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常德市临澧县城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4-09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是“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建设幸福美丽新临澧”的重要举措。

  一、临澧县城镇化建设发展现状

  临澧县城镇建设历经县委、县政府各届班子努力,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建制镇为结点、集镇(乡)、村庄整治为示范“三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以“老三镇”安福、新安、合口为代表的城镇功能日渐提高,规划布局日显合理,市政设施日趋完善。

  (一)城镇规模逐步扩展。临澧县辖8个建制镇、9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共339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203.43平方公里。安福、合口、新安、太浮等集镇建设初具规模,望城、四新岗、修梅、佘市等县城周边集镇发展迅猛,其他镇乡集镇建设正扎实稳步推进。到2013年底,全县拥有常住人口42.1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43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已逾8万人,城镇化率41.37%。目前全县18个乡镇(区)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乡镇集镇(区)给排水专项规划和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极大地促进了城镇规模的有序扩展。

  (二)以县城为重点的建筑群体及市政设施日臻完善。自2001年启动临澧县第一市场改造即步行商贸城项目建设以来,县城中部的湘福百货、农贸市场、百佳超市、步步高超市、金泽豪庭、商业花园、楚天豪园、玉宇阁、金色华庭、金帝大酒店、朝阳广场,东部的政务大厅、梅之源、外滩新城、汽车东站、大鹏建材城、福之源小区、三中农贸市场,西部的安福综合市场、新一中、金叶小区、月亮岛、翰林广场、新烟草公司、新检察院、火车站、政府安置小区,北部的金牛岭、金龙花园、金牛花园、经济开发区等建筑群体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尤其是朝阳街道路黑色化改造基本竣工,临泉路、朱荷路、迎宾巷、四中路、湘福大道等道路改造全面完成,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等工程有序推进。县城区现有出租车120辆;城市供水管网103千米,日均供水量1.15万吨,排水管道总长102.3千米,排水能力日均1.82万吨,自来水普及率达100%;近4年来共投资1967万元,安装各类型灯具843盏(个),亮灯率达97%;城镇建成区总面积1320公顷,绿化覆盖率35.1%。

  (三)城镇人居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从2002年到2013年,县城区房地产开发面积累计超过121.64万平方米,为解决居住问题,推动城镇化和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先后建成了“福之源”、“星情湾”、“楚天豪园”、“外滩新城”、“安福花园”、“梅之源”等成规模、居住环境好的小区11处,建设了“翰林广场”、“朝阳广场”和“丁玲广场”等3个休闲文化广场;构建了由“步行街商贸城”、“步步高超市”、“百佳购物广场”和“临澧县市场中心”组成的临澧县中心商业区;滨河路沿江风光带也基本完成。房地产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临澧县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了居住环境。

  (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临澧县从2000年至2013年,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2.48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615人。2013年,全县城镇人口比重达到41.37%,比2000年上升了11.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达17.43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4.7万人。

  (五)城镇化率全市位置靠前。从2013年全市小康考核的7个二类区县(市)看,临澧县以城镇化率41.37%位居全市第三,落后于津市23.9个百分点,高于最末位桃源9.87个百分点。

  二、当前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从近4年土地使用情况看,临澧县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每年的用地量达2000亩以上,而上级每年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严重不足,仅500亩左右,年缺口达1500亩,导致明确的中心镇用地指标未落实到位,部分重大项目无法落地,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二)城镇化建设资金紧张。据新华社援引有关研究部门测算,城镇化建设中每增加1人,公共服务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为10万元,如未来4年全县新增城镇人口8万人左右(主要是农民工),也将有80亿元的资金需求。除社会保障需求资金40亿元,今后4年全县年均所需市政公共设施建设资金近10亿元,若年均社会投入4亿元,那么县级财政仍需年均投入6亿元。虽说近几年投入不断增大,但表现出的综合承载力仍不够强,公共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乡镇污水、垃圾等市政设施缺乏资金投入,污染治理严重滞后。

  (三)城镇产业规模偏小。近些年全县虽引进了不少工业企业,但区域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缺乏支撑城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营业体系,城镇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小城镇密集但规模偏小,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能力不强。

  (四)城镇管理机制不全。近年来,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脏、乱、差和随意破坏公共设施,以及乱停乱靠等问题日益凸显。

  三、对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建立用地规划体系,强化城镇化建设用地的保障力度。由于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建议国土等相关部门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汇报沟通,建立完善的城镇用地保障体系,争取更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规划部门要建立覆盖城乡的远景规划体系,努力绘就城乡建设和发展蓝图。

  (二)切实建立资金保障体系,强化城镇化建设资金的扶持力度。对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要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建立持续、稳固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建议财政部门要在培财源、增后劲上下功夫,全力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切实建立项目储备体系,强化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支撑力度。城镇化发展包含多个领域,涉及面广,建议发改部门制定和实施城镇化发展整体长远规划,加强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实施,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支撑完善,着力解决产业规模偏小问题。

  (四)切实建立城镇化信息体系,强化城镇化建设信息的监测力度。建议建设、统计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统计制度,完善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制,准确和科学把握城镇化发展总体态势,倾力解决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五)切实建立城市综合体系,强化城镇化建设机制的管理力度。要强化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全面提高城镇综合管理能力,重点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为契机,坚持“建管并重”原则,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目标,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建议城管、交警、市场管理中心等部门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规范交通秩序和市场秩序,大力营造良好的城镇化建设、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