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常德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研究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8-06-2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2016年11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湖南将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此,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以基地建设为引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园区建设、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品牌打造,力争常德农业在发展中创特色、上水平。

  一、常德农产品供应基地现状

  常德市农产品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家禽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面积和产量在全省排位一直靠前,其中粮食产量占全省1/10以上,油料产量占全省的1/5以上,棉花产量占全省的1/2,柑橘占全省的1/5,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6。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水稻、油菜、生猪为主的传统产业集群和以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家禽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全市以这两个产业集群为依托,建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一)基地农产品品种丰富。全市传统农产品有优质水稻、双低油菜和生猪。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918.1万亩,产量达到348.4万吨,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其中优质稻面积525万亩,产量199.1万吨。油菜是全市第二大农作物,全市除武陵区外均为全省双低油菜产业优势区域,2017年种植面积433.2万亩、总产54.6万吨,面积与产量双双全省第一。2017年全市生猪出栏618.1万头,猪肉产量达到44.5万吨,产量占据全省1/10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桃源、鼎城、汉寿、澧县、石门5个生猪调出大县以及津市市。

  全市特色产业有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家禽等。201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75.5万亩、总产315.7万吨,主要集中在鼎城、汉寿、澧县、桃源四个区县,其中西洞庭汇美科技有限公司的朝鲜蓟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品远销欧美。汉寿县围堤湖蔬菜基地5.1万亩规模,产量达40多万吨。优势水果主要有柑橘和葡萄,全市柑橘生产面积97万亩、产量88万吨,生产区域集中在石门、临澧两县,处于农业部划定的鄂西-湘西宽皮柑橘优势带,所产柑橘质优价低,出口规模达到9.5万吨,占全省出口总量的90%以上,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葡萄产地主要集中在澧县,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2.4万吨。茶叶产地集中在石门、桃源、澧县三县,茶园面积25.1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15万亩,茶叶总产量1.9万吨。全市水产产量51万吨,主要分布在鼎城、安乡、临澧、津市。而家禽产地则集中在桃源、石门、安乡等地,全市出栏11374.6万羽。全市2162个涉农行政村中有138个特色种植村,65个特色养殖村,77个特色水产养殖村,特色农业村占整个涉农行政村的比例高达13%。

  目前,常德农产品基地品种多样,基本形成“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品、户有致富门路”的发展格局。

  (二)基地农产品品牌百花齐放。目前,常德“三品一标”累积认证总数达到1378个,占全省认证总数的38%。农产品加工品牌144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0件、湖南省名牌23件、湖南省著名商标91件。从分类看,水稻有金健、金洞庭春、广积、精为天等知名品牌;油菜有盈成油脂、金健、湘雅等知名品牌;生猪有歪脖脖、华乐王、张工等;水产有大湖、河州等;蔬菜有鑫湘汇、津山口福等;茶叶有桃源野茶王、古洞春、双上绿芽、武陵红、白云银毫;而家禽拥有三尖、童胖子、章鸭子等知名品牌。“注册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品牌建设作用初步实现。其中石门县统一打造“石门柑橘”品牌,“石门柑橘”成功注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迅速改变了县内柑橘品牌“多、杂、小”的局面,石门柑橘企业抱团闯市场,产业快速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发展带来了农产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和效益提升,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063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2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省级58家,市级龙头企业275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个数居全省第二,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286万亩,占整个耕地面积的40%。农产品加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8%;完成产值1203亿元,增长14.1%;上缴税金11.8亿元,增长9%;出口创汇26365万美元,增长10%。

  (四)基地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产品基地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2017年汉寿围堤湖蔬菜亩平收入超过5000元,园区3万多亩蜜本南瓜畅销大江南北,均价比往年增加150%,为菜农增收1200多万元。澧县城头山葡萄园面积近10000亩,挂果面积5000亩,入户成员2000多户,亩平均纯收入达5100元。汇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朝鲜蓟种植面积24万亩,实现收入69709万元,出口创汇过10835万美元,实现税收5056万元,共为签约农户增收约39772万元。

  (五)供应基地规模化、机械化程度提升迅速。一是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提高。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市2016年末拥有农业经营单位3719家,农业规模户14570户,经营单位是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2.08倍。全市生猪存栏320万头,养猪户数51万户,而生猪经营单位(238家)和规模户(1984家)生猪存栏141万头,占存栏总数44%;全市耕地面积800万亩,经营单位和规模户经营的耕地面积165.9万亩,占全市的20.7%。粮食播种面积1027万亩,经营单位和规模户播种226.3万亩,占比22%。全市油菜籽面积384万亩,经营单位和规模户经营75万亩,占19.5%。经营单位和规模户经营棉花面积13.2万亩,占全市普查棉花面积(75.7万亩)17.4%。表明占全市农业经营户(116万户)1.5%的经营单位和规模户生产了近25%的农产品,这相比第二次农业普查时10%的农产品由经营单位生产提升不少。二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提高。与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相比,2016年全市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353台,增234%;中小型拖拉机10802台,减10%;联合收割机7530台,增143%。农业机械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六)供应基地农产品种植技术提高快。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大棚占地面积14907亩,温室面积2960亩,相比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分别增115%和61%,地膜覆盖面积则有21万亩。农业经营单位和规模户测土配方面积30.3万亩,占种植面积比例达18.3%;农业经营单位和规模户的温室产品销售额2713万元,大棚产品销售额10766万元。

  二、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中的问题

  1、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定位不明、结构不优。一是部分基地不特、定位不明。没有依据自身地方特点和自身比较优势,来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全市除了石门柑橘、澧县葡萄、桃源茶叶、汉寿蔬菜、津市生猪养殖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定位和比较优势,其它的农产品种养依然定位不清,农业种养依然存在盲目性和雷同性。二是产品结构不优。全市尽管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农产品结构不优,名优产品比例低,大多数的农产品依然是附加值低,质量不高,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农产品依然很少,与中高端消费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市场行情表明,即使在葡萄价格总体走低时,品质较好的葡萄也能高价热销。以云南葡萄为例,该省的一部分晚熟葡萄品种和澧县葡萄产品基本在同一时间上市,但由于当地葡萄种植技术成熟,品相好,糖分高,种植成本低,价格高,利润比澧县葡萄高很多。如何根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力量对农产品品种进行升级换代,形成优势产业,这个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2、产业化市场运作机制不够规范、要素制约等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存在不灵通不及时的情况。产品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差,容易使生产陷入盲目性,导致产品供过于求,损害企业和农户的经济效益。二是销售渠道不畅,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在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缺乏有实力的中介组织和销售平台。没有辐射能力、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没有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种植小户大多选择在本地,通过“马路市场”或贩子收购方式进行销售。大多数农户既是生产者,又是销售者,分散销售的模式造成售价无统一标尺,个别农户为了增加销量而盲目入市,随意降低价格,导致农产品价格难以维持稳定。三是融资仍然较难。大多数农业经营单位反映融资困难,缺少生产发展资金,贷款手续繁杂、门槛高,尤其是对有想法、想创业的普通规模户和规模小的经营单位而言问题更突出。四是企业、基地、农户三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欠完善,产业化经营多元化和农产品流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五是产品宣传投入不到位,市场策划重视不够,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不多。

  3、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农民合作组织较少,运行不够规范。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常德农业经营单位中入会会员有90718个农户、3664个专业大户,入会农户占总的农户数(120万户)的比例仅7.8%。同时,部分农民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服务带动能力较差。对于所属会员的种植和养殖缺乏标准化管理,导致农产品农残超标、品质低劣,难以成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农业生产企业及合作社间呈现散兵游勇、单打独斗的状况,没有形成大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企业间缺乏分工协作,难以形成整体合力,整个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像金健米业这样带动能力强、引导作用大的领军型龙头企业偏少。

  4、劳动力不足、用工成本偏高。一是可雇用劳动力数量不足。据多数规模农户反映,随着产业的逐年发展,可雇用的劳动力数量不足。加之劳动力未与雇主签订稳定的合同,雇佣薪酬标准不统一,劳动力往往向高工资转移,这种用工“争夺战”,让一部分规模偏小的农场主难以请到合适劳动力。二是大户用工成本偏高。相对于种植小户而言,种植大户的规模化种植固然有一定优势,但高额的用工成本制约了其利润的发展空间。相对于种植小户,由于不能完全依靠自家劳动力,在当前120-150元/人/天的雇佣开支下,种植大户的用工成本往往要占到总成本的30%-40%。

  三、加快常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建议

  1、抓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基地。根据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龙头企业,加快种养基地建设,发展一批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形成有机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增强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培优新品种,提供绿色、环保、生态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有机农产品。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与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

  2、抓产业化延伸,完善利益联动机制。常德农产品供应基地要想长足发展,必须依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而常德的农产品加工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农产品出售的还是原始产品,附加值低。201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只有13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加合作社、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组织生产,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采取委托生产、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

  3、抓三产融合,多渠道拓宽农民收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整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扩展产业范围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要加强一二三产业的横向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立体种养、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连接。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推动农、牧、工、商四大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现代物流融合发展。积极推广依托农业的文化传承功能与农业自身生产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特色农家院。

  4、抓技术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质量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战略,突出农产品优质、安全、绿色导向。一是需要健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支持农业经营户申请“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争取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切实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鼓励少使用或不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农业投入品,严禁超限量使用农兽药、非法添加和超范围超限量添加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是执行严格的监管和检测。加强农产品基地环境监管,确保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严格对农产品的农兽药残留超标超限量添加剂进行检测,检测不过关的农产品严禁出售,对主要农产品产品实行从种养、加工、储运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全过程可追溯。

  5、抓农村电商,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利用“互联网+”,涵盖二个方面:一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包括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电子商务。通俗些说就是实现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线上购买,2015年成立的常德农筹惠电商平台就是这种应用形式,但至今发展不畅,规模不大,我们要积极推动经营主体接受并加入进来,逐步形成农产品“以销定产”和生产资料“团购”的发展格局。二是推动大数据的开发利用。立足于销售平台以及服务平台背后产生的大数据,以数据开发利用为着力点,既能给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又能给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信息,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鲁尚文  李德鑫]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