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经济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6-06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生态经济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优化相一致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经济形态。常德市石门县如何能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转型升级,“生态立县、旅游活县、产业强县”给出了发展思路。
  一、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
  (一)生态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产业提供了比较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0°,北纬30°,是大湘西、大三峡、洞庭湖三个旅游圈以及楚文化圈、巴文化圈的多重交汇点,是湖南西北部旅游的交通端口和大湘西对接大三峡旅游圈的关键结合部,是北京、西安至张家界,武汉至张家界、三峡至张家界,上海至张家界等多条旅游线路中不可替代的驿站。石门县境内有焦柳、洛湛、石长、襄石复线交汇于县城。省道S304经过县城,S303贯穿全境。县城距长沙290公里,距常德102 公里。石门距张家界、常德、宜昌的三处机场均在100公里左右。
  2、自然资源丰富。石门县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9.7万公顷,其中林地占土地总面积71.23%。境内植物种类繁多。物种丰度高,其中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中植物区系中保存最好的生物物种基因库。属国家重点保护Ⅰ、Ⅱ级树种有28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已调查有陆生脊椎动物4纲28目82科315种。水能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发源或流经县境的有澧、渫、沱、道等4条水,沱水、澧水、道水自西向东,分别贯穿县境北部、中部、南部,入松滋,临澧,而后汇入洞庭湖,全县水能蕴藏量达到68万千瓦时。风能资源潜力大,东山峰是“湖南屋脊”壶瓶山的山系之一,山顶视野开阔,地势平坦,常年风多风大,非常适合风电开发。
  3、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颇多。石门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闯王陵、灵泉禅院和碧岩泉,县文庙,添平山土司遗址,九子鞭等土家族风情、佤族风情、白族风情,皂市商代遗址,皂市燕尔洞古人遗址,王尔琢与陈振业故里,湘西二黄故里,覃添顺墓、黄道让墓、林德轩墓、郑洞国墓,观国山道教胜迹,桩巴龙传说迹地等。
  (二)生态产业渐成规模为生态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1、生态农业规模渐大。石门县被国际柑橘界公认为“远东蜜橘的绝佳产地”,具有生产有机茶和高山蔬菜的最佳生态环境。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科学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生态农业,形成了6大特色产业带,即以秀坪园艺场、蒙泉镇、皂市镇为核心的25万亩优质蜜橘种植带;以白云山、壶瓶山、太青山三大山脉为核心的3万亩有机茶生产带;以南北镇、东山峰、壶瓶山等乡镇(区)为核心的5万亩高山蔬菜生产带;以双佳公司为龙头带动的二都、易家渡、夹山等乡镇为核心的2000万羽家禽养殖带;以九峰公司为龙头带动的蒙泉、夹山等乡镇为核心的10万头牲猪养殖带;以南北镇、壶瓶山、所街等乡镇为核心的2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带。农业产业化发展得到了广泛赞誉,被授予中国柑橘之乡、名茶之乡,全国早熟蜜橘第一县、有机茶生产基地县,湖南省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县、牲猪调出大县、烟叶生产重点县,湘西北最大的家禽生产基地等荣誉和称号。
  2、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石门县生态旅游形成了“寺—湖—山”轴线分布格局。现可以游览的旅游区有: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夹山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皂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蒙泉湖省级水利风景区、秀坪园艺场省级农业观光旅游示范区、洛甫国有林场省级森林公园、白云山国有林场市级森林公园、东山峰避暑山庄以及龙王洞、热水溪温泉和大河洲温泉等。壶瓶山被评为“新潇湘八景”、“湖南省十大山岳景观”。2012年,东山峰推出了“绿野仙踪”旅游项目,南方滑雪将成为现实。一年一度的“中国(湖南)石门柑橘节”、茶文化节、杜鹃花会等节会对石门生态旅游影响深远。
  3、循环工业正在起步。近年来,石门县工业也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开始朝循环工业产业方向发展,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陆续建成,循环经济占GDP的比重日趋增大。华电实业建成环保建材项目,把煤灰变成建材产品;石门华骏循环水发电有限公司利用电厂废水建成循环水发电项目,废水变成了电能;大唐石门电厂投资2.5亿元配套脱硫系统,把废气二氧化硫变成了磷石膏;合磷化工公司建成脱硫石膏制酸项目,把脱硫废渣变成了硫酸和水泥。近期,随着投资近5亿元的湖南赛奥硅产业园、投资1亿元的博阳物联网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石门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生态保护意识有待提高。生态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目前社会公众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还不够浓厚,不少社公众普遍缺乏对生态建设的认识,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参与人数少,参与领域不广泛。
  (二)工业污染治理有待加强。石门县在前期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过多地引进了部分“三高”( 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导致县城周边工业污染较重。矽砂、石膏、雄黄等原矿的开采导致局部生态破坏较严重。
  (三)生态产业总量有待提升。目前,全县生态产业在环保建材、余热发电生、废气制硫等产业上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全县生态产业的总量不大,并且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上下产业链对接不全等情况。
  三、对发展生态经济的建议
  (一)树立生态第一观念,营造生态发展氛围。首先要大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公共媒体,反复宣传讲解,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经济建设的认识,使每个人、每家企业都能成为志愿者,主动地参与到生态经济建设中来。大力提倡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宣扬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废弃物再资源化的精神,积极推动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家庭和绿色饭店的发展,制定考评指标和法规。其次要加强引导。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就目前看,生态经济发展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大力推动,用生态经济建设的综合指标替代GDP作为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的考核指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注意坚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二)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石门县生态农业可重点发展茶叶、高山蔬菜、柑橘三大产业,将石门县建设成全国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一是建立生态茶园。加大有机茶推广力度,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重点以南北镇、罗坪、壶瓶山、东山峰、太平、三圣、子良、白云山为中心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大力推广有机茶和无公害茶生产技术,加快生态茶园的建设,对老茶园实施品改、积极推广新优良种,创新加工高工艺,提高加工技术,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茶叶质量。二是建立高山蔬菜基地。以金湘源、犟哥食品等公司为龙头,以东山峰、南北镇、壶瓶山为基地,发展设施蔬菜、反季蔬菜和无公害蔬菜,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并试点生产高山有机蔬菜。同时,新建一批蔬菜深加工项目,努力扩大出口,提高蔬菜产业附加值。三是建立生态柑橘基地。加快发展规模化生态型柑橘产业。在秀坪、皂市、龙凤等建设生态柑橘示范园,争取柑橘生产的全部过程都采用无公害化生产技术。
  (三)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努力提高生态效益。石门县的旅游开发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突出生态旅游的特色,以文化与自然景观为中心,实施旅游、文化带活动战略。一要整合资源。建议将壶瓶山、南北镇、罗坪、所街、东山峰的旅游资源整合,形成以壶瓶山为核心的大壶瓶山风景旅游区,作为石门旅游的拳头产品大力推介。在旅游区内可打破行政区划,由壶瓶山管理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经营。可考虑新建罗坪至南北镇、罗坪至壶瓶山的通乡公路,形成以壶瓶山镇政府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南北镇、所街、罗坪、东山峰的半小时旅游圈。二要突出特色。石门旅游要突出本地特色,重点围绕“山与水的融合”来做文章,用特色来吸引游客。要区别于近邻张家界的山和洞庭湖的水,让游客在一个地方能同时体验“山与水”。建议在所有旅游区内的集镇建设要坚持“山、水、城”相间,将土家风俗特色融汇于小城镇发展之中。三要重视文化。文化是旅游的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石门是一个与湘西、鄂西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土家族大县,土家文化厚重深远,土家习俗浓郁,土家节庆、土家山歌、土家饮食等多种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极具开发价值。在生态旅游建设中,要重视几千年来的传统生态文化,保留好原汁原味的土家习俗,挖掘和传承有价值的土家习俗,可将土家传统饮食、特色风俗融入旅游,让游客能亲自体验土家文化的魅力。建议重点打造“土家巴人文化”、“桩巴龙传说”和柑橘节茶文化节的节会文化。
 (四)加快发展循环工业,积极提升工业效益。一是推进园区企业转型。石门经济开发区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要围绕园区现有产业向上下游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伙伴企业,加大“三废”监测治理力度,提高矽砂、磷矿的加工度。要充分发挥石门县位于山区以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现有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定位原则、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发展全县循环工业。二是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利用水能资源蕴藏量湖南第一县优势,加快渫水水电梯级开发建设步伐。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切实提高石门县农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做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形成以柑橘、茶叶、马头羊、牲猪、黄牛及家禽屠宰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链条。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