左右,库存煤量在进一步下降。
三、电力供应短缺,拉闸限电频繁
目前,湖南省电网日最大供电能力仅为1.15亿千瓦时,每日电量缺口达4000万至5000万千瓦时,缺电额超过30%。 2004年12月19日至23日,湖南省电网共拉闸9652条次,限电约2.1亿千瓦时。因电力供应紧张,岳阳市氮肥生产用电压缩了四分之一,且电价在原来0.28元/千瓦时的基础上涨至现在的0.32元/千瓦时。湖南智成化工有限公司每天生产需送电55万度。但目前公司每天被限量进电在28-32万度之间。公司因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利润下降30%。常德洞庭制药厂因缺电12月直接损失270万元。湘潭钢铁集团用电量缺口达50 —90万千瓦时/日,该集团的一、二高速线材厂近两月两次压电停产达20余小时,为满足生产需要,集团不得以采用以煤换电措施,每月需要增加成本400万元以上。株洲冶炼厂生产原用电量400万千瓦时/日,现用电量200千瓦时/日,其主导产品锌原日产量980吨;现日产量仅400吨。由于电力严重紧张,有关部门要求株冶从2005年1月14日开始停该厂一条年产15万吨锌(即锌二系统)生产线20天,这是锌二系统自投产从未有过的。株洲电力机车厂正常日用电量需34万度,市分配用电计划指标仅有23万度。因频繁停电造成各生产部门任务无法按期完成,不得不修改生产计划,产品无法按交货周期完工,造成该厂在国内客户和国际客户中的信誉受损。
此外,作为主要能源之一的成品油受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影响,其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也对工业企业生产成本形成压力。从目前市场供应情况看,与煤、电异常紧张形势比较,由于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市场相对比较平静。
四、建议
造成目前全省煤、电、运输紧张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市场旺盛需求与资源和运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因此建议:
1、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增加对主要生产资料行业的投入,包括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给与支持,要建立主要能源预警机制和必要的煤、油储备资源库,确保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需求。鼓励煤炭、电力企业签订长期合同,并依法对电煤价格进行适当调控。
2、合理利用原材料资源。一是要坚决淘汰部分高耗能、污染重、低附加值技术落后的小钢铁、小水泥企业,停止对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与规划布局、高污染的企业供电。二是加大低能耗高附加值企业的投入,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坚持技术创新与内部挖潜两手抓。企业一方面要增强以技术创新促发展的意识,加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引进消化、开发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浪费。另一方面应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开用电高峰,在用电峰谷时,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加大生产力度,降低能源紧缺带来的不利影响。
4、规范运输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在治理公路运输超限超载的同时,要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对不合理、重复收费的项目要坚决取缔,减少物流运输环节的不必要的收费,降低运输成本。对大宗农副产品及重要原材料开辟绿色通道。
5、加大从外省调煤的力度,同时积极争取三峡、葛洲坝等外省电力入湘。
承办:城调队
执笔;傅磊峰
核稿:周碧红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