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用工总需求有所下降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4-06-04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劳动力合理就业,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今年以来,郴州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着力点,通过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措施、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促进就业,全市就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受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全市企业用工需求同比有所下降,“招工难”与“用工荒”矛盾突出,劳动就业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一、当前全市劳动就业形势主要特点

  (一)企业用工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受经济下行宏观大环境影响,全市多数行业或企业受到冲击,经营运行状况不景气,企业发展面临困顿期,多数企业采用减员增效的方式维持发展,导致用工总量需求较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从桂阳近日对辖区内4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从业人员较上年同期减少的有16家,基本持平的18家,有所增加的6家。截止到4月,40家企业员工总人数为6958人,上年同期8069人,同比下降15.97%。同时,从人社部门职介中心了解到,一季度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需求数为36580人,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下降2.41个百分点。

  (二)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普遍存在。春节以后,全市园区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较为严重。调查资料显示,郴州出口加工区台达科技、海利微、万信达、格兰博科技等至少20家企业存在缺工情况,总计缺工4000余人。桂阳工业园区兴昂鞋业、利元鞋业、展昇科技、瑞新电子、骅丰电子等三分之一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订单业务增加,生产线闲置,缺工1600人左右。另一方面,技术工、熟练工市场供不应求。据人社部门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一季度供求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全市中级以上职业技术等级需求人数为14410人,求职人数为8098人,求人倍率为1.78。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需求分别为1104和533人,而求职人数仅为459和86人,求人倍率分别达到2.41和6.20。同时据园区企业主反映,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本地招聘难度极大,企业老板只能不约而同地采取从总公司直接调派人员过来缓解问题。

  (三)私营企业就业吸纳力优势凸显。从2014年全市一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来看,在国有、集体、股份合作等经济类型企业人数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情况下,私营企业用工需求较去年同期及上一季度相比,呈现增长趋势。

  (四)服务人员依然是就业市场需求主力军。今年以来,在全市商贸、服务业企业整体运营不佳,服务业尤其是住宿餐饮行业服务人员同比下降情况下,一季度,全市商业、服务人员企业需求总仍达到24858人,占全部求职人数的36.94%。并且在需求大于求职排名前五的行业中,其中有三个职业与服务人员相关,分别是服务人员、家庭服务员和环境卫生人员。但与此同时,服务人员求职人数则较去年有所减少,服务人员缺口较大,求人倍率最高达到3.65。

  (五)行业间竞争激烈导致就业稳定性不强。当前全市多数行业尤其是园区企业区域性集中,招工竞争较为激烈。春节以后,多数制造业企业的订单量明显加大,而节后返工率并不高,在业务量大增而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为解决企业“跳票(即向订货方延缓交货时间)”现象,多数企业频繁调动薪资待遇吸引劳动力,同时务工者则心性不稳,多方比较各企业薪资条件,短时间内跳槽现象较为严重,造成务工者流动性较大。据桂阳工业园区一家鞋厂管理人员反映,2012年开厂以来,该企业已经陆续招工5000余人,而当前实际留下来员工仅600人左右。

  二、当前就业形势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经济下行压力冲击就业市场。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受原材料、水电气等价格上涨,财务、用工成本增加,产品销售市场疲软、成品价格下跌,工业出口减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多数企业采取减员增效或者是缩减员工工资支出等手段维持企业生存发展,导致全市劳动就业人员有所减少,就业稳定性有所降低。如煤矿企业,受能源需求总量减少及经济环境影响,煤炭开采产量减少,煤炭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800-300元/吨不等,煤矿工人大多数时候只能领取基本生活费,根本无法维持家庭开销,辞职或辞退人员随之增加。

  (二)企业用工成本承受力与劳动者期望值矛盾导致供求难以对接。从供求双方匹配角度看,企业用工成本承受力有限与劳动者就业期望值升高不匹配是造成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用工成本投入偏低。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来郴投资办厂初衷看中的是郴州劳动力成本低于沿海城市,故一线产业车间工人的劳动就业状态与之相比为高强度、长时间、差环境、低工资。据了解,桂阳园区企业一线普工基本工资平均为945元/月,每天工作时长10小时以上,全勤情况下一般也只能达到2000元/月。而郴州出口加工区员工待遇较好的台达电子基本工资也仅有1430元/月。可见企业在用工成本投入方面还是趋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成本增加,工人每天加班工作达十几小时也只能拿低廉的工资,而同样的工作,在沿海城市,可以拿到每月高出1000-1500元的工资,生存生活压力偏大,就业期望值随之提高,园区高强度、低工资的职位吸引力随之减弱。

  (三)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从人力资源供给质量上看,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最要害问题是产业、企业发展所需人才严重短缺。郴州当前高级技能人才、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口与当前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价值观引导不够,偏冷门专业技术、传统产业专业技术方面师资力量薄弱,校企对接不力等诸多因素有关。郴州当前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大多直接输送到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企业,留在本地就业人员非常少,即使有愿意留在本地发展的人才又很难找到专业适应、发挥才能的企业空间。

  (四)就业价值观偏颇是导致劳动者就业难的最大瓶颈。就业观念守旧主要表现在两个群体,一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难。这部分人群因受教育程度高,自身还沉溺于过去的精英教育后遗症,对个人价值评估过高,对工作要求期望值较高,但同时受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多数高校毕业生实践、创新、动手能力不足,岗位所需核心知识水平较低,能力与期望的矛盾导致就业难。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寻求“体面”工作,不愿从事服务、蓝领工人职业。新生代农民工多数从小吃苦较少,外出务工更多的是要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得到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一方面他们不愿老老实实呆在“最脏、最累、最没出息”的工作岗位上,如服务行业、煤矿、锻铸造业等,尽管这类行业缺工严重,但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认为这类行业低人一等,是低贱的职业,从事这一行业面子上过不去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几乎不愿涉足这类行业。另一方面,因受自身技能、劳动素质不足的个人因素影响,“体面”的白领工作他们又不能胜任,从而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三、解决当前就业困境的几点建议

  解决当前全市用工需求减少,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就业现状,要从多方入手,企业是根本,政府职能部门是桥梁,求职人员是基础。

  (一)政府创新服务,搭好“平台”。一是坚持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和充实积极就业政策,使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城镇化政策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在加速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农民工从流动大军变成稳定的就业力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二是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促进校企有效对接,从源头上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瞄准当前郴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对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方向、方式的引导,从政策、资金、师资等多方面入手加大对本地产业需求人才的培养。技术学校要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以郴州经济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适应本地经济发展所需专业。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本地就业。财政部门可以适当对学校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本地就业贡献突出者,在资金上予以倾斜。三是完善统一、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信息匹配服务。政府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协调机构,应帮助企业解决好招工难的问题,达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就业状态。一方面加快构建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并增强其灵活性,形成有利于劳动力在产业、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地区用工监测制度,及时跟踪招工缺口人数较多、缺口比例较高的企业。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劳动就业信息库,畅通劳动者求职就业的渠道。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对企业用人和劳动者就业的指导,完善社会保障,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引导供求双方努力化解两难问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企业稳定员工和劳动者群体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企业立足自身,练好“内功”。加快企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提高地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练好企业自身“内功”是解决企业招工难的根本。一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员工工资待遇。工资收入是劳动者追求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劳动价值目标,是吸引求职人员的根本。企业要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推进技术进步,提高产成品附加值,逐步转变以廉价人工成本换取经济效益的观念,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二是提高员工劳动保障水平,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企业要制定科学化、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体系。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向,建立科学规范的薪资增长机制,保障员工最根本劳动权益。三是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满足员工精神追求。一方面要着力改善用工环境。要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布局厂房,规范企业生产流程、工艺,为员工营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逐步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满足职工文化、体育、娱乐需要,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三)劳动者应掌握技能,提升“质量”。一方面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转变就业观念,找准职业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自我评估和职业规划,将眼光放长远,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低工资和各类工作。另一方面要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掌握适合市场需求的实用技能,这样才能在就业市场上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合适工作。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邓坤云]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