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着力探索新理念 助推农业现代化

——郴州市“十二五”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6-08-18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十二五”期间,面对经济运行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郴州积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探索经济发展新理念,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扬帆蓄势,走出了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较好地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一、“十二五”时期郴州农业经济成绩斐然

  (一)农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时期,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逐年递增态势,2015年达到335.32亿元,比2010年增加 123.01亿元,年均增长3.96%;从“十二五”时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内部结构看,全市农业产业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其中种植业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内部结构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所占比重超过一半,且逐年增加。2015年全市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53.4%,比2010年高出1.8个百分点。

  (二)主要农作物生产稳中有优

  1.粮食生产稳产稳收。“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在粮食生产上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稳面积、优结构、提品质,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粮食生产稳定。从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获得丰收,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受益于农业政策给力、天气适宜等多种因素,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0万吨,比2010年增长0.04%。其中,2015年优质稻总产量为114.11万吨,比2010年增长1.8%;2015年玉米产量为20.18万吨,比2010年增长9.8%。

  2.经济作物量增质优。“十二五”期间,全市高度重视保障市民“菜篮子”,大力推广无公害和优质特色蔬菜种植,加大力度积极拓宽销售渠道。2015年全市蔬菜产量达到284.5万吨,比2010年增加58.1万吨,增长25.7个百分点,其中,油料总产连续五年增长,2015年达到了12.4万吨,比2010增加3.8万吨,增长44.2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烤烟、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单产逐年提高、总产量不断增加、品质进一步优化,实现了量增质优的种植目标。2015年全市烤烟、水果、茶叶播种面积分别为 26.1千公顷、57.1千公顷、13.43千公顷,比2010年分别增长16.3%、16.2%、104%;2015年全市烤烟、水果、茶叶产量分别达到6.56万吨、 77.42万吨、0.66万吨,比2010年分别增长17.3%、30.2%、103%。

  (三)畜牧养殖产业持续发展。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时期是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转型期。

  1.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十二五”时期,我全市生猪存栏数和生猪出栏数同步增长,规范化养殖得到迅速发展。2015年底,全市生猪存栏数为332.92万头,比2010年增长30.95万头,提高10.2个百分点;生猪出栏数为583.96万头,比2010年增长36.06万头,提高6.6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年生猪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227个,比2010年增加571个,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70.3%,比2010年提高了12.6个百分点。

  2.草食牧业发展前景看好。“十二五”时期,肉牛、羊肉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养殖草食动物利润非常丰厚,发展前景看好。2015年全市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356个,比2010年增加151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达690个,比2010年增加212个。2015年底,全市牛存栏数、羊存栏数分别为39.74万头、38.34万只,分别比2010年增长26.3%、25.5%。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郴州,带动全市草食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迅速提高。

  3.特色养殖优势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逐步完善养殖-生产-屠宰-加工的产业链条,不断加大对临武鸭、东江鱼、湘南黄牛、汝城蛋鸡、宜章福鹅等地方资源品种和特色优势品牌开发力度。2015年,汝城金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家禽蛋为主挂牌上市企业之一;汝华生态食品公司成功上市新三板Q板;东江鱼冷水鱼养殖和以特色鱼养殖为依托的休闲渔业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特大鲟龙鱼、游水三文鱼年产量分别占全省的87.5%和69%;资兴良美鲟龙科技开发公司继打通鲟鱼鱼籽酱出口欧盟通道后,首次出口鲟鱼产品到东南亚,出口销售2800万元;临武舜华鸭业新增1000万羽湘菜临武鸭加工厂扩建工程、新增2000万羽临武鸭屠宰加工厂建设项目;宜章福鹅建设全省最大的鹅产品加工中心,朝着中国鹅业第一品牌的目标迈进;新湘农打造“三只小猪”品牌试水生猪直销、北湖湘源通过连锁餐饮、电商销售新鲜牛肉产品,生意红火。

  (四)农业现代化经营生机蓬勃

  1.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截至2015年底,全市六大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2.1万家,其中农业庄园1140个(省五星级农庄24家、四星级41家、三星级57家),投资总额47.4亿元,实现经营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0%。30亩以上种粮大户6598个,同比增长25.6%,带动粮食播种面积67万亩。流转农村土地513.29万亩,占农用地面积的19.39%,其中耕地流转103.45万亩,占总耕地33.62%,林地流转298.3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16.58%,这为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效保障。

  2.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通过大力推进“5151”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30家,市级龙头企业173家。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42家、过5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1家。农产品加工园区初具规模,东江罗围、桂阳芙蓉等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不断完善、提质、扩容,其中东江罗围食品工业园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670亿元,增长201.8%,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2:1.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加大,共成功创建中国品牌产品1个(裕湘)、驰名商标6个(临武鸭、东江鱼、冰糖橙、济草堂、玲珑茶、狗脑贡),湖南名牌产品19个、湖南省著名商标40个。临武鸭、东江鱼、东江蜜桔、宜章脐橙、永兴冰糖橙、桂东玲珑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汤市狗脑贡茶、樟市油茶、黄泥冰糖橙、临武贝溪香芋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3.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2015年底,全市已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共设立省、市、县三级检测点150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立项支持建设。建设了一批以水稻、蔬菜、茶叶、柑橘等主导产业和特色茶叶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标准化实施面积达到280万亩,标准化实施覆盖率达到三分之一,比2010年提高近14个百分点;通过“三品一标”认证349个。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检出率均控制在省定标准内。

  4.旅游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底,全市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达122个,其中省五星级以上休闲农庄24家;建成高标准精品现代农业庄园28个,实现庄园经济与休闲农业营业收入42亿元,增长200%。桂阳县、北湖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郴州市小埠生态农业产业园、爱尚三合绿色庄园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郴州农业经济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农业依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短板,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要全面实现农业现代任重道远。

  (一)农业结构有待优化。郴州市地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结构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效率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当前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有: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我市属丘陵地区,大规模平坦耕地非常有限,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农民耕种过程中仍然以手工为主,部分使用农用器具,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有本质的区别。二是农民素质不高。我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以中老年人和妇女为主,等、靠、要的思想较重,敢闯敢冒的市场风险意识缺乏,跟种跟养情况普遍,共同发展意识淡薄,调整农业结构意愿不强,创业能力和积极性不高。三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如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模式的经营方式,曾经为推动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不利于实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现阶段主要以粗加工简单生产为主,消耗本地农产品资源不多,附加值低。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仍然欠缺,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产品消化的能力有限。农产品品牌效益不响,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难度加大。农业生产经营点多面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落实到位,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全面建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监管难度大,大部分农产品没有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市场竞争力差加上农田重金属污染、农资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在短时间内难以根治,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依旧存在。

  (四)农业投入有待强化。近些年来,全市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取得了不错成效。不过,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投入仍显不足。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老旧失修较为严重,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业整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二是创新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总量小,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拥有知识产权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紧缺,尤其缺少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领军人才。

  三、“十三五”时期郴州农业经济发展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时期。在全面实施全市“十三五”农业战略目标的征程上,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对破解全市农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要以创新理念激发农村活力

  1.创新农村经营方式。一方面要坚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托流转等流转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要深推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六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创新农村产权制度。要做好农村资产资源的确权、登记和颁证,进一步探索交易和抵押融资机制,创造条件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收入。创新农村“三资”管理,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稳步发展多形式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

  3.创新农业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积极开展农村各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培养一批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经营大户和农民企业家。引导返乡农民参与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实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

  (二)要以协调发展理念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1.协调农业内部结构发展。要坚持和贯彻协调发展理念,促进农业内部协调发展,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养殖业、林业、渔业、服务业,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实现农林牧渔业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2.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继续依托全市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以龙头企业为主,规模经营集种、养、加、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应用于一体、融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于一身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挖掘和培育农业发展的新业态、新领域、新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要以绿色理念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方向

  1.注重资源和环境保护。一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资源保护。注意保护原生态,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建设好相应的污水、废气、垃圾处理配套施设,防止对资源的破坏性开发或过度性开发,防止资源环境退化,实现休闲农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坚持用绿色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的路线,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思路,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新技术,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生产、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建设质量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规模效益型现代农业。

  2.注重产品质量安全。要建立完善以市农产品、畜禽水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11个县市区农产品、畜禽水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为骨干,各市场、企业、基地速测站为基础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积极开展监督检测,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检出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全力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农产品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四)要以开放理念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

  1.积极培育农业知名品牌。一方面立足和利用原产地、生态资源、特色独有、历史传承文化等金字招牌,以政府引导扶持为平台,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根据当地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逐步将区域布局、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优质、安全的特色名牌主导产业,使园区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引领郴州品牌农业大发展。另一方面要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引导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增强品牌意识开发一批特色种质资源品牌,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

  2.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要完善农产品加工、质检、冷藏、网络信息和电子化交易等现代设施,建设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完善农产品销售网络,基本建立以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开展“农超、农校、农市、农社、农企”五大对接,鼓励企业、合作社、大户抱团开拓外地市场。

  (五)要以共享理念增进农民福祉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和农业生产奖补制度,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逐步完善农业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业经济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大应用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市、县(市、区)、乡镇电子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上联农业部、全国主要农副产品交易场地,下联大型批发市场和优势产业基地的农业市场信息网络。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雷银菊 何艳艳 张盛军]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