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加快发展服务业 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常德石门县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3-08-07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根据石门县委“新石门、新创业、新跨越”专题调研活动要求,县统计局对服务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一、服务业已经成为石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产业

  服务业是指生产和销售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目前国家划分为21个行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12个,生活性服务业9个。近年来,石门县服务业得到了持续较快发展,呈现出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同步增长,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1、规模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十一五”时期以来,全县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19.8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60.27亿元,7年累计增长204.4%,年均增长15.0%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提高到20123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29.5%提高到2012年的41.5%,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见表一)。

  

  

  

  

  2、结构逐步优化,特色日益明显。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服务、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同步繁荣发展,电子商务、科技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发展态势喜人。特别是依托湘西北铁路交通枢纽、旅游资源、医疗卫生等优势,大力发展具有石门特色的服务业,取得明显成效,湖南旅游强县、湘鄂西物流中心、医疗中心渐成雏形,前景看好。2005年至2012年,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06亿元,7年年均增长17.5%,累计增长210%;货物运输周转量125.97亿吨公里,年均增长7%,累计增长60.3%;旅客运输周转量89.23亿人公里,年均增长8.6%,累计增长78.7%;邮电业务总量15.76亿元,年均增长11.1%,累计增长109%;接待国内游客495.13万人次,年均增长73.6%,累计增长4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10.3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1.5%。累计增长10.6%;商品房销售额27.9亿元,年均增长21.8%,累计增长29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5类服务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3.3%12.1%10.1%24.9%7.3%,累计增速分别达到187.3%166.7%186.7%512.8%147.4%(见表二)。

  

  

  3企业成长加速,实力不断增强随着服务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国有、民营和社会资本投资服务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服务业企业发展迅猛。据统计,全县服务业企业个数由2005年的2765个发展到2012年的3399个;从事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由2005年的1.82万户发展到2012年的2.57万户。截至目前,全县拥有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63家,其中商贸企业36家,房地产企业14家,交通运输、金融等其他服务业企业13家。商贸企业中,批发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1家,零售企业(年产值500万元以上)31家,餐饮企业(年产值200万元以上)企业4家,房地产企业12家。楚江电器、楚天药业、杰豪种业、好润佳超市、国际大酒店、尧业国际等服务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行业发展支柱。

  4、辐射作用明显,贡献日益突出。服务业在拉动内需、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解决就业问题、促进财政增收、城乡居民增收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全县服务业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7.2万人壮大到2012年的10.2万人,年均增长5.1%,累计增长41.7%约占全县从事二、三产业人员总量的一半。2012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国、地两税收入3.01亿元,占当年国地两税总收入7.49亿元的40.19%2005年以来服务业税收累计增长165.6%,年均增长15%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挑战和瓶颈制约不容忽视

  1、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石门县服务业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全国、全省甚至兄弟县市相比,我们的规模偏小、在经济总量中占比偏低,还存在很大的发展差距。2012年,全国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4.6%;全省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64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9%,石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低了7.6个和2个百分点。与澧县相比,2012年澧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80.8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8%,石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与之相差20.61亿元,占比相差2.8个百分点。(见表三)

  

  

  2、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据统计,2012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7.92亿元,占当年服务业增加值的96.1%而金融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当年服务业增加值的份额不足4%。二是传统服务业质量不优。吃、喝、玩、乐、游、购等都处于中低水平发展层次,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没有一家5星级酒店,特色门店、特色餐饮、特色文化等特色服务业发展滞后,和澧县、临澧甚至慈利相比,都有了不小的差距,与旅游大县、铁路交通枢纽县的地位很不相称。三是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与县城的差距越来越大。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农村急需的服务业发展缓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3、龙头培育乏力受小富即安、小成则满的传统思维和行政引导、支持力度不够等综合因素影响,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和培育工作进展不快,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影响小、辐射带动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2012年,全县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含产业单位)3399个,从业人员2.2万人,平均每个企业用工不足7人。全县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63家,仅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9%。其中36家商贸企业,没有1家年营业额过亿元,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9家,在全市处于中下水平。

  4、瓶颈制约较多。一是融资渠道狭窄。尽管目前银企合作的力度在加大,但受贷款条件硬约束和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影响,服务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2012年,全县金融机构发放企业贷款(含工业企业)21.2亿元,占全县贷款余额的19.6%,而这些贷款的绝大部分贷给了大唐、华电、海螺水泥等大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特别是服务业企业贷款很少。二是专技人才匮乏。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密集结合的产业,与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本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可是石门县的专技人才却是“短板”。电子商务、咨询、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城区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小区物业管理行业为例。全县大大小小的物业管理公司有10多家,但具有专业职称的管理人员不足10人。再如,全县开展电子电脑等电子产品业务的经营户20多家,但具有计算机软件人才职称的仅1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公路交通、物流园区等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四是发展软环境不优。对服务业企业的“三乱”行为还时有发生,企业敢怒不敢言,缺乏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信心。社会诚信环境、社会治安环境、企业周边环境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服务业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把服务业打造成新石门、新创业、新跨越的新引擎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服务业投资占全球跨国投资的2/3,发达国家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份额达70%以上。党的十八大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了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支持措施。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背景下,服务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良好机遇。我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近4000美元,并向更高水平迈进,必将带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服务业打造成新石门、新创业、新跨越的新引擎,正当其时,大有作为。

  1、明确新目标,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形势,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把服务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级。

  一是明确定位。依托石门实际,着力打造湖南旅游强县、湘鄂西物流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提高服务业在湘鄂西边界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

  二是明确目标。⑴提高服务业比重按照全面小康社会的监测要求,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2012年,石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差13个百分点。石门县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工业化进程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产业结构调整难以达到后工业化的要求。为此,建议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目标定为45%,较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每年稳步提高1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⑵提升服务业水平。要不断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⑴实行大布局。针对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城区现有服务业发展实际,制订《县城服务业发展区域规划》,推动服务业发展集中化、规模化,最终实现园区化。近期重点打造东城物流服务园、宝峰体育产业园、娱乐休闲园,远期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新兴服务业(如设计、咨询、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孵化园,同时规划布局服务业街(巷),实行集中发展、集中管理。⑵培育大企业。采取引进一批、滚动发展一批、重点扶持一批的办法,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力争每年培育5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到2020年,全县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达10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⑶体现大特色。加强服务业特色品牌建设,每个服务业产业确定一个主打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和推介,到2020年,力争创建5个以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服务业发展品牌,形成石门服务业特色。

  2、打造新优势,突出服务业发展重点。立足产业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服务业聚集。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根据我县实际,建议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电子商务、中介服务5大产业,突出抓好四项工作。⑴依托火车北站和汽车东站的物流、人流优势,加快东城物流园建设,尽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⑵大力支持现有金融机构发展,培育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积极创建“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区”,修订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奖励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⑶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国道、高速公路、绕城公路等公路项目建设,彻底改善我县交通运输条件。⑷启动“智慧石门”、“数字石门”建设,拓宽电子商务、电子家务、远程教育和医疗、可视会议等网络增值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二是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活性服务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产业,发展潜力大、空间大。我县应突出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住宿餐饮、家政服务、健康服务和房地产业6个重点,在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培育特色上作文章。当前要抓好5项工作:⑴全力抓好夹山4A景区创建工作,力争成功创建为湖南旅游强县,真正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⑵推动商贸城、东城农贸市场等城乡专业市场建设,完善城乡销售网络,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卖、超市、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激活城乡消费市场。⑶规范国际、尧业、好望角、世纪豪庭、东汉等星级宾馆服务,加大兰园宾馆招商改造或新建力度,促进接待服务质量整体提升。规划建设石门特色小吃一条街、夜市一条街,开展特色门店、特色菜肴等评选活动,全方位提升石门餐饮水平和档次。⑷加快人民医院北扩工程建设,支持人民医院创“三甲”和中医院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体育中心建设,配套健身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健康、健身服务业。⑸支持大汉集团参与石门城镇建设,积极引进房地产开发大企业、大集团,提高城镇建设和商品房开发水平。

  3、培育新企业,壮大服务业发展龙头。加快服务业龙头企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带动效应和品牌效应,是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把服务业招商和工业招商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专门领导、安排专门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服务业企业招引工作。要围绕重点发展的5大生产性服务业和6大生活性服务业,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要坚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思路,瞄准具有垄断地位、拥有品牌优势、代表发展方向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大跟踪联系力度,敢于让大利、花大本钱,提高招引成功率。

  二是加大企业培育力度。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现有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借鉴工业企业建设经验,实施服务业企业“小巨人” 计划,每年明确10家服务业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力争每年新进限额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同时,对现有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每年选择10家左右实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实行县级领导包保、相关部门和乡镇跟踪服务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成长。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支持服务业企业走兼并、重组、联合之路,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大全民创业力度。实施服务业全民创业计划,修订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吸引全社会力量投入服务业发展。目前,服务业漏统、少统现象比较严重,仅商贸服务业就有20家个体户达到或超过限上企业统计标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这些个体户都拒绝纳入企业实施管理,导致其产值不能进入限上服务业统计范围,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我县服务业发展情况。建议县政府出台服务业个体户“转企入统”文件,明确部门责任和奖惩措施,并由县政府办牵头,组织商务、工商、税务、质监、统计等部门,对服务业个体户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符合条件的个体户必须纳入限上企业进行管理,真正做到应统尽统。

  4、建设新机制,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上有大动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行政推动机制。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涉及服务业各行业分管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服务业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将原在发改局的三产办设在县政府办,改为服务业科,为政府办常设股级机构,安排2名以上工作人员,为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机构。同时,改革完善服务业考核考评体系,由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具体考核细则和办法,针对不同乡镇、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实行分类考核,严格奖惩,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

  二是政策支持机制。由县委、县政府出台促进服务业大发展的鼓励支持政策,重点是四个方面:⑴财政政策。设立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融资担保、创业投资等手段,支持服务业发展。⑵税收政策。除了国家规定的服务业发展税收政策外,对符合石门县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重点行业、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实行“放水养鱼”政策。⑶用地政策。调整城市用地结构,提高服务业用地比例。支持利用工业、仓储等用房、用地兴办符合规划的服务业,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改变用途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供应。⑷奖励政策。像奖励工业企业一样,对贡献突出的服务业企业实施表彰奖励,形成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三是环境保障机制。把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题中之义,借鉴对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重点建立6项制度:⑴县级领导联系重点服务业企业制度。⑵重点服务企业挂牌保护制度。⑶园区服务业企业“宁静日”制度。⑷首查免罚制度。⑸部门执法报告制度。⑹企业周边环境属地负责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为服务业加快发展营造一流的环境。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