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郴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4-30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设施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它包括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和设施渔业,其设施农业的类型主要包括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中小拱棚。设施农业随着人们生活需要不断发展壮大。郴州市设施农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的塑料大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引导和各项支农措施拉动,近几年,郴州市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水平提高。

  一、郴州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多年来,郴州市一直把设施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切实引导、大力扶持郴州设施农业健康成长。

  (一)设施农业现状。一是数量增加。2013年全市设施农业总量为197358个,同比增加14570个,增长8%。二是类型增多。郴州市设施农业类型由过去单一的小拱棚、塑料大棚发展到现在的具有多功能、多应用领域的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主要类型包括小拱棚、塑料大棚、连栋大棚、钢架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三是领域拓宽。当前,郴州市设施农业广泛涉及蔬菜、瓜果、食用菌、苗木花卉、畜禽、水产等领域,正在由偏重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已初步形成蔬菜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集中育苗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蔬果种植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养殖基地、农业观光园等特色产业区。

  (二)设施农作物生产情况。一是品种类型较多。2013年全市利用设施农业种植的有白菜、芹菜、油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生姜、辣椒、草莓、花卉苗木、食用菌、蘑菇(鲜品)等,养殖的有猪、渔、家禽等。二是面积产量增加。以种植业为例,2013年全市设施农业蔬菜种植面积为64815.9亩,产量达126152吨,同比分别增加4155.75亩、8530.5吨,增长6.9%、7.3%,其中芹菜8576.1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3.2%;油菜252.1亩,占3.9%;菠菜2344.95亩,占3.6%;黄瓜12126.45亩,占18.7%;西红柿4299亩,占6.6%;生姜2648.1,占4.1%;辣椒20740.95亩,占31.9%。瓜果类种植面积为16857.15亩,产量为34597.34吨,同比分别增加1296.9亩、2801.52吨,增长8.3%、8.8%,其中草莓种植面积3098.7亩,占瓜果类种植面积的18.4%。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9328.65亩,同比增加89.4亩。食用菌种植面积为15595.2亩,产量为38169.94吨,同比分别增加614.7亩、1091.37吨,增长4.1%、2.9%,其中蘑菇(鲜品)种植面积为15278.7亩,占食用菌种植面积的97.9%。三是蔬菜生产为主。当前,郴州市设施农业种植业中主要是以蔬菜基地为主,其中万亩以上的蔬菜品种有:黄瓜12126.45亩,平均亩产2吨;辣椒20740.95亩,平均亩产2吨以上。

  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

  (一)改变了生产方式。设施农业不断改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实现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信息化、产业化。同时设施农业发展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设施农业对大幅提高单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供应、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形成了区域特色。按照发展特色农业思路,郴州市大力推广优良特色农业品种,普及塑料大棚以及日光温室栽培技术,逐步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一些特色农业专业村不断涌现,如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设施蔬菜基地)、石山头村(设施蔬菜基地);苏仙区栖凤渡镇畔冲村(设施蔬菜基地)、坳上镇水塘村(设施蔬菜基地)、良田镇良田村(设施果蔬基地);桂阳县太和镇社员村(设施蔬菜基地);永兴县湘阴渡镇堡口村(设施蔬菜基地);宜章县黄沙乡高原洞村(设施蔬菜基地);嘉禾县石桥镇仙江村(设施蔬菜基地);临武县土地乡古城村(设施蔬菜基地);汝城县文泉村(设施蔬菜基地);安仁县坪上乡(设施食用菌生产基地)和永乐江镇排山片区温氏养殖基地(设施生猪养殖基地);资兴市东江街道文昌村(设施蔬菜基地)、蓼江镇大坪村(设施蔬菜基地)。建成了以钢架大棚为重点,硬化机耕道,修建排水沟、水粪池、蓄水池、净菜池,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蛾灯,具有一定专业生产经营规模,形成了蔬菜、瓜果、葡萄、食用菌、集中育苗、花卉苗木、养殖、水产、农业观光园等特色种养基地,如北湖区石盖塘千亩香葱和红菜苔生产基地,苏仙区长冲铺4000亩葡萄基地、马头岭2000亩茄果类生产基地,临武县万亩香芋和5000亩大冲辣椒生产基地,安仁县年产6万吨、面积6000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三)提高了生产水平。随着钢架大棚、日光温室、连栋温室等新型设施装备的应用,为遮阳网、防虫网、避雨栽培、性诱剂等配套设施及技术的普及推广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同时,提高了生产中保温保墒、防病控虫、肥水管理水平,初步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季节、满足周年生产经营的设施园艺技术装备体系。现代设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使设施农业环境具有可控、可调等特点,实现了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和供应的目标,达到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双赢目的。设施农业十分注重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应用,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十分注重运用农业机械,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此外,许多设施农业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不断拓展了农业功能。

  三、郴州设施农业的经营模式

  (一)企业投资自主经营管理。郴州市各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功引进了一批企业投资经营设施农业者,它们实行自主经营管理。如汝城县田庄乡蔬菜基地就是由外资粤旺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该基地全部实行设施化栽培,搭建高标准钢架大棚(带微喷灌设施)、基地道路硬化和绿化、安装了诱蛾灯等。

  (二)政府或集体部分投资支持由企业或个人经营。近几年由于政府对设施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由政府或集体整合有关涉农资金支持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基地仍由企业或个人经营的模式,使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被充分激发。

  (三)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和运作。这种模式在郴州较为普遍,是设施农业基地中最主要的投资经营模式,经营模式较为灵活,“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经纪人+农户”、“基地+农户”等生产形式,农民以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转后继续在土地上劳作获取报酬,产品交给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上市销售,发挥了合作社集中土地、分散生产、统一销售的组织优势。如北湖区华塘镇石头村和三合村设施农业基地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分别统一规划建设了5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已高标准新建了机耕道1200米、主排灌到5340、支渠4460米、洗菜池10个、连栋大棚2560平方米、单栋大棚32550平方米、安装频振式杀虫灯20套和诱虫黄板1000块、配套整耕机2台等,该基地产品由其三合桥农有限公司在郴州市的8个直销点销售经营。

  (四)农民自己投入自负盈亏。主要以简易塑料大棚、竹木大棚为主,一般生产规模较小,较为分散,生产的农产品直接供应本地市场,为丰富本地居民菜篮子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技术缺乏营运不顺。有相当部分设施农业基地的出资人(股东)并不是出身农业行业,习惯于用抓其他行业的方式来抓农业生产,造成非生产性支出较大。各基地聘请的技术人员有相当部分是外地人,这些技术员所掌握的技术有的不能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再加上与当地群众难以直接交流,技术指导难以落实到位,生产上技术事故时有发生。在管理模式上,有的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团队,或只有总管,没有中间骨干;或只有老板没有经理等,造成工作效率差、责任落实难。有的设施农业基地种植品种数量多,经营管理分散,协调管理能力较差,制约了基地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用工困难成本不低。目前,有相当部分设施农业基地劳动作业用工困难,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资源缺乏,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劳动工价较高,与基地产出的农产品批发价格相对比较低而言,造成用工成本居高不下。设施农业基地雇佣的工人以当地农民为主,而他们大多又存在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相关技术素质较差等问题。用工难的问题在农忙时节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基地相对规模大,几个基地靠得近的情况更加突出。而使用外地人,成本更高,不但要安排吃住,而且还要考虑往返费用等。用工成本一般在100元∕天左右,稍微有点技术性的活用工成本更高,高的时候达到200多元/天。同时,蔬菜基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机械化程度不高,农副产品的采摘收割、洗选包装等环节只能以人工操作为主。

  (三)销路不畅风险不减。目前,设施农业基地农副产品销售网络不畅,平台不全,中间环节较多,市场价与基地销售价严重不对称,一般基地蔬菜销售价是市场零售价的30-40%,市场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基地效益。再加上受气温、雨水等因素的影响,基地生产经营风险依然存在。

  (四)质量不高竞争不强。设施农业基地规模生产,基地工人操作不够规范。土地是千家万户流转来的,土质地力不一样,长成的农产品大小不同、规格不一,长短参差不齐,产品外观和产品的附加值可想而知,这都影响基地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基地效益。

  五、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经营管理。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设施农业的领导,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坚持以有前途、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为突破口,集中扶持和培育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加快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而推进设施农业的产业化,使设施产业规模上新台阶、有新突破。同时,要更新理念,改变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政府积极引导广大设施基地业主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另一方面各基地业主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实行分级递次等有效管理模式,再不能单纯由一个或几个管理者平行管理整个基地;或者投资者把基地承租出去,在出租方式上,可采取多种租赁模式,投资者本人可从生产管理中适当解脱出来,主要精力用于了解市场、走向市场、开拓市场,确保基地产品生产销售顺畅。基地在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时,要深入开展市场调查研究,注重投入产出实效,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浪费,降低基地投入费用成本,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二)培引结合,强化人才保障。当今,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设施农业基地要做大做强,人才就如修长城的基石、建大厦的栋梁。各基地业主想把基地做大做强,那必须重视人才。要加大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要挖掘和培训本地的技术业务骨干。同时,针对季节性用工更难的现象要未雨绸缪,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信息了解,确保基地在特定阶段的劳动用工得到保障。

  (三)科技支撑,提升生产水平。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让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力度,切实解决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视设施农业相关生物技术的协作攻关,积极开展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的开发研究等。各设施农业基地应根据市场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要加强新品种、新栽培模式的引进和示范推广,特别是重点使用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用工量相对较少或用工错时的新品种;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工程;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广泛使用有机肥和绿肥种植,大力推广应用病虫草害生态防控技术及推广使用秸秆利用技术等。

  (四)加强建设,完善功能体系。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指导,强化农业协会的功能,建立产销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信息的交流,实行产、供、销一体化信息传递。要着力抓好统一销售的大平台及农产品对接直销点,为基地营造良好的生产销售氛围。同时各基地之间要开展多层次的协作,争取在市场销售上开创新局面。二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按照无公害、标准化要求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实施以蔬菜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农产品”目标,建立“无公害示范区”、“无公害示范基地”等;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产品质量监测力度,强化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瓜果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等。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雷银菊]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