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2017年常德市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3-2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7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济总体形势稳中有进。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全年农业与农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2017年,全市完成农业产值657.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完成增加值409.1亿元,增长3.8%,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粮食产量小幅增长,粮食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87.8万吨,比2016年增加5.7万吨,同比增长1.5%。其中,早稻124.9万吨,增长0.6%;中稻56.1万吨,增长1.7%;晚稻167.4万吨,增长1.2%。优质稻增长较快,早、中、晚三季优质稻产量共199.1万吨,同比增长3.6%,在稻谷产量中占比为57.1%。2017年全市粮食作物单产357.9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5.97公斤/亩,增长1.7%;粮食播种面积722.3千公顷,比2016年减少1.39千公顷,同比下降0.2%。2017年全市粮食生产总体呈现小幅增长态势,粮食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畜牧水产生产发展保持稳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受畜禽退养、禁养政策影响,养殖方式由散养、放养模式调整为规模化生产模式,全市累计完成退养养殖场户3552个,退养面积193.2万平方米,再加上畜牧产品价格下跌的叠加影响,全市畜牧业发展稳中趋缓,其中生猪出栏618.1万头,增长0.2%,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肉用羊、家禽都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0.9%、3.1%、1.2%。但全市稻田综合种养规模达到15万亩,其中稻虾面积有10万亩。另外,受环保政策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全市渔业产量也小幅下降,201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8万吨,同比下跌4.2%。

  三是蔬菜总产大幅增加。受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及市场作用影响,今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播种面积增加13.4千公顷,同比增长12.9%,总产量增加37.4万吨,同比增长13.44%。

  四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7元,增长8.5%。在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的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的进一步回升主要得益于全市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同时,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也在不断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都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新业态,现代农业成为新支点

  随着农村“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业态,传统小家庭种养殖方式正在发生转变。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这些已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潮流。2017年,全市流转土地面积130.2千公顷,同比增长5.8%,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200个,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25817户,比上年增4158户,新增农民合作社458家,达到4163家,新增家庭农场1624家,达到3668家。有6家企业入围全国2018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全市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393家、省级龙头企业5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三品一标”企业累计达到1264个。

  (三)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带动产业发展

  全市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支持鼓励贫困户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免费发放种苗和工具,并提供技术指导,农村经济特色产业发展呈井喷态势。石门县作为我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大力发展中华蜂养殖、优质茶种植等特色产业。2017年,全市有扶贫政策支持的特色产业项目都保持了高速增长,当年出售和自宰的活鸡9275.8万羽,增长20.0%,鸡肉产量130366吨,增长20.4%;养蜂箱数35976箱,增长35.0%;年末茶园面积16.8千公顷,增长16.1%,茶叶产量19736吨,增长20.7%;中草药材总产量9829吨,增长123.1%,中草药材播种面积2.23千公顷,增长75.6%;水果产量中,猕猴桃、葡萄、草莓分别为1652吨、31168吨、4791吨,增长136.7%、28.2%、26.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生产主体积极性下降。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同比有所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不断挤压农业增收空间。2017年一至四季度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跌分别为:2.2%、6.8%、3.2%、1.4%,而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同比上涨为:1.2%、0.7%、0.4%,四季度才发生逆转。不论是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经营,还是以土地流转为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反映农业生产效益低、风险大,农产品价格增幅永远赶不上人工、农资价格上涨速度,农业补贴边际效应递减,再加上农产品市场风险较大、自然风险无法把控,严重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

  (二)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农业发展后继乏力。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业生产增收难度加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凸显。2017年,全市乡村人口数486.6万人,同比减少0.82%;乡村劳动力资源数303.5万人,同比减少0.52%;乡村从业人员数276.2万人,同比减少0.25%。乡村劳动力和乡村从业人员数的减少使得全市的农业发展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局面。

  (三)高技术人才匮乏,农业升级遭遇障碍。全市农业劳动力主体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农村受过较高教育、年富力强的农村精英人才大多流出就业,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素质较为低下的妇女和老人,由于缺乏文化知识,阻碍了学习科技知识的能力,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和运用,难以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科学化。规模经营的大户大多也缺乏经营管理技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低素质、低技能农业劳动力过剩与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矛盾凸显,农业向高端升级遭遇劳动力技能障碍。

  (四)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品牌效应。全市农业资源丰富,澧县葡萄、石门柑橘、汉寿甲鱼等都是常德出产的特色农产品,但常德却只是农业生产大市,不是加工大市,鲜活农产品多、加工农产品少,多数农产品出售的还是原始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低。2017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35家,其中年收入过亿的龙头企业只有252家,过十亿的只有15家,像湘佳牧业那样集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完整的大品牌还是太少。

  三、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多渠道拓宽农民收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产业范围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一、二、三产业的横向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连接。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推动农、牧、工、商四大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积极推广依托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与农业自身生产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特色农家院。大力培育一批农业电商企业,加快打造智慧农业。

  (二)培育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解放农村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现代农业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兴起,服务领域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多个产业。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我市应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把守着一亩三分田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把更多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轨道,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中高端农产品有了更多需求,但此类农产品供给却明显不足,巨大的供需缺口促使农业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只有将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发展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变,才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增强农业竞争力。另外,我市要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农业项目安排、农产品品牌评定等挂钩,将绿色、有机、品牌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树立绿色、有机、安全的常德农产品品牌形象。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李德鑫    潘    勇]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