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
  • 站群
  • 图片
  • 视频
  • 文件
  • 互动
  • 服务
  • 国家数据

永兴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和思考

发布机构:湖南省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7-06-02 打印本页 | 字体大小:

  近年来,永兴县把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有力地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政策和服务机制,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2016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11.81万人,其中,转移珠三角地区4.95万人,转移长三角地区0.90万人,转移京津地区1.40万人,转移其它地区0.61万人,省内就业3.95万人。  

  1、转移的区域更广。输出转移的地域除继续巩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外,开始向北京、上海、山东等地不断延伸,并加强与西部各省、市的劳务协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劳务输出格局。  

  2、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2016年,全县就地转移人数2.6万人,比上年增加0.15万人。增加主要原因是:一是近年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趋于饱和;二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本地工业园区,一些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均需要大量数量的劳动力;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吸引了一部分劳动力回流。  

  3、二、三产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据调查,转移的劳动力中:从事工业和建筑业占71.2%,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等服务业占20%。  

  4、外出务工的时间延长。“正月走,二月回”或“无工则返”等季节性外出务工的有所减少。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的每年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其中一年以上的占到了65.5%,外出务工时间由临时性、季节性向固定性、常年性转变。  

  5、就业途径主要还是以自发输出为主。劳动力的输出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依靠外出人员对用工信息的了解,将信息传递给家乡亲朋好友,帮助更多的人向外转移。  

  二、永兴县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建立了由政府统一管理,各村、社区紧密配合,村民小组、协理员参与齐抓共管,劳务中介组织、带头人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为劳务输出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扶持政策,进一步增强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同时结合“春风行动”和“就业援助月”,“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发放《外出务工手册》、《外出务工维权手册》、《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资料近10万份。二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信群发助手等相关介质,向广大农村劳动者发送相关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招用工信息等服务,拓展就业信息渠道,进一步增强了外出务工的有序性,有力地提升广大务工人员的信心。  

  3、改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乡土难离、怕苦畏难、贪图安逸是当前农村劳动者的真实写照,是阻碍当前农村转移就业工作的最大障碍,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劳动者,大多怀着反正是穷,想就业没信息,想创业没资金,既然定为贫困户了,那就坐等国家来扶贫。针对此种情况,由县人社部门牵头,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站、村(社区)协管员成立宣传咨询队,深入村级一线,将国家、省、市最新的就创业政策及就业信息送到群众手中,现场解答群众的顾虑和疑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择就业观念。  

  4、加大职介杠杆作用,搭建供需交流平台。为加大人力资源市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全县切实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职介功能,审批了两家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同时,加强对民办职介机构的督查力度,保证招用工信息的真实性,保障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拓宽招用工渠道,并组织有转移意向的务工者参加各类招聘会,畅通供需通道。截至目前,县人力资源市场登记各类求职人数已达7988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2466个,介绍成功3316人次。  

  三、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低素质制约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统计,初中文化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75.2%,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2.1%。受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低的客观条件影响,因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劳动力的转移领域必将越来越窄。此外,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数在外出前对就业形势没有明确的认识,很多人出于从众心理,随大流、跟人走。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明确的认识,劳动报酬期望值过高。  

  2、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偏低。据调查,全县只有3%左右的人是通过各类劳务输出机构组织外出的,67%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30%是自己闯荡找工作的。这种自发的转移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职业不稳定,后续监督管理缺位,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容易发生劳动纠纷。  

  3、劳动力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一是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援助。大多数农村务工人员因为人生地不熟,缺乏组织保障,在受到侵犯时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二是劳动合同签订率和社会保险的参保率很低。少数农村务工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也应该享受这一待遇,对法规政策的无知令人担忧,给一些不法企业主以可乘之机。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子弟在教育上得不到与城镇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仍然严重困扰农民工。  

  4、“三留守”问题仍然突出。大量农民外出就业,带来了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已对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影响。目前,留守老人无依靠,儿童缺少父母关爱,导致教育缺位,心理失衡。妇女独自承担生产生活重担,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有的夫妻情感缺失,影响着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和家庭稳定。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制约农民外出务工的重要因素,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择业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基础。为此,各乡镇要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要坚持长期性与临时性相结合、提高型与实用性相结合、全体培训与外出就业群体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抓好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把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2、扶持农民创业,引领劳动力由就业向创业转变。积极开展“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活动,鼓励那些情系黑土地、有资本、有实力、有经验的农民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在投资准入、工商登记、税费征收、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及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农民创造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  

  3、加强就业服务,为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消除对农民的就业歧视;建立农村人力资源信息库和遍布农村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当代信息技术在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劳动部门要增强服务农民的意识,减少环节,降低收费。要充分利用区域协作的通道,实现与沿海地区、周边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对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解除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后顾之忧。加强对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管理,完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把外来劳动力的户籍管理、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问题纳入社区规划统筹考虑,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活水平。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袁群英]
[审核:徐  林]
[责编:钟军德]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阅读